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12)
2007-2010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旋耕和耕翻三种秋整地方式产量差异不明显,耕翻处理666.7㎡产量比免耕处理多5.8kg,比旋耕多7.2kg。。免耕平方米穗数比耕翻和旋耕平均少8.1穗,结实率比耕翻和旋耕处理高,平均高0.65个百分点,这是免耕产量比常规耕作方式不减的主要原因。免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值得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以广西主推玉米品种正大619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设计,2种施肥方式为主处理,6种耕作方式为副处理,比较研究玉米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变化规律,为广西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和耕作方式对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小,两者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常规3次施肥条件下,深松25 cm+免翻耕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了8273.62 kg/hm2,比对照旋耕25 cm处理增产16.11%。从施肥角度来看,常规3次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于1次性施肥处理的产量。从耕作角度来看,深松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为了研究去留蘖对旱作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特开展此次试验,试验以密度为主处理,去留蘖为副处理,共设4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5 000株/667m2条件下,玉米去除分蘖后产量最高,为939.9kg/667m2,与留蘖处理相比,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茎粗增加、果穗加长加粗、穗行及行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产量提高。故在旱地春玉米生产中,建议适时去除分蘖,促进玉米增产,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4)
通过有机肥当量试验,进一步优化我县茶叶氮肥适宜用量,达到解决我县茶叶生产中氮肥施用量不足或者过量施用、偏施等问题。结果为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M1N2处理产量最高,与M1N1处理产量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茶叶在氮肥施用上应以1/3有机氮肥与2/3无机氮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50-53
为了研究免耕覆盖模式下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旱地小麦产量、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免耕覆盖旱地小麦提供优化的养分管理。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的方法,得到传统耕作和免耕覆盖下种植土壤温度、水分、小麦株高、产量、效益和对NPK养分利用的数据。结果表明,免耕覆盖N2P2K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小麦株高、种植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均高于传统耕作N2P2K2(CK)处理,免耕覆盖N2P2K2处理的小麦产量和净收益分别比传统耕作N2P2K2(CK)处理高366.9 kg/hm~2(13.14%)和503.05元/hm2(12.80%);免耕覆盖N2P2K2处理的NPK肥料利用均高于传统耕作的N2P2K2(CK)处理。在免耕覆盖的模式下,N0P0K0处理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N3P2K2处理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免耕覆盖小麦的NPK肥料农学效率和NPK肥偏生产力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该试验中,N3P2K2处理(纯N225.00 kg/hm~2、P_2O_575.00 kg/hm~2和K_2O 75.00 kg/hm~2)的肥料利用效率高和产量效益好,是较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
<正>盐山县于2010年开始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项目。2010年9月下旬,县农业局组织、山东庆云颐元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协办,召开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会,现场进行了小麦免耕播种,成为我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不断探索的开端。我县属黄淮海两茬平作区,玉米、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我县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并应用。因此,我县在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方面,把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列为重点。现将几年的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实践进行总结。1水浇地区域小麦免耕播种在有水浇条件区域,机手多选用山东颐元牌2BMF-200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6)
<正>目前吉林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正处于加快发展上升阶段,全省85%的县(市、区)正在积极推广这项技术。各地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形成了秸秆全粉碎、部分粉碎与高留茬、整秆与留茬、站秆等不同秸秆还田形式和均匀行、垄作与平作宽窄行等不同耕作方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这些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其中,玉米宽行平作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大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开辟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玉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
<正>研究紧凑耐密型和平展大穗型玉米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产量、株型及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对籽粒产量、穗粒数、秃尖长及出籽率影响显著,密度对玉米籽粒百粒重、穗长、秃尖率及出籽率影响显著,玉米籽粒产量、秃尖率、出籽率随密度有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百粒重、穗粒数、穗长有随密度增大而降低;密度是影响玉米棒3叶叶绿素含量及株型的主要因素,随密度的增加,玉米植株高度及穗位高均有增加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4)
为验证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贵州省白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结果为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1比处理2增产显著、比处理3增产极显著;投入为处理1﹥处理2﹥处理3;产值、净产值为处理1﹥处理2﹥处理3;产投比为处理2﹥处理1﹥处理3。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2012年晚造进行超级稻中浙优1号不同抛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适宜的抛秧密度为每667 m2抛2.1万2.4万蔸,构成产量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3)
