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矿8101工作面回风巷为沿空留巷,运用沿空留巷围岩稳定大结构模型研究了沿空留巷在一次采动、留巷稳定、二次回采超前影响阶段的围岩活动特征;结合FLAC2D数值模拟软件,确定该矿充填体宽度为3 m;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罗琼 《煤炭技术》2015,34(5):48-50
沿空留巷技术能够减少巷道挖掘数量,提高煤炭回收率,对于瓦斯通风也有着一定帮助。对沿空留巷挖掘时的围岩进行数值分析,模拟巷道围岩的变形特点与应力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巷道支护方案。综合利用巷内支护、加强支护与巷旁支护,多种支护方案协调工作,控制顶板和底板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以贺西煤矿3311工作面沿空留巷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计算分析了不同工作面回采阶段沿空留巷围岩、充填墙体及煤柱中的应力、变形分布特征,提出了沿空留巷合理的支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沿空留巷直接顶内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变化剧烈程度明显大于基本顶;围岩及充填墙体受力变化受3311工作面回采滞后采动应力作用明显,且主要对垂直应力的变化产生影响;3313工作面二次采动阶段,巷道围岩的变形受采动影响的敏感性远大于受力,即在充填墙体和巷道围岩应力增加很小的情况下,巷道变形增幅却相对较大,且主要表现为底鼓和两帮移近。井下试验表明,采用锚杆锚索与充填墙体联合支护后,通过优化现场施工工艺,沿空留巷满足了回采工作面的通风需求,降低了巷道掘进成本,实现了回采工作面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4.
主要分析了沿空留巷围岩受力变形的特征,重点介绍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支护措施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还能减少井下矿灾易发生的问题.通过对井下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性研究,也能进一步明确变形产生的特征,并通过建立力学悬臂梁结构的模型来进一步对软弱顶板或者是厚硬顶板对沿空留巷围岩的影响进行研究,还会进一步明确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主要受支护条件的影响,传统的锚杆支护已无法满足要求。随着高预应力、强力锚杆与锚索的耦合支护方式在巷内基本支护中的推广应用,同时采用最新巷旁充填体方式与单体支柱、铰接顶梁配合使用,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支护条件对于综放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会产生明显影响,传统支护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状,目前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能够有效得到控制的关键在于巷内基本支护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与锚索耦合支护方式,加强支护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巷旁充填体采用高水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巷内基本支护、加强支护以及巷旁支护之间的有效配合对于围岩蠕变以及基本顶回转的控制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河煤矿W1309工作面沿空留巷煤炭开采率低、井下矿灾易发等工程问题,分析柔模支护下沿空留巷的围岩稳定性问题与变形破坏特征,建立力学悬臂梁结构模型,对比软弱顶板和厚硬顶板对沿空留巷覆岩应力分布区的影响,呈现不同类型的应力分布区。并利用FLAC3D软件对采动影响下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特征进行计算,发现煤帮变形量与变形幅度均大于柔模帮相应值。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提出采用非均称支护设计理念的巷道支护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有存 《煤矿开采》2009,14(6):47-48,88
通过不同支护条件下沿空留巷受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围岩变形量数值的监测及矿压显现分析,揭示了支护类型与巷道受力变形破坏的关系,科学地选择了有效的沿空留巷支护方式,对同类开采条件下的矿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巷旁支护最佳时机的问题,对沿空留巷围岩结构进行分析,可知留巷基本顶的三铰接梁结构是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关键因素,结合沿空留巷围岩给定变形对巷旁支护时机进行研究,提出巷旁支护应适应巷道围岩的给定变形,特别是顶板的给定变形运动。通过监测顶板下沉量判断三铰接梁结构的稳定情况,进而确定巷旁支护时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神火集团薛湖煤矿沿空留巷过程中巷旁支护时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巷旁支护滞后工作面煤壁10m时,支护效果良好,而巷旁支护最佳时机是滞后工作面煤壁25m,该结果可为该矿巷旁支护的现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控制的关键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根据沿空留巷的特点、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和围岩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分析了控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关键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文中通过实际观测结果,分析了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点,对支护与围岩变形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2.
