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脑膜瘤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脑血管DSA.有76例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分布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等较表浅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外动脉系统供血为主,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最多.分布在嗅沟、前颅凹、鞍区、蝶骨嵴、中颅凹、后颅凹等颅底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内动脉供血为主,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和海绵窦段参与供血最多.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之间可有危险吻合存在.结论掌握脑膜瘤的DSA特点对于脑膜瘤的手术和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的DSA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DSA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侧支循环;并根据Suzuki分期对31例患者57个大脑半球病变进行了分期:属于Ⅰ期病变者有4个大脑半球,Ⅱ期10个,Ⅲ期17个,Ⅳ期12个,Ⅴ期6个和Ⅵ期8个.结论 DSA可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狭窄的程度、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的情况,并作出分期,从而可指导临床及早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71 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结果本组共检查71例,经3D-DSA技术共检出动脉瘤44例64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9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8例(6例颈内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 3D-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介绍婴幼儿血管造影方法,分析血管造影在婴幼儿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临床、CT、MRI诊断为血管瘤,肝肾肿瘤及脑血管疾病共18例,行DSA血管造影术.结果蔓状血管瘤3例,毛细血管瘤1例,1例为深静脉的先天性回流障碍.肝母细胞瘤3例,肾胚胎瘤1例,肾横纹肌肉瘤1例,1例肝动静脉瘘.2例考虑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术前脑血管造影,1例为Galen静脉瘤,1例为Sturge-Weber综合征,2例为颅面部的动静脉瘘及动静脉畸形.结论婴幼儿血管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MR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35例患者70支大脑中动脉中,MRA显示正常血管28支,病变血管42支,病变部位47处,MRA与DSA诊断符合53处,符合率70.7%,诊断偏高22处。MRA诊断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0;中度狭窄时各值分别为100%、71.4%、73.1%、17.6%、100%、3.5、0;重度狭窄时各值分别为100%、81.4%、82%、15.4%、100%、5.38、0;闭塞病变时各值分别为100%、96.8%、97.3%、86.7%、100%、31.25、0。MRA对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1.0、0.224、0.222、0.912。结论   与DSA相比,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对轻度狭窄诊断效度最高,适于筛查;对于中、重度狭窄诊断效度降低,应进一步做DSA明确以决定治疗策略;对于闭塞病变诊断符合率虽高,但也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DSA技术和荧光透视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标准模式剂量采集组(A组,n=43)及低剂量模式采集组(B组,n=43),由科室同一医师完成PTCD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指标对比分析并进行t检验。2名放射科影像医师采取盲法对所有图像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TCD手术,应用t检验方法,平均曝光时间[(251±16) s、(249±20) s]、图像质量评分[(3.60±0.5) s、(3.56±0.5) s],标准体重BMI[(2.81±0.25) kg/m2、(2.85±0.25) kg/m2]数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累积剂量[(87.1±6.1) mGy、(54.4±7.7) mGy]、辐射剂量面积乘积[(2 935.2±353) μGy?cm2、(1 566.3±200) μGy?cm2]方面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低剂量DSA采集技术在PTCD手术患者有效可行,并且可以显著减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细针脾穿刺门脉CO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成年大白兔7只,全麻下剖腹暴露脾尾.4.5号输液针穿刺入脾实质内约1cm深,行CO2-DSA(2 ml/s, 10 ml),评价门脉造影图像.拔去穿刺针后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至凝固.然后处死动物,取下脾脏作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CO2-DSA均清晰显示门脉主干、肝内3~4级以上分支、脾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及部分分支,肝内门脉显影约2~3 min后消失.1只兔同时见CO2经脾肾静脉交通使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显影.拔除穿刺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系膜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表现。方法 2012年4月—11月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在行经肠系膜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前先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了解患者肠系膜动脉的血管特点,尤其是病变区域的血管变化。按不同肠段对血管造影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 造影显示,52例患者均出现血管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动脉增粗47例(90.4%),毛细血管像出现肠壁浓染51例(98.1%),静脉像可见静脉回流浓集49例(94.2%),直动脉迂曲紊乱50例(96.2%),以及边缘动脉迂曲8例(15.4%)。血管造影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相对较低。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区域血管会发生异常变化,DSA可较为敏感的发现这些变化,从而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位有一定关系,相同或不同部位动脉瘤可产生不同或相同临床症状,旋转DSA技术是常规脑血管造影的有效补充检查手段。结论 1.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与其生长部位及大小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明显特异性;2.旋转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估无对比剂3.0T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前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蛳 TOF?蛳 MRA)检查。对每枚动脉瘤,用3D?蛳 TOF?蛳 MRA决定患者适合的治疗方法,包括经或不经球囊/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治疗、外科夹闭、保守治疗。3D?蛳 TOF?蛳 MRA术前治疗计划与DSA最终决策的动脉瘤实际治疗方式相比较判定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 以动脉瘤为基础评估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的准确性为96.9%,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3.1%,阳性预测值(PPV)为98.8%,阴性预测值(NPV)为87.1%。依椐3D?蛳 TOF?蛳 MRA工作位上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可以准确地制定术前治疗计划,其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4.0%、100%、100%、74.4%。结论 无对比剂3D?蛳 TOF?蛳 MRA在检测颅内破裂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可以有效、准确地制定适合的动脉瘤术前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SA对肝硬化并发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方法340例肝硬化患者,腹部增强CT及B超检查未见肝脏占位病变,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前行肝动脉DSA,多角度投照,对造影发现的MHCC用微导管行肝段TACE治疗。结果DSA检查诊断MHCC20例。病灶均为单发,直径0.4~1.0cm,DSA表现为肝动脉造影早期至中期出现边缘较清楚的结节状染色,染色持续时间15s以上。病灶分布在左叶2例,右叶18例。AFP阳性4例,阴性16例。TACE治疗1次11例,2次7例,3次2例。栓塞后均见病灶内碘油聚集。1例TACE治疗1次后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结论DSA对肝硬化并发MHCC的检出能力优于常规增强CT及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重介入栓塞对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7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术前均行DSA造影检查,其中6例病灶主要由上颌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供血,均行双重介入栓塞治疗即局部穿刺瘤体内直接栓塞+供瘤动脉栓塞;另1例仅上颌动脉供血,故仅行供瘤动脉栓塞.结果所有病灶在栓塞后造影检查中均明显缩小.结论双重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必备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旋转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INTEGRIS V-3000型DSA系统,对2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旋转DSA检查,并与常规DSA检查比较,得到一系列关于动脉瘤的定位,动脉瘤颈的清晰度及血管分支解剖的图象.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20例患者,常规DSA检查发现18例动脉瘤,其中6例(6/18)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解剖关系显示不清,7例(7/18)动脉瘤的颈部显示不清.加摄旋转DSA检查后,动脉瘤的全貌,瘤颈的位置与结构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  相似文献   

15.
