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素在血栓性病变的介入性溶栓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急性脑血栓形成22例,四肢动脉血栓18例,髂股静脉血栓200例,下腔静脉血栓20例,分别给以肝素或小分子肝素行全身抗凝.经导管或局部给以溶栓、消融和下腔静脉过滤器放置等治疗,术中和术后也全身使用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动脉血栓在肝素抗凝下,经导管溶栓疗效肯定,术后必须以肝素抗凝才能保持管腔通畅;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率低于动脉系统.肝素与溶栓药物联合应用疗效高于单纯使用溶栓药物. 结论血栓性病变的治疗应首先使用肝素抗凝,其次溶栓.溶栓必须和肝素抗凝联  相似文献   

2.
总结经门脉系统介入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强调重视、提高、综合运用此类技术的必要性,为门脉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摘要】 介入放射学是在放射影像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微创治疗学。介入放射学的定义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导引下,应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进行诊断及治疗的学科。介入放射学内容包含介入性诊断和介入性治疗。介入医学是从临床应用角度来定义的,介入放射学则是从诊疗技术特点来定义的。《介入放射学杂志》与即将出版的《介入医学杂志(英文)》形成姊妹篇,将为我国介入医学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转移癌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 1例未找到肾上腺供血动脉,53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76次灌注及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 98.1%,栓塞后临床症状改善率100%,术后3个月, 75.4%患者瘤灶内碘油仍沉积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 1.88%.结论采用介入方法对肾上腺转移癌行灌注及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急性消化道大出血15例,其中上消化道4例,下消化道11例.分别采用PVA、明胶海绵、钢丝圈3种材料进行栓塞.下消化道采用同轴导管法.结果 15例中14例成功止血,共对16个病灶进行了17次栓塞,止血成功率为94.1%.其中1例术后出现小肠坏死行手术治疗切除肠管.随访15例,1例术后3个月再次出血,手术证实为小肠血管淋巴瘤.2例小肠恶性肿瘤择期手术.另1例术中出血速度太快、量太大,出现休克,以钢丝圈栓塞止血成功,术后外科手术证实为小肠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10年间收治胆道大出血9例,均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再行出血动脉分支栓塞.结果9例经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出血部位有造影剂外溢,经肝动脉分支栓塞后,出血停止.结论胆道大出血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9例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处理,分析动脉瘤在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结果7例患者好转,2例死亡。结论脑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合理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介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契机。随着新世纪生物治疗时代的来临,也为介入医学展示了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现阶段生物治疗包括基因治疗、细胞移植治疗、多种大分子物质如细胞因子、肿瘤抗体或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免疫药物制剂治疗,另外放射性粒子治疗及一些靶向性材料等,均可通过介入手段局部给药。有高度靶向性的介入技术与靶向输送的生物技术的良好结合,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治疗效果强、系统不良反应相对小的优势。目前各种生物治疗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拓宽介入放射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经皮消融影像引导技术包括X线、超声、CT和MR,引导技术的选择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习惯。CT提供了准确的三维信息,增强扫描能够清楚地显示病灶及其血供情况,三维重建技术能显示附近的血管和脏器,从而避免了穿刺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损伤。因此,多层螺旋CT作为导向技术十分适合于经皮肿瘤消融治疗。经皮肿瘤消融技术包括无水乙醇注射(PEI)、微波凝固治疗(PMCT)、激光治疗(ILP)、射频(RF)和电化学治疗(ECHT)等。近年来,用CT导向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肺癌、胰腺癌、转移性肿瘤等有诸多报道,已取得良好疗效,且对正常组织损伤轻微,并发症少。有报道,单独采用PEI和PEI+TACE联合治疗小肿瘤,在肿瘤坏死率、复发率或生存率方面,两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然而,在治疗大于3cm的肿瘤时,PEI+TACE联合治疗的疗效比采用单一方法好。因此,对于大肿瘤的治疗,宜采用综合性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滕皋军 《工业加热》2010,(11):841-842
