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开平向斜瓦斯生成、赋存、运移等方面研究,并分别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岩浆侵入特征方面分析了瓦斯赋存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表明:3个含水层及推覆构造是研究区瓦斯异常的主控因素,尤其是地下水滞流区,煤层瓦斯富集,形成高瓦斯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五家沟煤矿勘探、井巷开拓及掘进工作面揭露各含水层的水量、水质、出水动态、地下水补给和径、排水条件分析,结合地质构造特点及井田构造特征,探讨太原组煤层开采的矿井充水水源;分析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其过水通道,对工作面掘进期间的顶板出水提出了防治建议;确定了回采工作面顶板水的探放层位。  相似文献   

3.
Ⅱ613工作面底板水文地质探查及水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613超宽综采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回采过程中受到底板灰岩水突水的严重威胁。通过物探及钻探查清了Ⅱ613工作面底板水文地质情况,并对煤层底板进行注浆加固,封堵改造了L1、L2灰岩含水层,结合疏水降压和含水层水位实时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水害防治效果,为受底板水害威胁的二水平各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探索出了一个有效的防治水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立霞 《中州煤炭》2023,(9):134-139+148
坪上煤矿位于沁水煤田的北中部,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内发育一系列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宽缓背向斜,其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井田内可采煤层主要为3号、15号煤层。井田分布于延河泉域,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其中,奥灰水位标高为+490~+545 m。井田水害主要为煤层开采而产生的导水裂隙,使顶板含水层或构造水向矿井充水,可通过疏放钻孔和疏水巷防治;全井田均为带压开采,采用注浆堵水技术可对煤层底板奥灰水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大河边向斜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大河边向斜内煤与瓦斯突出进行区域预测与防治;根据向斜内煤层突出的特点,地质构造特征,地应力作用,煤层厚度及产状变化、煤层透气性的实测数据分析,探讨了向斜南北部及中部煤层突出的差异,研究了大河边向斜煤层突出机理.结果表明高瓦斯和封闭性好的地质条件是瓦斯突出的物质基础,压性和压扭构造等地质构造的发育及地应力作用是导致突出的重要因素,在向斜中部C409,C407,C406突出危险性最大,在向斜北部C409,C601突出危险性最大,在南部煤层突出危险性小;该成果对大河边向斜内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与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Ⅱ613综采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回采过程中受到底板灰岩水突水的严重威胁,通过对煤层底板进行注浆加固,成功地封堵改造L1、L2灰含水层,结合疏水降压和含水层水位实时监测,取得了极佳的水害防治效果,为受底板水害严重威胁的二水平各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防治水技术方法,保证了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7.
<正>1工作面注水的缘由83201工作面为阳煤五矿南翼二采区第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工作面设计长度为1 996 m,切巷全长205 m,煤层倾角3°~14°,平均8°,煤层总厚度7.38 m。该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回采期间穿越一宽缓背斜构造和一较紧密向斜构造,煤层瓦斯涌出量较大,回采期间工作面回风风流中的瓦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恒源煤矿Ⅱ634、Ⅱ635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对治理区域地层、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做了详细分析,设计了构造发育区煤层底板薄层灰岩超前探查治理方案;并且以克服注浆施工难点为出发点,研究了地层及构造探查技术和水平孔注浆技术.实际钻探、注浆及验证效果良好,保证了治理区域巷道顺利掘进和主采煤层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9.
松散含水层下安全回采上限的确定应当考虑煤层上覆岩体的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条件 ,松散含水层含水体类型与采面支护条件、煤质及经济可行性五大条件 ,该文系统介绍了济宁地方煤矿在这方面的实践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王克理 《煤矿开采》2002,7(4):11-13
松散含水层下安全回采上限的确定应当考虑煤层上覆岩体的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条件 ,松散含水层含水体类型与采面支护条件、煤质及经济可行性 5大条件。系统介绍了济宁地方煤矿在这方面的实践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常村煤矿1106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向斜、断层等构造发育,寒武系灰岩溶隙含水层水压2.74MPa,水害严重威胁安全生产,防治水工程开展难度大.通过在三软煤层底板泥岩布置钻场,设计注浆改造方案,并创新了底板注浆改造工程施工工艺技术,实现了1106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同时有效解决了三软煤层底板注浆改造难题.  相似文献   