周兵  李明华  王武 《工业加热》2010,(10):762-766
目的   探讨三维容积重建技术(3D VRT)在弹簧圈栓塞后颅内动脉瘤的DSA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介入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109例患者、共121枚颅内动脉瘤,术后所有患者均经历至少1次DSA随访。2名神经放射学专家分别对术后即刻和随访中的二维DSA造影(2D DSA)、旋转血管造影(rotational angiography, RA)和3D VRT成像进行分析,比较3种成像技术显示动脉瘤残留的能力。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完全栓塞、瘤颈残留和瘤腔残留。若患者经历1次以上造影随访,评估最后一次随访结果。采用Kruskal Wallis等级秩和检验对3种成像技术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Kappa检验评价2名观察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21枚动脉瘤术后3D VRT显示90枚完全栓塞,26枚瘤颈残留,5枚瘤腔残留。在随访造影中,2D DSA发现完全栓塞、瘤颈残留和瘤腔残留分别为92枚、20枚和9枚,RA发现例数为86枚、23枚和12枚,3D VRT为68枚、30枚和23枚,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052, P = 0.000 9)。2名观察者对于2D DSA、RA和3D VRT观察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545、0.582和0.748。结论 3D VRT技术能够明显提高DSA造影随访中动脉瘤残留的检出率,值得在栓塞动脉瘤的造影随访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DSA诊断的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21例,8例采用明胶海绵栓塞,13例采用血管加压素灌注.结果出血原因为肠血管发育不良14例,结肠憩室2例,原因不明5例.全部病例获得止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5~74个月,4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复发.结论 DSA对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诊断很有价值.介入方法对其治疗安全有效,部分病例可获得根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6例子宫肌瘤栓塞中26例应用DSA特殊功能:3D-DSA、最佳工作体位、路图技术,20例采用常规DSA造影,对两种方法的对比剂用量、介入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术中应用DSA特殊功能与常规DSA组比较,对比剂用量和透视时间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中的应用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可视化三维重建技术对介入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亮  曾帅  马鋆  管逊  郭哲中  王嵇 《工业加热》2017,(4):313-317
【摘要】 目的 探究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在TACE术中对肝肿瘤灌注的即刻变化进行定量评测。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35例TACE治疗肝细胞癌病例。TACE术前后用相同参数采集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 DSA)。图像序列均经二维ccDSA(2D- ccDSA)进行后处理。在ccDSA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域(ROI),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me- contrast- intensity CI[t]),并获取肿瘤血供时间(TBST),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强化值(CI- Peak)和最大上升斜率(MS)这些灌注参数来分析评估TACE前后顺行血流和肿瘤染色减少的程度。并对上述参数与主观血管造影栓塞终点(SACE)标准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TACE前后灌注参数的比较有显著差异。AUC和CI- Peak在TACE术后大幅下降。TBST在术后较之术前有显著延迟。灌注减少30%~40%相当于SACE Ⅲ级,灌注减少 60%~70%相当于 SACE Ⅳ级。结论 2D- ccDSA可以客观地量化评估TACE术对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影响,为TACE术提供了定量评价动脉血流停滞程度和肿瘤染色减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77例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治疗后作C臂CT。其中13例化疗栓塞前后均作C臂CT并利用其Integris3D-RA工作站行三维重建,然后对栓塞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77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外周边缘及肿瘤实质的栓塞情况。13例化疗栓塞前作C臂CT检查者,除显示与CT所见相同外,尚有3例显示出肝内微小瘤灶。结论C臂CT技术是继常规CT之后,因血管内介入检查中需要观察层面图像,评价治疗效果、制订手术方案而采用的一种高新技术。C臂CT服务于DSA诊疗现场,便于制订手术方案。相比于常规CT平扫能提供更直观、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可用于多系统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方法全脑血管DSA检查诊断为脑AVM 201例,对其中60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根据脑AVM血管造影特点,将出血可疑危险因素分14项45个水平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平均直径的平方和之比(∑D2A/∑D2v)属偏态分布,秩和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1),随其值增大,出血组所占比例越大.综合卡方检验和Logistic单因素、全因素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2A/∑D2v和引流静脉受损为脑AVM出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