免耕栽培是集保护性耕作与轻简型栽培于一体的一项先进实用新技术。本文通过试验示范,研究和探索适合黑龙江省北安管理局自然和生产条件的旱作免耕栽培技术,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实现职工增收的目的。玉米、大豆在北安管理局种植业结构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试验设置玉米、大豆各5个免耕栽培处理,统筹评估该技术的试验示范效果。结果表明,大豆和玉米亩产最高的都为整地、起垄+生育期中耕(CK)栽培技术措施,亩效益最高的都是免耕+中耕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4)
为推进油菜产业的精简化栽培进程,开展了油菜免耕机播(NTMS)、免耕人播(NTHS)和旋耕机播(RTMS)、旋耕人播(RTHS)4种耕作、播种方式的对比实验,探讨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为稻-油轮作油菜免耕直播种技术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实验结果如下: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免耕人播油菜6叶期株高、主根长、倒4叶长、倒4叶宽、绿叶数、SPAD及成熟期单株干重均较大且很稳定。4种耕作播种方式的产量均达到了传统栽培模式的水平;大小顺序为:旋耕人播﹥免耕人播﹥旋耕机播﹥免耕机播;菜籽含油率,旋耕人播﹥免耕机播﹥免耕人播﹥旋耕机播。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7):5-8
为明确种植方式与土壤水分含量、高粱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高粱杂交种‘通杂13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设3个处理方式,分别为B1—等行距50 cm(种植密度10.5万株/hm~2)、B2—二比空1(行距50 cm种2行空1行,种植密度10.5万株/hm~2)和B3—二比空2(行距50 cm种2行空2行,种植密度7.0万株/hm~2)。结果表明:等行距种植方式平均株高最高,二比空2种植方式平均茎粗最大,且各处理差异显著。二比空1种植方式可显著提高0~40 cm垄上土壤含水量,提高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平均含水量,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和显著提升籽粒产量。本研究结论:‘通杂139’种植方式为种2行空1行,种植密度10.5万株/hm~2,株距10.58 cm×50 cm时,能更好地协调群体结构,使籽粒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5)
为了探索玉米适宜追肥时期,减少后期脱肥现象,防止早衰,提高植株后期活力和抗病性,探索玉米不同追肥时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特设此试验。试验按追肥时期分为3个处理,即处理1:3~4叶期;处理2:5~6叶期;处理3:7~8叶期。结果表明:在7~8叶期追肥能提高玉米的籽粒率、百粒重、行粒数、株高和穗位高,减少秃尖长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
为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沙化地区水肥一体化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特设置5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出苗~喇叭口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喇叭口期后,低密度种植比高密度种植生育期提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密度7 000株/亩处理略有下降,穗长、秃尖长、棒周长、行粒数、穗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5 500株/亩处理产量最高,为816kg/亩。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1):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行距和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行距下‘合农76’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30 cm和45 cm;副区为密度,30、35、40、45、50万株/hm~2,用D1、D2、D3、D4、D5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为D2,即35万株/hm~2,且不倒伏;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时,产量为3289.79 kg/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时,产量为3211.96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最高的处理为D1。综上所述,‘合农76’在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4)
免耕技术是最近在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一种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一个适当的生产周期内或者一定年限和季节周期间,采取地面表层覆盖或者留茬,不对土地层进行上下翻动,尽可能的是减少对土地的耕作次数,包括播种前和出苗后的田间管理,从而不断改善土壤耕作层,为作物生长期内创建一个良好的土壤生长环境和良好农田生态环境,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的一种耕作方法。新疆温泉县是干旱比较严重的县城,为了提高玉米生产产量,地区积极推广免耕作技术,玉米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玉米免耕技术以及免耕深施肥精密播种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推广这项技术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1):7-12
试验针对西藏林芝地区玉米产量影响因素与玉米产量进行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粒重与行粒数、苞叶重、穗长、百粒重和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34、0.921、0.834和0.662;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2,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0.行粒数、百粒重、苞叶重、穗长和穗行数与穗粒重建立了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且呈显著线性关系.在各产量影响因素中,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性状是行粒数,直接通径系数为0.355;其次是百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0.251;其他性状依次为苞叶重、穗长和穗行数.提高西藏林芝地区玉米产量的育种策略需以行粒数和百粒重为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1)
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把现代耕作模式、栽培模式、管理模式进行组装配套的一项综合技术。为了探索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在北安管理局的应用前景,本文设置了2个处理,研究了膜下滴灌技术对玉米生育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使玉米散粉期、吐丝期、成熟期分别提前2d,生育期缩短2d,促进玉米穗体积增大,缩短秃尖,降低收获时期玉米穗含水量,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
以玉米368为对照,对16个玉米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对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进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现:NP1403、14A-3、S14A273和13B2-2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YH406、14A-1和NP1410增产不显著。NP1403和14A-3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主要性状表现和综合抗病性良好,可进行示范种植,S14273和13B2-20产量较高,但综合抗病性一般,建议继续参加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