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所涉及的阻燃聚碳酸酯配方具很好抗冲性和改进流动性。其组成为:100份芳烃聚碳酸酯、5-40份橡胶改性苯乙烯-(甲基)丙烯腈接枝共聚物、1-40份磷阻燃剂和0.01-5份聚四氟乙烯。其中聚碳酸酯含100-1000ppmOH端基,由芳烃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的酯化而得,而改性的接枝共聚物系由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腈在橡胶存在下乳液聚合和嵌段聚合制得.  相似文献   

3.
配方含芳烃聚碳酸酯89.9—99.8%。有机硅氧烷0.1—10%、碱金属盐和/或碱土金属盐0.0005—0.1%。其中硅氧烷均匀分散,例如聚碳酸酯(PanlitL1225WP)98.99份、苯基硅氧烷(X-40—9243)1份、  相似文献   

4.
以苯基磷酰二氯和单羟丙基硅油为反应基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苯磷酰二硅油(SiP-FR),然后以SiP-FR为阻燃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在双辊密炼机上制备了聚碳酸酯基共混阻燃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磷谱表征了SiP-FR的化学结构;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2.2 phr阻燃剂时,共混材料可通过UL-94 V-0等级测试,LOI值达到29%;通过锥形量热仪分析了燃烧行为,发现阻燃剂的加入提高了共混材料的抑烟性能并降低了火灾危险性;采用热重红外联用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探究了阻燃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iP-FR起到了气相与凝聚相协同阻燃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述梅  蒋智杰  赵建青  叶华 《功能材料》2007,38(10):1734-1737
采用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锥形量热仪法对二苯基砜磺酸钾(KSS)、聚偏氟乙烯(PVDF)、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SQ)三元复合改性聚碳酸酯(PC)的阻燃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三者用量分别为0.1%、0.3%、0.3%时,改性PC的极限氧指数(LOI)达38.8%、阻燃等级通过UL94V-0@1.6mm,锥形量热燃烧参数方面有效燃烧热峰值 (PEHC)比纯PC降低11.5%、点燃时间延长8s,而释热速率(HRR)却高10%左右, 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出的阻燃性能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FTIR分析LOI和锥形量热燃烧炭层发现前者为高度交联的芳香化合物结构,而后者PC燃烧彻底,PAPSQ迁移至表面燃烧生成SiO2.  相似文献   

6.
将无卤固态芳香族磷酸酯(SDP)用于阻燃聚碳酸酯(PC),研究了其对PC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分解行为及灼烧残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DP对PC有较高的阻燃效率,添加量为6%时,可使PC达UL94V-0级(1.6 mm),LOI近35%。此外,SDP能提高PC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伸模量、弯曲模量及添加量小于4%的断裂伸长率。热失重-红外联用(TG-IR)数据表明,SDP可提前并加速PC的交联成炭,但不能提高PC的成炭率。  相似文献   

7.
硅酮系阻燃剂及其阻燃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硅酮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无卤化阻燃剂 ,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加工性与环境友好性。本文综述了硅酮系阻燃剂、阻燃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笔者自制的无规聚苯基硅倍半氧烷(IPPS)与聚碳酸酯(PC)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得不同含量IPPS的PC/IPPS复合物。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UL-94)和锥形量热仪对PC/IPPS复合物的燃烧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对PC/IPPS复合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失重分析了IPPS对PC热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8%的IPPS时,可以使PC的极限氧指数(LOI)从26%提高到35.5%,UL-94(1.6mm)燃烧级别从无级别提高到V-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从570.8 kW/m2降到267.3 kW/m2。燃烧后的炭层表面被白色的二氧化硅覆盖,很好地阻隔辐射热和氧向基材的传递。IPPS使得PC的力学性能有轻微的下降,不改变PC的降解路径。  相似文献   

9.
聚碳酸酯(PC)作为一种工程塑料,由于其耐冲击优异,尺寸稳定性和电器绝缘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电子电气、医疗器械、日常生活用品等行业。由于其自身的高成碳性,PC自身氧指数LOI在24-26%之间;但是在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场合,仍然需要对其进行阻燃处理。  相似文献   