沿空留巷受两次工作面采动影响,巷道变形量大,为了研究沿空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和控制技术,本文采用FLAC3D模拟上煤层回采后,本煤层一次回采巷旁充填、二次回采时应力位移变化情况。由模拟可知,伴随回采工作面的推移以及构筑巷旁充填体,工作面后方覆岩逐渐垮落,距后方100m后,上覆岩层基本稳定。采用锚网索支护和注浆加固提高沿空巷道承载能力,通过监测围岩变形量可知,支护取得了良好效果,能为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的基本原则、巷内支护技术和加强支护技术. 应用FLAC3D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加强支护对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及垂直位移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巷内初始支护方案和加强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分析不同阶段巷道围岩结构和应力分布,研究围岩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影响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巷道顶板的三铰接梁结构.结合影响巷道顶板下沉和巷帮挤出的具体因素,研究下沉量和挤出量的计算方法,并以下沉量和挤出量为依据,确定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控制策略.通过研究巷旁支护对控制围岩变形效果的影响,提出根据顶板下沉量判断顶板触矸情况,确定巷旁支护工艺.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某矿沿空留巷时巷道围岩与巷旁充填体的应力分布情况,验证该矿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和巷旁支护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刘明文 《煤》2014,(11)
针对端氏煤矿大采高综采工艺对回采工作面围岩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沿空留巷技术对围岩的变形特点,提出了选择合理巷旁支护材料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国内外所有巷旁支护材料的适用特点,最后确定高水充填材料最为适合端氏煤矿沿空留巷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魏飞 《陕西煤炭》2020,39(3):22-25
为研究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以山西铺龙湾煤业有限公司4102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沿空留巷围岩大变形机理,发现4102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发生大变形主要原因是基本顶关键块体断裂回转使留巷位置由低值应力区变为高值应力区,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对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支护初期巷旁支护体垂直应力为1.5 MPa,巷道围岩水平位移极小,当基本顶发生断裂后,巷旁支护体垂直应力增加,最大达3.22 MPa,此时的变形速率也达到最大,随着上覆岩层触矸,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及两帮变形速率也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沿空留巷围岩的变形机理,分析了留巷围岩顶板下沉的力学模型,得出了顶板下沉量的解析解,并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了顶板厚度、巷道宽度、支护阻力等影响因素的分析,顶板厚度越大下沉量越小,巷道宽度越大下沉量越大,支护阻力越大下沉量越小,从而为沿空留巷围岩的变形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臧英新  陈威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3):17-19,45
基于新庄孜矿62110回风巷沿空掘巷后破坏严重出现结构性失稳且后期再需留巷,对二次留巷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巷道破坏原因为地质条件复杂且前期支护参数不合理,结合煤巷预拉力支护理论确定采用"三高"锚杆(高强度、高刚度、高预紧力)、锚索补强、深浅孔注浆的联合支护方案。采用快速连续观测法对回采期间巷道的围岩变形进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高强度架锚注方案可再造围岩结构,减缓顶板活动剧烈程度,工作面后方30~55 m为巷道围岩变形剧烈区,55 m后变形速度趋于稳定。采取该修复方案改善了支护效果,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9.
陈鹏飞 《中州煤炭》2019,(2):159-162
为了研究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沿空动压巷道围岩结构分类、沿空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因素。研究得出:巷道围岩层位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护巷煤柱侧开挖空间的差异,把沿空动压巷道分为8个类型;围岩破坏主要集中在岩性较弱的巷道顶板以及护巷煤柱侧;影响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巷道开挖顺序与布置、构造应力、巷道支护、两次动压。研究对沿空动压巷道在采动影响下的围岩控制技术和破坏失稳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沿空巷道受相邻采空区未断裂基本顶形成的悬臂梁支承压力影响的问题,采用水力压裂顶板卸压的方法,对采空区基本顶提前压裂,尽量减少相邻采空区基本顶形成悬臂梁结构,从而降低和转移沿空巷道顶板所受支撑压力的强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柔模袋充填混凝土在沿空巷道和采空区间做人工墙,对充填混凝土进行井下强度测试,同时对沿空巷道顶板以及所做的人工墙进行强力锚网支护,使其最大限度恢复到三向应力状态,提高其抗载能力。通过现场人工墙压应力和顶底板移近量监测对比表明:进行水力压裂卸压后,人工墙承受沿空巷道顶板最大压应力为21 MPa,比未进行水力压裂卸压区域所受压应力降低了36.4%;沿空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为320 mm,降低了46.5%。水力压裂卸压后,极大改善了3109辅助进风巷的应力环境,降低了沿空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保证了沿空巷道的安全使用,有效的缓解采掘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