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1年大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注治淮事业,及时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战略决策。安徽省委、省政府十分珍视这一机遇,把治淮作为兴皖富省的一项重大举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治淮事业,迅速掀起了建国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治淮热潮,并取得了首战的胜利。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首战必胜。1991  相似文献   

2.
1991年安徽省淮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情已经稳定,灾区人民正在抓紧生产自救。最近,国务院召开治淮会议,确定继续治淮大计,这是淮河人民的福音,为祝愿治淮大业的昌盛,本人谈一点想法: 一、对灾情的思考安徽境内的淮河干流,今年遇到了略小于1954年的洪水,同时淮干两岸又遇到了特大暴雨,因而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及时、合理的洪水调度和40年来修建的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淮北平原千万亩良田、两淮煤炭、能源基地、津浦铁路和蚌埠、淮南市区,使洪水灾害损失压缩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治淮》1993,(2)
1991年9月,江淮大水刚刚消退,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治理淮河和太湖的会议。11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淮河的治理开始形成建国以来的第二次高潮。回顾一年来治淮的成绩,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统一认识,明确任务,以利进一步贯彻《决定》,做好今年和以后的治淮工作。  相似文献   

4.
1991年淮河儿女在全国人民以及海外侨胞的支援下与严重洪涝灾害奋力抗争的壮烈场面还历历在目,1992年淮河流域又遭受了全流域性大干旱侵袭,这一涝一旱的损失,既暴露出过去淮河流域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提醒各级行政领导治理淮河必须全面综合考虑才行。1991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治理淮河的会议,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治淮建设的方略大计,并扩大落实了“八五”期间数十亿元的基建投资,这表明建国以来的第二次治淮高潮已经到来,淮河流域豫、皖、苏、鲁四省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淮委全体职工,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在防洪方面,建国之初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4年大水之后,掀起大规模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淮河防洪工程体系;1991年大水后,国务院确立19项治淮骨干工程,2009年实施完成后,淮河中游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初步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稳定和趋向好转。结合分析现状存在问题,本文提出近期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水利部在200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提出"把淮河作为近期全国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抓紧灾后重建,加快治理步伐.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总目标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要求,做好年度治淮建设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殿家  袁学勤 《治淮》1997,(7):43-45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重(试)点具项目,是1992年水利部以水计[1992]27号文批准实施的一项落实1991年9月国务院治淮决定的治淮骨干工程,在治淮史上是第一次。项目区分布在淮河最大一级支流沙颍河上游伏牛山区的鲁山县和淮河以南一级支流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河、淠河上游大别山区的新县、金寨、霍山县以及沂河一级支流枋河上游沂蒙山区的费县境内,该5个县都是革命老区,国  相似文献   

8.
在治淮45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赵武京同志,请他介绍当前的治淮形势和今后的打算。 赵主任说,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91年11月19日,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太湖的决定》。这两个决定都是治理淮河纲领性的文件,后一个决定是前一个决定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淮的方针、任务和措施作出的新决定。根据决定的要求,从1991年  相似文献   

9.
《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F0002-F0002,I000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带领流域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治淮高潮,淮河两岸旧貌换新颜。1991年国务院决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国务院要求加快治淮建设。  相似文献   

10.
《治淮》1997,(6)
1997年5月23~24日,国务院第四次治淮治太会议在江苏徐州召开,淮河治理翻开了新的篇章。 90年代的治淮是1991年淮河和太湖大水后大规模展开的,其历史性记录是国务院当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治淮治太会议(后来称为第一次会议)。1991年的治淮治太会议形成了治淮的重要历史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了治淮的18项骨干工程,部署了“八五”的任  相似文献   

11.
处理中游洪水是治淮规划中的难点。历次治淮规划都贯彻1950年中央制定的“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方针。40年来的治淮和抗灾斗争实践都充分说明了这个方针是科学、正确的,进一步治理淮河必须继续认真贯彻。淮河本身的洪水和地形特点以及历史条件,决定了治淮必须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1950年治淮规划将山区修建水库和加高加固堤防,开辟行、蓄洪区作为中游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前30年治淮中,制定行蓄洪区的工程措施和政策未被充分重视,1980年后开始重视行蓄洪区的遗留问题,制定了一些措施和政策,有的措施起了作用,有的措施经过多年实践很难落实,以致大水时不能有效行蓄洪,行蓄洪区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这是加快治淮中值得思考和深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霍邱县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城西湖、城东湖、姜家湖行蓄洪面积达960平方公里,占全省行蓄洪面积的1/3。建国以来,先后行蓄洪2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其中去年损失就达12.35亿元。这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布根治淮河的命令,建国以来第二次社会治淮的高潮已经到来,这是沿淮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探讨根治淮河的路子,根据1991年抗洪中暴露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淮河今年发生了较大洪水,“治淮”又成了举国上下的热门话题,议论最多的是行、蓄洪区问题。现就1991年淮河洪水中有关行洪区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中洪水、高水位,原因何在 1991年淮河遇到中等洪水。据初步分析,今年洪泽湖30天洪量为360亿立方米,约为20年一遇,大于1956年,小于1954年。但淮河水位却居高不下,正阳关超过警戒水位历时35天,蚌埠超过警戒水位历时25天。润河集、正阳关、蚌埠的最高洪水位分别为27.64、26.51  相似文献   

14.
千里淮河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然而,历史上淮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50年,淮河洪水泛滥,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毅然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毛泽东主席豪迈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第一次治淮高潮取得了巨大成就。1991年大水一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关怀下,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作为治淮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17日上午,淮河入海水道北堤淮安市楚州泵站施工建设现场,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我省淮河流域灾后水利再建工程全面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标志着我省新一轮治淮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副省长黄莉新、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出席开工仪式并讲话。 今年我省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泽湖周边及里下河地区出现了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内涝。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依靠多年治淮形成的水利工程体系,夺取了淮河防汛抗洪斗争  相似文献   

16.
周结斌 《治淮》1999,(3):8-9
建国以来,淮河流域编制了几次综合规划,这些规划都经过了不同层次的讨论研究,在流域四省基本达成共识,为领导部门决策和指导治淮工程建设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规划编制情况 1、1951年《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 1950年,淮河水系发生了约10年一遇的中等洪水,豫、皖、苏三省受灾面积达4690万亩,灾民1300多万人,死亡489人,倒房89万余间,灾情十分严重。党中央、政务院当即作出了治理淮河的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1991年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以及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除涝标准,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地理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当前淮河的防洪除涝形势依然严峻。本文通过对治淮19项骨干工程完成后淮河中下游防洪除涝形势的分析,提出淮河中下游进一步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夏季,安徽省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这场大水使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第一、抓住时机,果断决策,加快治淮步伐。洪涝灾害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和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认识。安徽经济要发展,人民要早日奔向“小康”,必须加强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首先要解决心腹之患,发动群众根治淮河。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淮河灾情时强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李鹏总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事实已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假如国务院80年代两次治淮会议确定的一些我省骨干治淮项目,如怀洪新河、临淮岗控制工程以及扩大淮河通道等。还有治淮规划中蓄洪量达10亿立方米的邱、姜、唐三湖蓄洪区已经建成的话,那么城西湖蓄洪区这张“王牌”以及其他一些行、蓄洪区这次就可以不需动用  相似文献   

19.
自新中国成立,治淮就成为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大事。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此后50年间形成了3次大的治淮高潮。特别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08,(4):I0002
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要求在2007年年底基本完成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