10.
聚烯烃用含硅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A、FT-IR、SEM和TGA-FTIR联用等方法对新型含硅阻燃剂(SFR-H)的阻燃机理研究表明,SFR-H为凝聚相成炭型阻燃剂。在受热或燃烧过程中,SFR-H能迁移到材料表面降解生成高热氧稳定性的残留覆盖物,还对LLDPE基体具有催化成炭作用,能迅速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连续致密阻隔炭层,起着有效的隔热隔质作用,从而通过延缓内部材料热分解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含硅阻燃剂与膨胀型阻燃剂的协同阻燃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测量极限氧指数(LOI)和锥形量热仪动态燃烧两种方法评价了含硅阻燃剂(SFR-H)与高聚磷酸铵/三聚氰胺氰尿酸盐(APP/MCA)膨胀阻燃体系在聚乙烯基体中的协同阻燃性,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WAX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炭层结构和成分来研究其协同阻燃机理。研究表明,SFR-H/APP/MCA协同阻燃体系可明显提高聚乙烯的LOI值和降低燃烧热释放速率,具有较好的协同阻燃性,两者在燃烧过程中一起热氧化分解,形成陶瓷状含硅、硼、磷元素的化合物,对表面膨胀炭层起着增强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膨胀炭层的热氧稳定性和阻隔性能,从而提高了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阻燃剂及其阻燃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马雅琳  王标兵  胡国胜 《材料导报》2006,20(Z1):392-395
近来关于阻燃剂及其阻燃机理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综述了卤系、磷系、氮系、铝镁系、粘土类和膨胀石墨阻燃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阻燃机理及其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增加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成炭倾向是今后聚合物阻燃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含硅化合物与膨胀阻燃剂协同阻燃聚丙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磷酸铵(APP)与季戊四醇(PER)复合膨胀阻燃剂(IFR)阻燃聚丙烯,研究了不同含硅物质——硅胶(SG)、硅酮(GM)以及硅晶(SW)纤维对IFR阻燃PP性能的影响,并通过LOI、UL-94、TGA对材料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物质与IFR都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然而,硅胶与IFR的协同效应最好,在IFR含量为25%时,添加2%的硅胶,材料氧指数由29提高至35,UL-94也提高至V-0级,材料的高温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并且能够生成结构更加致密的炭层。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和讨论了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MN)的成炭性及炭层结构,基于化学反应(如芳构化、交联、催化成炭)的成炭机理,蒙脱土表面富集的成炭机理,用于改性蒙脱土的季铵盐对PMN热分解及阻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聚烯烃用新型含硅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多单体缩聚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硅阻燃剂(SFR-H),并用FT-IR、NMR和SEM分别对其分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TGA测试结果显示,该含硅阻燃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LOI和Conecalorimeter测量结果表明,SFR-H对LLDPE具有较高的阻燃性能,添加6%(质量分数,下同)可使LOI值达到28;添加2%可使LLDPE的点燃时间(TTI)延长,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下降50%.  相似文献   

16.
基于磷-氢键与羰基加成反应采用"一锅法"合成3种含羟基的反应型磷系阻燃剂:2-(5,5-二甲基-2-氧代-1,3,2-二氧杂磷杂环己基)-2-丙醇(DMTO)、2-(5,5-二甲基-2-氧代-1,3,2-二氧杂磷杂环己基)-2-苯乙醇(RLGL)和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5.5]十一烷-3,9-二氧-3,9-二异丙醇(DPDM)。以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进一步将DMTO,RLGL和DPDM以不同添加量对聚氨酯(PU)进行阻燃改性,研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3种阻燃剂对PU皆具有明显的促进成炭作用,随添加量的增加,极限氧指数(LOI)增长显著,其中PU-DMTO 10%的LOI值可达26%,使用量为5%时,阻燃PU的UL-94等级都可达V-0级。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其燃烧后残炭表面呈致密炭层,具有凝聚相阻燃特征。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关聚氨酯材料的阻燃化技术,着重阐述了聚氨酯的添加型阻燃剂和结构型阻燃剂阻燃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也阐述了阻燃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