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肺减容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结合近端支气管骨水泥封堵肺减容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①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组:12只成年兔经气管选择性插管至段支气管后,经导管向肺段(靶区)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分3个亚组,每组4只,平阳霉素用量分别为4、8和16 mg加入1 ml碘油中);②碘油对照组:2只兔用同样方法向靶区内注入单纯碘油,碘油用量为1ml.两组于药物栓塞后,均用骨水泥(0.5 ml)对近端支气管封堵.术后3 d、1、2、4周行影像随访,并按预定时间取全肺作病理检查.结果碘油组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各亚组表现相似栓塞肺段明显膨胀不全,胸片及CT示靶区充有碘油并逐渐缩小。病理检查显示:早期靶区呈急性渗出性炎症改变;4周后各组靶区均形成轻度纤维化,其周围见平行排列的萎陷肺泡,间质内以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伴大量肺巨噬细胞聚集,部分靶区出现小灶性坏死或化学性小脓肿(6/14,或43%)。靶区胸膜面光整,胸腔无渗液、脏壁层胸膜间无粘
连。非靶区未发生明显的肺炎。结论经导管支气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加骨水泥封堵及单纯碘油栓塞加骨水泥封堵皆是安全的,可引起稳定的肺减容。单纯碘油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两组的肺纤维化程度末见显著差异,可能与样本较小和观察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通过碘油示踪阐明微小肺转移瘤的肺动脉供血情况。方法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血源转移性肺癌模型。分为3组,A组(4只)作为对照组,B组(4只)和C组(6只)为实验组。所有兔均在全麻下分离股静脉,采用3F微导管行选择性左肺动脉灌注治疗:A组灌注生理盐水5ml;B组灌注表阿霉素(2mg/kg)和卡铂(15mg/kg);C组灌注卡铂(15mg/kg),同时将超液态碘油1ml和表阿霉素(2mg/kg)混合配成碘油乳剂透视下缓慢注入行化疗性栓塞术。术后3周全麻下处死所有存活实验兔(12只),剖胸取肺组织,用4%甲醛溶液固定,取材后石蜡包埋,分别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比较各组治疗后体积改变。同时,在C组标本中另外取材,冰冻切片下用苏丹Ⅲ染色监测治疗后肿瘤内部碘油沉积情况。结果A组转移瘤平均体积(130.56±9.41)mm 3 较经介入治疗后B组(69.47±10.00)mm 3 、C组(19.73±3.54)mm 3 左肺转移瘤平均体积明显大,而C组左肺转移瘤体积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只兔术中死亡,死亡兔肺转移瘤内均见碘油沉积。另外,化疗栓塞后3周C组转移瘤内仍然可见散在碘油沉积,部分碘油已进入肿瘤实质内。结论化疗性栓塞术治疗肺部转移瘤确实可行,有利于控制肺转移瘤。经过碘油脂质染色进一步证实肺动脉参与了转移性肺癌的血供,尤其是参与了早期肺内微小转移结节的供血。随肿瘤结节的不断增大,转移瘤的肺动脉血供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肺动脉灌注少量碘油研究肺动脉与肺转移瘤的血供关系。方法10例肺转移瘤患者,其中原发灶为肝癌5例、肾癌3例、脊索瘤1例和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胸部CT平扫排除钙化;肺动脉插管造影观察有无肿瘤血管和染色。超选到转移瘤所在肺叶动脉造影排除肺动静脉瘘及其他异常交通循环,确定管头位置后严格透视下释放少量碘油,肺叶动脉用量0.5~1.5ml ,总量不超过3ml 。随即送至CT室平扫,观察碘油沉积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肺动脉注入碘油后出现胸闷咳嗽外,余均无不适症状。共观察27个转移灶,全部病例未见肺动脉增粗或肺动脉肿瘤染色征象,6个结节内碘油积聚呈云雾样,5个肿块内碘油积聚呈散在细小砂粒样,另有16个结节无明显碘油积聚。