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压力容器封头冲压减薄量的探讨雷光明,危小庆(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南昌330001)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以下简称GB150-89)中规定厚度附加量C=C1+C2,其中C1为钢板或钢管厚度负偏差;C2为介质对容器的腐蚀裕量。厚度附加量C值与我... 相似文献
2.
3.
利用AutoCAD中的Autolisp程序的二次开发,为压力容器中标准椭圆封头上的接管外伸长度精确展开编写了一段程序,并以实例说明和验证该展开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一、前言 压力容器封头的冷旋压制法在国外已被确认,并已在有限的机械制造厂中应用。由于它具有加工先进、大型封头无需采用瓣片分块拼焊、产品美观及减少大量各种规格的冲压模具、投资少等优点,而被列为衡量一个化工设备制造厂技术水准高低的内容之一。我国从1986年初开始引进这项技术,目前已有4个机械制造厂拥有冷旋压装置,能制造和提供各种规格的压力容器封头,加工钢板的厚度在6~35 mm之间;封头直径在1~5.2m。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新型封头及标准椭圆形封头所进行的有限元应力计算和应力测试,对两种封头的应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新型封头适宜的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分析了压力器壳体加工减薄的原因,以及加工工艺、加工误差对壳体减薄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壳体厚度减薄量及减薄补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压力容器新型封头最佳结构参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给定坐标系下,对中间面经线由曲线y=Ax^n(2〈n≤3)以及圆弧组成的封头的压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当n=2.25时,该类封头具有最佳结构参数。同时分析了压力容器新型封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设计的计算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设计的现状,论述了采用计算机设计工艺的可行性,并且采用Basic语言开发了一套计算机软件,对此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压力容器封头制造中材料韧性出现劣化的案例,分析了其中原因,并做了相应处理。为压力容器外协、外购件的制造和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自增强压力不仅直接关系到自增强处理时压力容器的塑性区深度及经自增强处理后容器的承载能力,而且影响到自增强工艺的实施。运用解析法与图解法并按第三强度理论对压力容器自增强处理时所施加的压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可供工程上应用的关系式与图表,并揭示了一些值得注意而有用的规律。这些公式、图表与各种变化规律,不仅可用作工程实践参考,还展示了自增强理论中各参数间的本质联系与变化规律及这些联系与规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综述化工压力容器和工艺管道壁厚测定的原理,方法,选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对化工企业技术人工进行壁厚测定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压力容器类别划分按设计压力、容积和介质危害性三个因素确定,不再考虑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强度等级、结构形式等因素。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仍然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在不同介质分组坐标图上查取相应的类别,简单易行、科学合理、准确唯一。并将介质分为两组,一组为危险性介质;另一组为非危险性介质。按介质组别分类图确定压力容器类别,将分类图分区域可以迅速确定压力容器类别根据强化危险性原则,突出本质安全思想,笔者认为对第二组介质的类别划分有些部分不太合理,根据目前的划分方法,某些压力容器的容积相差1 L或压力相差0.01 MPa,可压力容器类别却从Ⅲ类压力容器变成了Ⅰ类压力容器,建议将这范围内的类别划分从Ⅰ类压力容器改为Ⅱ类压力容器。 相似文献
16.
压力容器长期间且持续性的使用将致使其使用性能极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相关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能导致压力容器处理腐蚀、开裂甚至是损毁等质量问题。为最大限度的确保压力容器运行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无损检测。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无损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压力容器运行实际情况,从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分析以及超声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中的实践应用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技术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在进一步提高压力容器运行质量、运行安全性以及运行可靠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本文对目前压力容器行业中常关注的一些强度计算问题,如对国内外规范或分析设计和规则设计规范人相互套用问题,有限元法在设计中的应用问题等,根据规范,标准的制订背景,各种应力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共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