回顾前辈对介入放射学作出的定义:“是在影像设备监视下,运用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械并通过微创手段获取组织标本,或对靶向病变进行治疗的相关技术”。最近,全球40多个国家联合发表“全球介入放射学联合申明”,更要求介入工作者应具备“对介入新技术、器材以及术式的持续发明和创造力”。随着治疗手段的进展,器械的不断创新,高强度聚焦超声、超声波体外碎石等方法的临床应用,提出“无创介入”的概念,本文对此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采用介入微创技术进行放射粒子病灶内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比较不同影像设备在粒子植入术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入选30例患者,其中15例为晚期肿瘤转移患者,15例为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粒子植入方法:在B超或CT定位下行经皮穿刺病灶内粒子植入术;在DSA监视下将捆绑有放射粒子的食管支架植入到食管病变部位.结果在B超、CT及DSA监视下,除因操作原因造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上丢失一颗放射粒子外,所有放射粒子均准确植入到位.术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发现局部皮肤坏死、出血、感染、放射性肺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8月,对38例接受综合性介入治疗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施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口服抗凝治疗.术后1、3、6、12个月定期临床随访,并通过静脉造影或超声检查支架开通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在接受综合性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对其残存狭窄>30%的病变之髂股静脉成功植入血管内支架.其中35例患者支架植入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8 d;另外3例支架植入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6个月造影显示支架内闭塞.结论在髂股静  相似文献   

14.
【摘要】 骶管囊肿是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占位及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相似,MRI是诊断的金标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囊内压及阻塞交通孔。目前对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虽然存在争议,但介入治疗以低风险、低费用、并发症少以及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介入治疗进行一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5.
【摘要】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C形臂旋转及对比剂应用成像,存在3D图像信息丢失和加重肾脏负担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本文旨在总结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并探讨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进行CT引导下门静脉瘤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每周1~2次,1~3次为一疗程,每例1~2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 20例中,17例(85%)瘤栓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例(10%)瘤栓消失,15例(75%)瘤栓缩小或无进展,3例(15%)无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瘤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病例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介绍溢泪症的自制内涵管置入治疗.方法对38例45只鼻泪管阻塞(鼻泪管与泪囊连接处)置放自制内涵管治疗,按Song方法顺行引入导丝,逆行放入内涵管.术前与术后做泪囊、鼻泪管造影.结果所有鼻泪管在术后造影均通畅,最长随访390 d,放置内涵管前,所有病例均有Ⅲ~Ⅳ度流泪程度,放内涵管后半年内,40只(90%)流泪明显好转,2只28 d移位,4只6个月后阻塞,取出内涵管重新放置又恢复通畅.结论用自制内涵管置入治疗泪囊以下阻塞是一种安全、简单及有效的方法,不需住院、经济费用低、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方法诊断肠道血管畸形的准确性和治疗肠道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 技术,对22例可疑肠道血管畸形导致消化道出血者,并经非介入性方法诊断阴性或诊断不明确病例作肠系膜上或/和肠系膜下动脉或腹腔干动脉造影。结果:22例31支动脉造影均发现病变并确诊为肠道血管畸形,其中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联合介入化疗对接受中医治疗的晚期老年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针对此类患者在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均可接受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60例老年肺癌患者分为纯中医组、联合介入组各30例,分别采用单一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联合介入化疗进行治疗2个疗程(6~8周),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以及CD4 + CD25 + Treg细胞水平。结果两组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及CD4 + CD25 + Treg细胞水平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8周)后,两组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仍无显著差异(P>0.05);但联合介入组CD4 + CD25 + Treg细胞水平下降较纯中医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近期疗效评价显示联合介入组有效率为40%,临床总获益率为73.3%;均优于纯中医组有效率20%,临床总获益率63.3%。结论对于接受中医治疗为主的晚期老年肺癌患者联合介入化疗并不会导致其免疫功能受损,同时显示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可能通过有效降低其抑制性T细胞水平而提高疗效,提示中医联合介入化疗作为晚期老年肺癌患者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