结论肺动脉部分参与肺转移瘤的供血,对于肺野外带转移灶其供血比例较高;经肺动脉灌注少量碘油是安全的,肺野的密度升高在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评估碘油沉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在碘油栓塞后术中行C臂CT检查,即刻评价碘油栓塞效果,对碘油沉积缺损部分予追加栓塞,术后1周行常规CT检查;B组(20例)术中不行C臂CT检查,仅术后1周行常规CT检查。结果 A组30例(54个病灶)中,X线透视图像可见碘油沉积病灶49个(49/54,90.7%),初次C臂CT图像可见碘油沉积病灶53个(53/54,98.1%);初次C臂CT图像显示碘油完全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68.5%(37/54),1周后常规CT图像显示的碘油完全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86.5%(46/54),其碘油完全沉积病灶比率高于初次C臂CT 图像(χ2 = 20.4,P < 0.05)。B组20例,33个瘤灶1周后常规CT图像显示完全碘油沉积病灶(Ⅰ型病灶)占66.7%(22/33)。A组常规CT图像显示碘油完全沉积病灶比率显著高于B组(χ2 = 4.16,P < 0.05)。结论 在肝癌TACE术中,行C臂CT可对栓塞效果做出快速评价,方便、有用,并且有利于获得完全的肿瘤栓塞,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肝癌TACE术并发脑碘油栓塞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例肝癌TACE术后并发脑碘油栓塞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国内外散在个案报道,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肝内、心内及肺内异常分流是脑碘油栓塞的形成机制。肿瘤动脉-肝静脉分流、肿瘤紧邻或侵犯膈肌、膈动脉参与肿瘤供血、肿瘤血供丰富、术中大量使用碘油是危险因素。脑碘油栓塞CT及MRI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肝癌TACE术并发脑碘油栓塞少见,了解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可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脑碘油栓塞。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碘油TAE术后CT检查会受到影响,对碘油完全充填病灶的患者的CT检查与肝动脉造影作了比较。材料与方法:20例已作过碘油TAE术且术后1~8月CT检查示碘油在肿瘤原发灶内完全充填的肝癌患者在CT检查后1~14天行肝动脉造影,分析比较两者对原发及新病灶显示的差异。结果:CT示所有患者的原发灶均稳定,5例可见新病灶。肝动脉造影示原发灶表现为(1)病灶稳定,无肿瘤血管及染色。(2)有肿瘤血管及染色,但不超出碘油沉积区;(3)病灶明显增大超出碘油沉积区。新病灶表现为(1)肝内多发子灶(2)动-门脉小分枝瘘(3)新肿块。本文结果表明尽管这类患者碘油TAE的疗效最好,但大部分病灶不稳定,随访及TAE间隔太长是不合适的;这类患者的二期手术切除应谨慎;对这类患者应采用新的CT扫描技术及超选择高流速肝动脉造影以提高显示病灶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肝动脉硬化栓塞术(TAE)治疗的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对150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硬化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3、6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3、6个月复查 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化油聚积征象。术前血管瘤直径平均(8.47 ± 2.27)cm,术后3、6个月血管瘤直径分别平均(5.75 ± 1.40)cm和(3.51 ± 0.82)cm(P < 0.05)。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动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其硬化性栓塞与药理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栓塞方案。  相似文献   

8.