12.
马亚杰  左文喆  刘伯  高莲凤  常江 《煤炭学报》2012,37(Z1):157-160
针对基岩裂隙含水层复杂、不均匀富水规律,以开滦东欢坨矿北二采区8煤层顶板含水层为例,综合分析了隐伏向斜中基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富集的构造控制因素。得出向斜构造仰起端控制上覆水源含水层厚度、过水断面面积及风化带渗透性,影响基岩裂隙水补给;褶皱和断层的伴生裂隙与层面裂隙构成导、储水裂隙网络,断层发育密度、断层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的关系对含水层局部富水性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四楼煤矿矿井南翼深部采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背斜、向斜、断层等构造发育,主要充水水源为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压高,且太原组上段L11、L10、L8灰岩层位联通性好,在构造发育区域导水性、富水性强,注浆钻孔注浆量大。以煤层底板注浆钻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构造与注浆量的关系,为煤层底板注浆孔改造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平顶山矿区内部分矿井实测三向应力、瓦斯含量、压力值计算了各矿区煤层弹性能及瓦斯膨胀能,并分析了其分布规律及特点,结合平煤矿区3次地质运动及矿区内地质构造特性,得到了突出潜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行突出危险性划区。结果显示:弹性能及瓦斯膨胀能随埋深增加而增加,受地质构造控制作用显著;自重应力场控制区域煤层弹性与瓦斯膨胀能远小于构造应力场控制区域;构造应力控制区域随埋深增加构造控制作用逐渐减弱,转变为自重应力控制作用;自重控制区域煤层单位体积煤体瓦斯膨胀能与弹性近似相等,而构造应力控制区域膨胀能远大于弹性形;地质构造控制着矿区突出潜能的分布,是矿区突出主要控制因素;锅底山与九里山断层间区域危险性最小,锅底山与李口向斜之间突出危险性偏高,而李口向斜东南部区域突出危险性最高。通过对矿区突出点分布情况分析证明了突出危险性划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古汉山井田位于二1煤层底板的L8灰岩水为煤层回采时的主要突水水源,灰岩厚度一般为6~8 m,采用成熟的薄层灰岩注浆改造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变含水层为隔水层或弱含水层,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6.
对五沟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井建设中揭露的层间滑动构造对10煤层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沟复式褶皱向斜形成伴生的层间滑动这一构造现象,分析了层间滑动构造产生的机理及对10煤层变化的影响,为矿井合理开采10煤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恒源煤矿深部采区Ⅱ632及Ⅱ633工作面横跨温庄向斜构造,向斜轴部区域具有"断裂构造复杂、太灰富水性强、水压高"等特征,为解放该矿深部6煤资源,消除煤层带压开采底板灰岩水害隐患,提出了"地面顺层孔区域超前注浆改造薄层灰岩技术方案",旨在为该矿探索一种安全高效、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技术。施工结果表明:目的层平均顺层率、受注层段注浆改造后单位吸水率、注浆后治理区段灰岩电阻率、井下验证钻孔出水量等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工作面回采期间,未发生目的层灰岩出水。  相似文献   

18.
宋晓洪 《煤炭科技》2015,(2):99-100
恒源煤矿6煤层属含水层上带压开采,6煤底板承受的灰岩水压均已超出了隔水层的阻水能力,采前必须将底板部分灰岩含水层,注浆加固成稳定的隔水层,才能避免灰岩水突水事故的发生。由于褶皱构造中关键含水层的层位控制不准,总有部分工作面在投入大量水害探防工程的情况下,出现大量涌水并造成水害事故,为彻底消除复杂构造中底板加固工作面的突水威胁,恒源矿通过"钻孔精确定向、精准判层、终孔层位和孔斜偏差控制"等一系列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复杂地质构造中强突水危险性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为同类矿井相似工作面的水患防治,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水害防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铁新煤矿勘探、井巷开拓及工作面掘进工程揭露各含水层的水量.水质。出水动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及井田构造发育特征,探讨太原组煤层开采的矿井充水水源;分析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其过水通道;对工作面掘进期间的顶板出水提出了防治建议;确定了回采工作面顶板水的探放层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煤炭开采区的含水层保护方案,在充分了解神东矿区区域含水层结构特点及与煤层的空间分布关系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6种煤层与含水层空间关系组合模式,并对含水层破坏的模式进行归纳。结果表明:采煤引起的含水层破坏主要为顶板含水层剥离和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含水层2种类型,可以归纳为破坏顶板中-强富水性孔隙含水层模式、破坏顶板中-强富水性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模式、破坏顶板风化裂隙含水层模式、破坏顶板向斜型蓄水构造模式、破坏烧变岩含水层模式等5种模式。通过空间关系组合模式可以对应破坏模式,从而可以更快速地判断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含水层破坏特征,有利于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