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束鹿凹陷内规模大、埋藏浅、构造简单的圈闭已基本钻完,其潜山油气藏的开发迫在眉睫.由于区块内的潜山油气藏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成藏模式不清,因此运用石油地质学的理论结合现有地震、岩石学等资料对洼槽带、斜坡带和凸起带潜山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及其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洼槽带潜山成藏主要受荆丘断裂、台家庄断裂和上覆...  相似文献   

2.
《超硬材料工程》2017,(3):54-54
在近日召开的苏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交流及研讨会上,由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实施的徐州市吴桥-石匣靶区金刚石原生矿普查项目,在可疑管状暗色隐爆角砾岩体选矿大样中选获原生金刚石2颗并发现大量镁铝榴石、铬铁矿等指示矿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阐述了岩性油气藏概念;从沉积相带、构造坡折带及微观方面对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有利沉积相带主要有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和近岸水下扇等。不同坡折带样式控制着油气运聚及砂体的厚度、走向。微观上,渗透率、喉道(微裂缝)及填隙物含量对油气进入砂体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裂缝型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常规的探勘方法与开发方式因裂缝型油气藏的复杂性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起来,因而需要研究出新型的勘探与开采手段。本文就此进行了简单阐述,先对目前裂缝型油气藏勘探评价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说明,然后针对挑战讨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原油田在东濮凹陷的文明寨、卫城地区首次发现一种新型油气藏,即三叠系纯砂岩裂缝性油气藏。该类型油气藏的油气富含在岩石的节理、裂缝、缝洞中,基质不含油,其裂缝、缝洞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流通道,缝洞型的储集空间类型与碳酸盐岩灰岩地层相似,但不如灰岩地层溶洞发育,这是一种类型独特的油气藏,在国内也是首次发现。因此,搞清其成因与控制因素,对指导国内中生界纯砂岩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家庄凸起北坡东营组地层超覆带油源主要来自渤南洼陷的沙四、沙三段烃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及其前缘浊积扇体中,其中以东三段砂岩为主力储层,东二段泥岩为局部性盖层,渗透性储层、不整合面和断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凸起边缘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缓坡带-洼陷带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其中,古地貌控制地层超覆和小型鼻状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输导体系控制油气的运移,盖层条件是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陈家庄凸起西段宽缓的低凸起分布区应为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黄河南地区油气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指出黄河南地区存在断垒带成藏模式。断斜坡成藏模式和断阶带成藏模式等三种油气藏成藏模式,在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继承性隆起、主干断裂、油气的运移方式以及油气的二次运移和二次成藏是该区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黄河南地区下一步步勘探方向得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火山岩相、基底断裂和生烃中心是石炭系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自生自储是石炭系油气来源的重要特征,火山岩是石炭系主要储层,分布广,厚度大;孔隙和裂缝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且物性不受埋深影响;不同的火山岩性-岩相有不同的储集性能,溢流相的流纹岩、安山岩和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是好的火山岩相;火山岩风化壳孔缝发育,是最优质的储集体。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纵向运移是油气聚集的主要方式,基底断裂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二叠系和中生界泥质岩类构成了石炭系主要盖层,油气保存条件好。  相似文献   

9.
巩兴会  曾溅辉  郭凯  赵晨 《辽宁化工》2014,(6):768-772,775
根据蠡县斜坡研究区古近系断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征,探讨了古近系断层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蠡县斜坡断层油气藏具有烃源岩、断裂、有利储集相带和输导体系联合控藏的特点。古近系油藏主要围绕生烃洼陷呈带状分布;发育于斜坡中外带的北东向早期断对油气主要起遮挡聚集作用,发育于斜坡中内带的北东向晚期断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也有部分晚期断层聚集成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相和河流相砂体中;由斜坡中低部位的断层垂向输导通道和鼻状构造砂体横向输导通道组成的断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是蠡县斜坡中南部主要的油气输导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10.