朱轲  曹建民 《工业加热》2010,(12):985-98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 超液化碘油乳剂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油聚集征象。血管瘤直径由术前为(9.3+2.2)cm到术后6、12个月时分别为(4.2+1.5)cm和(2.0+1.3)cm。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治疗后均获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TACE),随机分成3组:行利多卡因-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n=40);TACE术前行利多卡因团注者为B组(n=40),单纯TACE为C组者(无利多卡因组,n=40).术后疼痛程度用一主观指标评价(即视觉模拟等级-VAS 0-10 )和一客观指标评价(术后肌注镇痛剂的使用数量),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通过DSA来评价.结果 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介入诊疗后严重并发症肺栓塞的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差异,以提高介入医师对此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方法收集3所医院1998-2005年介入诊疗过程中所遇到的少见并发症肺栓塞病例,按照栓塞物不同分为碘油肺栓塞和血栓肺栓塞两种类型,就每种类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加以总结。结果3所医院临床诊断介入诊疗后肺栓塞10例,其中肺血栓栓塞5例,肺碘油栓塞5例。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表现为次日离床活动后突发性呼吸困难伴晕厥,2例死亡,3例经抗休克及局部溶栓治疗痊愈或好转。5例碘油肺栓塞患者表现为术后1~3d出现渐近性呼吸困难,无休克表现,经以给氧为主的综合治疗15~50d症状消失。结论肺栓塞是介入诊疗后的急重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史患者也可发生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维持有效循环和溶栓治疗是有效疗法。碘油肺栓塞起病慢,治疗以保证供氧为主,肺内碘油可在1个月左右完全清除消失。肺增强CT对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碘油乳剂经微导管推注的优化研究。 方法 建立体外检测装置,使用3种不同微导管推注同种溶剂-碘油乳剂,分别测量在相同时间点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剂量;再使用同种微导管推注3种不同的溶剂-碘油乳剂,分别测量在相同时间点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剂量,收集所需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 相同时间内3种不同微导管推注同种溶剂-碘油乳剂时,Stride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量均最大,其次为Progreat微导管,Echelon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剂量均最小(P<0.01);相同时间内同种微导管推注3种不同溶剂-碘油乳剂时微导管尖端的压力及推注出的碘油乳剂剂量不同(P<0.01),且碘佛醇-碘油乳剂均为最小(P<0.01),而利多卡因-碘油乳剂与生理盐水-碘油乳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选用Stride微导管及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将更易于碘油乳剂的推注,减少监视碘油乳剂推注时的X线透视时间,降低手术人员及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碘油平阳霉素乳剂和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73例经碘油平阳霉素乳剂或PV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其中A组(29例)采用碘油平阳霉素乳剂作为栓塞剂,B组(44例)采用PVA(直径300~700μm)作为栓塞剂,观察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及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插管栓塞成功率100%,术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栓塞前后性激素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碘油平阳霉素乳剂与PVA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栓塞材料,但平阳霉素是化疗药物,为避免近、远期的潜在并发症,使用PVA作为栓塞剂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培金  郭新会  刘士超  魏磊 《工业加热》2013,(12):1042-1045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治疗新生儿肺隔离症的安全性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16例经CT确诊的肺隔离症新生儿,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接受了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术中由于弹簧圈脱落而进入右股动脉,经溶栓后,未出现右下肢缺血症状。该弹簧圈在术后3 d取出。16例术后均未出现感染、栓塞后综合征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4例患儿供血动脉完全栓塞,2例不完全栓塞,完全栓塞率为87.5%(95%CI:69%、106%)。随访时间12 ~ 90个月,平均(47 ± 23)个月,所有患儿完全康复,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肺隔离症相关的临床症状。末次CT随访显示15例患儿(93.8%)病灶完全消失,1例明显缩小,未出现病灶增大现象。结论 经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新生儿肺隔离症安全而远期疗效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癌动静脉瘘(AVS)的DSA表现,寻找与其相适应的瘘口封堵方法,改善合并AVS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637例患者中发现的183例AVS进行影像学分析,对轻度AVS患者在碘油栓塞后进行供血动脉栓塞,对中、重度患者先行瘘口处理,保证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有效灌注与碘油在瘤组织中的良好沉积。结果89例轻度AVS碘油栓塞后都能成功地进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94例中、重度患者中68.1%(64例)封堵后碘油得到良好或较好沉积,14.8%(13例)栓塞不完全,进行单纯化疗药物灌注,11.7%(11例)过度栓塞导致碘油沉积不满意,6.4%(6例)瘘口过大或瘘口过于弥漫未能封堵。