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测井曲线间的深度误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依据测井曲线间的某些相关性,利用计算机可以实现测井曲线自动深度校正。文中采用相关分析、频率分析与动态规划相结合对测井曲线进行深度校正,即先用相关分析法找出对比曲线与标准曲线间的深度对(即深度位移量);然后用频率分析法对已找出的深度对进行筛选;再用动态规划法对筛选后的深度对分类,以其中最优的作为深度校正的深度对;最后根据确定出的深度对,将对比曲线相对于标准曲线作相对位移,便可将一口井的各测井曲线的深度对齐.利用由该方法编制的深度校正程序,对实际测井曲线进行自动深度校正的试算表明,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Krlstin是挪威海中一个高压/高温的天然气/凝析油(气)田,深度深、温度高的斜井造成电缆测井(WL)和随钻测井(LWD)深度之间差别达到20m,而且在不同的钻头行程之间变化显著。这种深度差别对油藏模拟和油井作业造成不能接受的深度误差。 为了帮助了解观测到的深度差别,使用了特定作业程序。在套管串中设置了放射性指示器,并且定期地作LWD和电缆测井。在LWD测量刚刚完成后重新对这些井段进行测井以便为比较创造条件,包括进行上行测井。对所有下行电缆测井采用原有的深度控制程序,为提供深度比较,在所有相关行程/测量中记录了GR对比测井曲线。 初始的电缆深度相信其是很好的,得到不同次测量间和下行测井与上行测井间深度良好一致的支持,这和LWD深度不同。随着深度增加而有规则地增大的深度差别,被认为主要由于温度升高和悬挂的钻杆重量增加使钻杆伸长而引起,导致LWD深度是比电缆深度浅。以钻杆为基础计算的LWD深度比以套管计数计算的深度也浅,正如以放射性指示器观测到的。 随着井斜加大,后来的一些井LWD深度和电缆深度之间差别增大,并且下行测井电缆深度的真实性受到怀疑。以电缆深度为基础的地层顶面产生出地震时间-深度变换不可靠的地区校正值,对油藏体积作图有显著关联。 如果我们不信任LWD深度和电缆深度,要寻找一种替换方法。采用在文献中能得到的一些简化模型来估算由于温度、管串重量和钻井参数变化造成的钻杆伸长/压缩。所获得的结果应用于LWD曲线仅能解释大约1/2的早期伸缩变化。研究出一种相似的方法来校正电缆伸长的深度,估算的校正值远超过标准的假设值。在对LWD和电缆测井的行程/测量作专门校正以后,深度误差已显著地减小。 对今后深度误差大井的LWD和电缆测井,推荐使用类似的校正。我们建议保持目前的“钻井工作深度”(LWD深度)和“测井工作深度”(电缆深度)作为井场深度基准,以避免作业错误,同时对地面模型以经过校正的LWD和/或电缆深度为基础,建立“校正过的深度”供使用。  相似文献   

4.
安丰全  林梁 《测井技术》1993,17(1):65-71
讨论了在利用德莱赛地层倾角数字处理程序处理斯仑贝谢的HDT用户格式带时所存在的深度误差问题。这些误差主要包括:测井过程中由于测井仪器遇阻、解卡及旋转等引起的误差;HDT用户格式带转变成3317野外带时引起的深度误差;利用德莱赛相关分析对比程序CORMN处理时引起的深度误差;其它原因引起的误差。通过分析,提出了进行深度误差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芙蓉  何乃淇 《测井技术》1994,18(3):191-194
王芙蓉等.采用单片机控制的通用深度系统.测井技术,1994年,18(3):191~194用单片机(8031,80C31)控制的通用深度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部分具体分析了以8031为核心的控制部分及其外围电路,包括深度脉冲提取,面板输入、动态显示与报警指示电路等。软件部分由系统初始化与显示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组成,主要完成深度、速度的计算、各种校正处理及显示各种报警等功能。该系统整体设计简单,系统测量精度高达厘米位,可兼容多种码盘,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在数字井下超声电视测井仪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光汉 《石油仪器》1989,3(3):152-155
本文介绍用微机标定测井电缆深度记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以往对测井电缆深度丈量方法的缺陷,提高深度标准统一化的技术水平。在标定测井电缆深度记号的同时,还需拉伸电缆。过去自动标定测井电缆深度记号的方法是用恒定拉力拉伸电缆,用此法测出井内电缆长度与其实际长度相差甚大。为此,提出一种新方法,即采用微机标定测井电缆深度记号。该方法既考虑了影响井内电缆拉伸的诸因素,又考虑用微机控制这些因素,使误差达到最小,从而提高电缆深度记号的精度及标定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胡澍  熊晓冬 《石油仪器》1994,8(4):187-191
测并数字成像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测井只提供测井曲线的模式,它给出的测井图象更清晰、直观地显示了地层的非均质特征和含油气状态。它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勘探的有力工具,代表了当今测井技术的先进水平。成像刘芳最突出的技术特征是采用阵列测量或扫描测量方式,采集大量地层信息,同时兼顾探测深度、纵向分辨率和方位覆盖范围,从而突出了对地层不均质成合作出响应。文章对几村成熟的成像测井仪器、测并成像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地质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在测井过程中引起电缆拉伸的各种因素,诸如电缆自重、泥浆压力及温度变化等,推导出了拉伸校正公式,提出了相应的校正措施,并介绍了用C语言编写的一个测井电缆拉伸校正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最近几年,已有人对地层密度测井的基本原理提出置疑,有些理论性文章认为,真正的误差在于肋一脊技术,这些理论有些牵强,因为许多测井公司使用肋一脊技术做了大量的测井服务,提供了与这些理论预测相矛盾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程为彬  闫改萍  肖飞 《石油仪器》2005,19(1):9-11,i003
