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的误差分析魏金辉(承德钢铁公司设计研究院承德市067002)接触法测温是钢铁企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温法。热电偶的热电阻是接触法测温的主要测温元件,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测温元件与介质进行热交换,达到热平衡后,用测温元件本身的温度代表所...  相似文献   

2.
热电偶、热电阻是工业中常用的测温传感器,为保证传感器感温元件良好的稳定的精度,通常需要了解引起感温元件常见测温误差的原因,分析原因予以解决,以达到稳定的精度要求。本文叙述常见的影响热电偶感温元件精度的原因、分析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热电偶和热电阻是热加工车间热处理与锻造加热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测温元件,其正确的使用与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MAX6675组建测温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局限性以及常用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系统的缺陷,提出了用高度集成的热电偶信号处理芯片MAX6675组建测温网络(系统)的优越性。介绍了MAX6675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给出了基于MSP430单片机测温网络的硬件实现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5.
铠装热电偶、铠装热电阻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测温传感器,但小直径(Φ2~Φ3mm)铠装热电偶和热电阻至今在生产上仍比较困难,其原因是小直径保护管的焊接问题没有过关。 有些生产厂曾从国外引进全位置焊机来焊接这类小直径薄壁管的对接接头,效果不理想。现在有个别厂采用激光焊,但生产成本很高。为解决Φ3mm铠装热电偶和Φ3mm铠装热电阻保护管的对接焊问题,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热电偶、热敏电阻、热电阻及固体器件等测温器件,在稳定性、标准和性能方面的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7.
最小二乘法在铂热电阻测温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铂热电阻不平衡电桥测温的原理,进行了测温误差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一组多项式公式。很好地解决了铂热电阻不平衡电桥法测温方案中的非线性误差,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DSP技术的VXI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DSP技术应用于VXI测量仪器是今后VXI仪器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结合国家九五重点科技项目“自动测试系统及设备技术研究”中的三个分专题:“热电偶测温模块”、“热电阻测湿模块”、“应变片测量模块”,介绍了一种基于DSP技术的VXI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它是一种包括了热电偶、热电阻、应变片测量在内的实时多功能测量模块,该模块建立在一种新的模块化VXI仪器平台上,可以同时进行热电偶、热电阻、应变片的测量,大大提高了仪器的通用性,为组建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提供了基础模块。  相似文献   

9.
热电偶是科研、工业生中最常用的测温元件,尽管结构简单,使用中仍然会产生较大测量误差。通过对热电偶测温精度的分析,了解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对这些引起测温误差的因素和对热电偶测温元件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有些误差是可以避免和减小的,这对提高测量精度,延长热电偶使用寿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热电偶配用补偿导线测温误差分析及修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热电偶配用补偿导线测温原理,进行了测温误差分析,并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到了实用镍铬-镍硅热电偶配用铜-康铜补偿导线的测温误差修正表。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某压水堆核电站建安期间,安喷泵测温通道热电阻整批超差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现场模拟、理论计算及实测,发现由于芯线不均匀导致芯线间直阻偏差较大,从而引入了测温误差。安装过程中发现测量电缆直阻满足国标要求,但各芯线间电阻率不同的情况,并由此引入热电阻的测温误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有效处理方案。提供一种新的热电阻误差原因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热电偶配用补偿导线的测温原理,进行了测温误差分析,给出了镍铬-镍硅(铝)热电偶配用铜-康铜补偿线的测温误差修正值,并经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按测温原理分类,温度测量方法分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测温两大类。传统的热电偶,热电阻等测温方式只能测量某一时刻的温度。这种测温方法不具有实时性。基于辐射特性的光学测温法能够实现温度的实时测量,克服了传统测温不连续性的缺点。采用三色测温法建立仿真模型,实现蜡烛火焰温度的实时测量,获得蜡烛火焰视频图像中某一点的实时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使用热电偶测温时,因安装不当、绝缘变差、热惰性和热阻等造成的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要参数及功能 传输信号:DC.4—20mA 防爆等级:(ib)ⅡCT_6 最小信号:≥3mV,最大信号≤60mV 基本误差:量程≥5mV,±0.5% 3mV<量程<5mV,±1.0% 功能:将热电偶测温电信号转换为与温度呈线性关系的标准信号。 DBW-12系列热电阻温度变送器  相似文献   

16.
在有色金属熔铸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要依靠测量手段,在用热电偶测量时存在着金属制的护套易腐蚀,非金属材料护套易断裂,用光学测温存在着误差较大等问题。为克服上述矛盾,我们试制了铝装热电偶金属熔液测温计。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电偶测温是接触式测温技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热电偶动态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分析其动态响应特性、影响动态响应误差的因素及减小动态响应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温度传感器的非线性、AD转换器的非线性和电路工作环境的变化,都会给温度带来的严重的误差.文中介绍了一种温度巡检仪的设计方法,利用标准电阻校正法实现了对热电阻的自校正,利用标准信号源实现了对热电偶的非线性标定,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消除或减弱了测温过程中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实现了对温度的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9.
在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和电力工业的测温系统中,大量和广泛地使用着镍铬—镍硅热电偶。为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对使用中的热电偶需要进行定期检定。可是传统的检定方法工作量大,操作繁琐,检定过程中亦存在较多的误差因素。为克服这些弊病,我们设计了一套对工业用镍铬—镍硅热电偶采用微差法检定的自动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热电偶检定系统是检定热电偶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的重要设备.热电偶检定系统对热电偶检定的误差不确定度将直接关系到需由热电偶测温的工艺流程的工艺参数的可靠性,并最终影响到产品质量.本文分析了热电偶检定系统的误差来源,并对误差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