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绝大多数肝癌伴AVS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瘘口封堵,改善了肝癌合并AVS的疗效,对瘘口的栓塞处理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和分析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治疗肝血管瘤34例,瘤体大小为2.5cm×2.0cm~9.0cm×12.0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32例(94.1%)血管瘤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发生肝坏死及肝内胆管毁损性并发症,5例发生胆囊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 (6/34).结论肝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CE)后行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方法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4周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瘤体大小、坏死或复发、碘油沉积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与临床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因素。比较术前、术后影像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并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两组68例肝癌病例共发现139个瘤体,术后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坏死,8个肝内转移灶,27个瘤灶碘油完全沉积,有14个瘤灶几乎无碘油充填。在判断肿瘤内碘油沉积类型上,两组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CT优于超声学检查。CT检查通过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间接了解TACE术后肿瘤血供,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观测肝脏、肿瘤内部和周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TACE术前、术后有必要进行螺旋CT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变化,为下一步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方瑜  龙清云  刘骏方 《工业加热》2010,(10):776-779
目的 探讨改进介入方式的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 门静脉瘘(HAPF)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类型的肝癌合并HAPF患者(A组)在瘘口处用明胶海绵或(和)无水乙醇封堵瘘口,再行TACE;对43例不同类型肝癌合并HAPF(B组)利用改进的介入方法治疗,即越过瘘口后对肝段或肝亚段动脉行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再行与A组相同治疗。术后1 ~ 3个月内复查CT评价碘油沉积情况。结果 A组中央型HAPF(11例)碘油沉积良好5例(45.5%),周围型(27例)沉积良好19例(70.4%);B组中央型(14例)沉积良好10例(71.4%),周围型(29例)沉积良好21例(72.4%)。B组中央型HAPF较A组碘油沉积率明显提高(P = 0.041,P < 0.05);B组周围型与A组碘油沉积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642,P > 0.05)。结论 采用改进法介入方式治疗中央型HAPF可有效增加碘油沉积率,对于周围型在增加碘油沉积率方面效果不明显,且越过瘘口的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介入治疗的策略与方法及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的价值。方法16例巨大肝癌患者,首次治疗采用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共行40次介入治疗,平均每例2.5次。观察患者介入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近期疗效。结果16例患者介入术后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经护肝治疗后均能平稳恢复。3个月后肿瘤缩小达PR9例,SD7例,无PD者。结论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分次碘油栓塞治疗巨大肝癌不会造成严重肝损伤,并使肝癌尽快得到完全栓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栓塞化疗术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非小细胞肺癌135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确认病变血供,分别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或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分支行灌注化疗加栓塞术。灌注化疗方案为三联药物:卡铂300mg ,丝裂霉素10~20mg 或表阿霉素40~60mg ,5-FU1000mg 。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或碘油。结果并发症发生率5.9%,包括脊髓缺血1例(0.7%)、肋间动脉缺血5例(3.7%)、肺动脉栓塞2例(1.5%)。经治疗后均于1~4周内缓解。脊髓缺血和肋间动脉缺血均发生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栓塞者。脊髓缺血和肺动脉栓塞仅见于碘油组,而肋间动脉缺血在明胶海绵颗粒组也有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宜谨慎施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后18F-FDG PET显像、CT检查碘油沉积形式及血清AFP在疗效评价中的关系.方法 35例HCC患者,均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行18F-FDG PET显像及肝区CT扫描,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AFP下降百分率,同时观察碘油沉积形式,利用半定量的方法通过18F-FDG PET显像计算肿瘤坏死率.分析、比较肿瘤坏死率、碘油不同沉积形式以及治疗前后AFP下降百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35例HCC患者中碘油沉积形式为A:密实型(12例);B:稀疏型(13例);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