刘磊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6):136-138
通过对湘桂地区构造演化特征、构造类型及油藏特征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油藏类型为生物礁油气藏,其次为背斜油气藏和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局部发育有沥青封堵型油气藏。进而通过从构造演化、烃源岩热史分析与油气成藏过程入手,结合古油藏解剖,探讨湘桂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表明:盆地原型控制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烃源岩的高演化程度决定着湘桂地区以寻找气藏为主;从油气保存条件来看,抬升剥蚀以及断裂活动是早期油气改造和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范围内油气勘探的发展,裂缝型储层中的油气在油气储量中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评价裂缝型储层的关键在于准确预测出储层中裂缝发育带,储层裂缝预测在裂缝型油气藏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赵茜  韩冰  谭云龙 《辽宁化工》2014,(3):340-342,345
致密砂岩裂缝储层形成的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焦点,常规勘探理论和方法在裂缝型油气藏评价中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砂泥岩裂缝型油气藏储层评价出发,分析各种常规预测裂缝有利发育带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针对砂泥岩裂缝性储层识别这一难点,提出利用测井方法综合预测裂缝发育带的方法,指出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南阳凹陷为南断北弯折、南深北浅的箕状凹陷,古近系沉积可容空间变化和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凹陷南侧盆缘的铲型生长断裂活动,凹陷北部在铲型生长断裂控制下发育形成了伸展型褶皱弯折带。弯折带北侧大面积的缓坡带使得湖水沉积有加速的过程,同时斜坡暴露又提供了沉积物再搬运再沉积的条件,因而弯折带控制了凹陷北部古近系各层序的低位域,是低位域砂体发育的重要部位,故研究北部弯折带发育特征是南阳凹陷隐蔽岩性油气藏勘探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河岸地区沙一段是东濮凹陷重要油气勘探区及重要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河岸地区沙一段储层发育,表现为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及河口坝沉积等沉积类型,生储盖组合良好;东部前梨园佳陷烃源岩母质类型好,以Ⅰ型或Ⅱ型干酪根为主,西部海通集洼陷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Ⅱ型或,型干酪根为主,为河岸地区提供丰富的油源;河岸地区主要发育反向断块型等构造圈闭,也有构造-岩性圈闭和止倾尖灭型油气藏,形成自生自储断块层状油气藏;其成藏条件受构造控制明显,储层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从储集层条件、油源条件和盖层条件、成藏类型及特征三个方面分析油气藏条件,进一步分析了河岸地区油气成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选取岩石密度、抗拉强度、岩体完整系数、波阻抗、抗压强度、普氏坚固性系数等6个因素作为岩体可爆性分级综合评价模型的评判指标。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结合熵权法和置信度评判准则确定了6个评判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等级的判定标准,得到岩体可爆性分级的最终评价结果。运用该综合评价模型对贵州省晴隆县某露天矿3个采区岩体可爆性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该标段内不同采区爆破进行优化指导,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XQ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岩性复杂,部分地区火山岩性较为单一,基本为安山岩,但是部分地区却较为复杂,呈现出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与正常沉积岩共同沉积,在研究区内每口井上钻揭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将利用录、测井等资料对该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的总结,以及岩性的分析,利用区域内岩性变化特征反演区域内火山喷发时所形成的火山岩相,并结合实际的构造综合分析,最后通过试油结果对该地区的火山岩储层进行验证,指出该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征,揭示油气藏在火山岩中以断裂、裂缝为油气的运移通道和储积区域的油藏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17.
辽河坳陷中央凸起南部潜山带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针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油气成藏特点,借鉴大民屯和兴隆台潜山内幕成藏勘探的成功经验,从中央凸起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潜山构造形态、内幕结构、输导体系、油气保存等成藏条件研究,突出断裂对圈闭形成、储集空间分布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源-储配置关系对成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成藏特征等研究,将研究区基岩油藏划分为顶部风化壳型块状油藏和内幕层状裂缝型油藏两种油藏类型,并建立了研究区基岩立体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塔北地区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存在两套含油气系统:一套是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海相含油气系统;另一套是来自库车拗陷三叠-侏罗系烃源岩的陆相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研究认为塔北地区具有含油层系多、油气藏类型多样、复杂的特点,碳酸盐岩油气藏主要为岩溶缝洞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碎屑岩油气藏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和非构造油气藏,油气平面分布具有"南油北气、西油东气"的特点。油气主要富集在沙雅隆起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发育带、库车坳陷褶皱冲断带、塔河地区盐边构造带、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带等。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油气藏分类方法中,以定性为主,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油气勘探的重心已经转向了隐蔽性油气藏,该类油气藏的特点是单一圈闭少,而复合圈闭多.研究各个圈闭因素对油气藏控制程度的大小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过程也就是油气藏定量分类的过程.该分类方法以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为四个单元,根据各要素对油气藏的控制程度,对油气藏进行定量分类.应用该分类方法,有利于搞清油气藏成藏机理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敖南地区东部平缓斜坡区处于朝阳沟阶地与敖南鼻状构造之间的鞍部低部位,该区是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为典型的下生上储、沿断层纵向就近运移成藏模式。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控制,沉积相带是油气藏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