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膏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采矿引发的环境和安全问题,是实现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在国内矿山得到了迅速推广. 科学进步加速了膏体技术智能化控制、精准化制备和个性化采充的步伐,提升了我国膏体技术的研究水平. 介绍了膏体技术基本概念和特点并统计了膏体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系统性分析了我国全尾砂浓密脱水技术、结构流管输技术、采场多场影响机制、新材料开发和膏体工程化实验室建设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膏体技术在井下充填和地表堆存领域的实践效果进行了介绍. 指出了膏体技术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并将从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突破,实现浓度自适应控制、膏体精密制备、采场个性化充填和系统3D模块化设计装配,引领中国矿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aosteel's steelmaking plant,the increase of its crude steel output and development of its product variety in the past 25 years is given in this paper.The technical progress in hot metal pretreatment,converter,secondary refining,continuous casting,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lso introduced.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level of the technologies,such as production of clean steel,RH vacuum refining,breakout prediction system of slab continuous...  相似文献   

3.
彭锋  李晓 《钢铁》2017,52(4):7-12
 通过分析近10年来中国电炉炼钢的装备、产能、产量和生产指标等现状情况,肯定了中国电炉炼钢装备大型化和现代化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当前电炉钢发展面临的竞争力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挑战和困难。结合“十三五”时期国家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对节能环保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以及废钢和电力供应条件改善等重要因素,提出中国电炉钢发展将迎来重要机遇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弧炉炼钢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工艺情况,指出采用高水平的现代化弧炉对传统的小电炉、小转炉及平炉等旧炼钢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电弧炉炼钢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工艺情况,指出采用高水平的现代化电弧炉对传统的小电炉、小转炉及平炉等旧炼钢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7.
通过热力学及物料平衡计算对转炉脱磷所需渣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磷分配比与铁水硅含量、渣量间的关系:提高Lp可以有效减少渣量.通过化渣及渣钢间脱磷、脱硫反应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少渣冶炼的工艺措施.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石灰消耗为29.1 kg/t,渣量为91.73 kg/t;脱磷率为90.08%,Lp平均为105.50,Ls平均为8.14,终渣具有较强的脱磷、脱硫能力.通过Lp、Ls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少渣冶炼终点控制工艺:终渣碱度3.5以上;终渣w(T.Fe)=18 %~20%,避免高温出钢.  相似文献   

8.
王杰  曾加庆  杨利彬  汪成义 《钢铁》2022,57(5):55-63
 转炉炼钢过程是一复杂的开放系统,因为受到转炉内多个化学反应同时或交替进行、熔池持续温升与有效控温、熔池自发搅拌强度不均匀性特点、相关杂质元素的高效脱除与如何抑制钢水过氧化、转炉炼钢过程的精细化操作与时序受控等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在其时空边界内呈现动态起伏和非线性变化特征。要实现由传统追求单一产量指标向追求产量、质量与环保等多目标协同的转变,用传统孤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不能很好地揭示其运行规律。现代转炉炼钢过程在全流程中的功能定位应聚焦于高效冶炼和稳定获得较洁净的初炼钢水,再与后续钢水精炼技术进行有序组合,满足高拉速、恒拉速多炉连浇的炉-机匹配要求。从转炉炼钢过程在全流程中的功能定位和相关操作的时序匹配等视觉出发,对溅渣护炉、高效供氧、熔池均衡搅拌、钢水成分与温度命中、后搅拌、快速出钢与渣-钢有效分离、转炉煤气高效回收等若干“点技术”展开讨论,阐述上述“点技术”的应用必须追求精细化控制效果,同时要满足转炉炼钢过程时序规划与上下游工序协同运行的要求,确保全流程高质量稳定顺行,不断挖掘转炉炼钢过程的极限潜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帘线钢炼钢工艺流程.以日本神户制钢为例,重点介绍了帘线钢化学成分控制新技术及夹杂物控制,并分析了向钢水中添加新型含锂材料提高多组分氧化物夹杂的韧性、细化夹杂物颗粒的技术发明.在连铸方面,采用动态轻压下、电磁搅拌、电脉冲处理技术是防止帘线钢铸坯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提高帘线钢质量的有效手段.最后指出应用神户制钢开发的新技术生产冷加工性能和疲劳性能均优异的超纯净帘线钢,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闫海龙  宋丽丹  张文华 《炼钢》2008,24(1):9-11,15
阐述了投弹式检测技术(TCO)的装备结构、技术原理及其在炼钢操作过程中的作用.介绍了TCO技术在华西钢铁有限公司40 t 转炉上的应用效果,指出了TCO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转炉少渣冶炼、炉渣热循环利用实践.可分两个阶段,脱碳出钢留渣、冶炼中期脱磷倒渣留渣与脱碳出钢留渣同时进行(留渣+双渣).脱碳留渣冶炼,通过出钢后倒渣、调渣过程控制,抑制留渣造成吹炼前期的喷溅.留渣冶炼使吨钢石灰消耗降低28.6%.“留渣+双渣”试验,控制转炉前期炉渣碱度及全铁,选择合适脱磷渣倒炉点及温度,保证前期渣脱磷率和泡沫化,最终前期脱磷率大于60%,排渣率大于50%.“留渣+双渣”技术,吨钢石灰消耗降低46.9%.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炼钢厂各自开发的大型转炉脱磷炼钢新工艺。对比分析了8家大型钢铁厂的转炉双联法技术经济指标及其生产实绩。转炉脱磷炼钢新工艺的操作方式主要有双联法和双渣法两种,双联法比传统方法工序简化,转炉内自由空间大,反应动力学条件优越,生产成本较低,通常铁水磷质量分数可脱至0.010%,适于大批量、经济地生产超低磷钢。  相似文献   

14.
15.
主要介绍两种挡渣技术挡渣的结构原理、制作方法和在转炉炼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转炉炼钢技术已经得到了钢铁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而且转炉炼钢终点控制可以有效提升钢材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针对转炉炼钢的终点控制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炼钢-连铸技术发展和2010年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总结了2000年以来国内炼钢-连铸技术的发展和主要的技术成果,分析了目前炼钢-连铸生产技术的主要问题,并对2010年我国炼钢-连铸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阐述.为进一步提高国内炼钢-连铸的生产技术水平,必须确立21世纪新一代钢铁厂的新理念和新目标,通过对炼钢-连铸生产过程的系统优化、解析与集成.建立起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的生产平台.讨论了洁净钢生产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解决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电弧炉炼钢短流程的发展和特点,介绍了在电弧炉短流程炼钢上应用比较成熟的如:DRI、热装铁水、废钢预热等新短流程工艺技术,简要分析了我国短流程炼钢的现状,并对短流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M. Krupina 《Metallurgist》1997,41(9-11):327-330
The intensive use of railroad rails in Russia has drawn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 metal used in the transport industry. The Ministry of Railroads (MPS) has tightened standards for r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absence of internal and surface defects, length,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geometric dimensions. Railroads now have choices in regard to the rails they use, given the broad market for these products. They can now purchase not only Russian rails, but also rails made abroad (preferring the latter for several reason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Danieli Corus公司研究开发的自动化炼钢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及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00t转炉自动化炼钢技术的应用情况,在生产应用中,通过原辅料管理、提高基础数据精度、完善数据采集功能、优化动静态模型参数等,进一步提高了转炉炼钢过程和终点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