文章介绍了马丁代克的四倍频脉冲检测电路,充分利用编码器的固有分辨力,有效提高深度计数的精度。对常规速度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外接不同系数的编码器,提出测量时间变化的定时方法以简化乘除法运算,缩短测量时间,减少计算工作量,使计算误差为零,提高速度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侧向测井电极系探测深度的传统定义方法是采用伪几何因子理论,这种基于纵向无限厚地层模型定义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的探测深度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合理表现电极系的径向探测能力.通过对侧向测井电极系探测深度表征方法的分析,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有限厚地层探测深度伪几何因子公式表征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双侧向测井和阵列侧向测井的探测深度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任宏 《海洋石油》2022,42(3):62-66
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该区块井深基本都在5000 m以上,井温普遍达到180 ℃以上,测井作业面临巨大挑战。由于耐高温设备不足,而常规仪器设计工作温度只有175 ℃,对于超过175 ℃的高温井来说,很难取全测井资料。该文提出一种利用常温仪器取全高温井测井资料的新方法,该方法改变传统的电缆上提测量模式,通过优化仪器串组合采用下放测量的方式,减少高温对仪器的影响时间,在测井仪器到达极限作业条件前完成资料采集,同时也提出相应深度校正方法,达到取全取准测井资料的目的。该方法在渤中19-6气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高温深井作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测井曲线深度校正自动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在计算机上实现测井曲线深度校正自动化的原理与方法,并展示了根据本文所讨论的测井曲线深度校正自动化原理与方法所设计的自动校深系统DEPCS给出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5.
深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地层评价测量值,但却是最难于精确地确定的。在全世界深水区域有着更长更深的井,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尖锐。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用于更系统地更协调地处理当前测井数据采集系统的深度。本文重点是随钻测井深度(LWD)和电缆测井深度,以往在这些场合各种深度与一个合适的参考点之间的普通差异常常被忽略。选择深度参考点通常是随意的(没有定量评价),导致油藏模型中完钻深度作业不正确,而且这个差异对分析者极有可能是不知道的也未曾量化。 我们用实例说明处理随钻测井深度和电缆测井深度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包括考虑它们的相对测量误差。首先承认全部深度都是有效的,然后考虑或使用它们的综合不确定性,最后给出单一的参考深度以及它的误差,这个单一深度对相关的地质与岩石物性分析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钻井中漏层深度的自动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娜 《石油仪器》1998,12(1):24-26
  相似文献   

17.
18.
简要介绍了用随钻测井(LWD)系列中的钻头电阻率(RAB)测井仪确定地层倾角的原理。同时概述了实时确定地层倾角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在测井过程中需要获取两类信息:测井数据和深度数据。准确、可靠的深度数据对于取得高质量的测井资料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详细介绍了3700数控测井系统的深度校正电路、校深程序以及它们在测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阵列感应测井(HDIL)一维反演处理求取地层泥浆侵入深度是依据纯地层自然伽马大小和冲洗带与原状地层电阻率比值估算,其结果人为因素较大,不能满足生产定量化需求。依据阵列感应测井HDIL不同径向探测深度合成电阻率特性,结合砂岩深度、孔隙度大小,用多元回归方法反演预测泥浆侵入深度,解决阵列感应测井HDIL数据处理对泥浆侵入深度的估算的定量化需求。泥浆侵入深度预测方法模型简单,所需参数易求,效果符合实际地层侵入规律,对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应用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