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于市场化运营的电力公司,有效的信用管理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事先预知电力客户的信用等级,是电力公司防范欠费风险、实施差异化客户服务的重要前提。在建立电力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聚类分析算法,对已经预处理的大量电力客户样本指标数据进行快速地、客观地信用分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灵活确定指标权重;最后根据每一类客户样本的中心点计算信用分值,并以此代表该类用户的信用水平,进而进行等级评定。同时,根据某供电公司的数据,对信用评价做了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了所使用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且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电网负荷数据基数大、分布范围广,且其异常状态检测复杂度高。提出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分布的电网异常负荷动态检测方法。采用非线性回归方程,估计中心负荷权重,并分割动态检测区域。采用状态估计法结合参数平滑对异常的负荷数据进行状态估计,并利用自回归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剔除噪声数据。计算负荷数据的近相似系数,划分异常数据域,设定分布概率较高的数据为异常负荷数据。通过观测负荷数据与异常域中心之间的关联性,判断负荷是否存在异常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高信噪比环境下,该方法检测异常负荷数据的最大特征量为160条;低信噪比环境下,异常负荷数据的最大特征量为158条,且峰值出现在节点51—节点120的位置。检测出的负荷数量均超过电网最大阈值,说明所提方法能够精确检测出异常负荷,且能够完全包含真实阈值,检测的全面性可高达100%。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计算集群环境,智能电网的大规模数据处理面临巨大压力,任务调度和大规模数据分发的快速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电力数据处理任务调度和分发的多队列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和节点选择算法,可以及时可靠地处理和分发关键数据。通过仿真将该算法与经典算法进行比较,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配节点负载,在任务完成时间和完成率上优势明显。该研究为我国电力大数据信息平台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SCADA—MIS数据接口的电网实时信息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SCADA-MIS数据接口的结构,设计,软件实现,介绍了基于此数据接口的电网实时信息监控系统在实际电网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并就开发中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电网的全面建设和电力市场持续改革的背景下,电力服务商积极开展以负荷数据聚类分析为基础的用电行为分析。为了深入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模式,提出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分钟级负荷数据聚类分析方法。首先基于信息熵重构负荷数据,保留负荷数据的形态特征和提高数据的可区分性;接着提出深度自编码器的特征提取方法,同时利用边界少数样本过采样算法生成新的训练样本,对深度自编码器网络模型进行两阶段训练;最后基于欧式距离和动态时间扭曲距离的双尺度距离,计算负荷数据特征的相似性,以双尺度距离作为K-means算法的输入数据得到负荷聚类结果。基于南京市某台区的分钟级负荷数据的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不同负荷数据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智能电网建设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智能电网引领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合理准确评价智能电网总体发展建设水平、衡量地区电网智能化差异势在必行。以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多元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降维和去相关性处理,消除原指标间的二次加权,为各评价指标赋予主成分权重,同时利用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聚类分析,结合指标大类的实际意义与评估方向,提出分类指标体系设计思路,梳理原指标体系评测变量的内在脉络,最终利用综合主成分评价函数定量考察特定区域智能电网发展建设水平并作横向比较,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有益参照。相关算例验证了智能电网主成分评价方法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峰谷时段划分结果客观反映出各时段的负荷差异,且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例如1a)内适用,本文提出一种以数据样本集高维化处理和K均值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时段划分模型。首先,通过数据高维化的处理方法构建涵盖较长时间周期(例如1a)内所有负荷信息的数据样本集;其次,以K均值算法为聚类分析工具,在高维数据样本集上构建峰谷时段划分模型。最后,结合某区全年负荷数据,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算例仿真,在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基础上,最终输出时段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FCM)应用于日负荷曲线聚类分析时存在易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易收敛于局部最优值以及日负荷曲线的内在特性难以通过距离得到充分反映的问题,利用日负荷特征值指标对日负荷曲线进行数据降维处理。提出了基于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GWO-FCM)。该算法利用GWO为FCM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结合了GW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FCM的局部搜索能力。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日负荷曲线聚类效果,算法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13.
将电网安全风险相关的网络拓扑结构、负荷、线路载流量等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配电网直接面向负荷的特点,建立起基于负荷损失风险的110 kV电网安全风险计算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与雷达图将风险指标和标准化处理之后的基础数据进行聚合,并通过雷达图反映指标聚合前后的变化,找出影响电网安全风险的关键指标。建立起一套基于110 kV电网基础数据的综合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来反映电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点,以便于电网运行管理者对影响110 kV电网安全的关键指标加以改善。以某地级市电网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准确反映造成电网安全风险的主要指标,与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出发,分析了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动态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绘制了各环节实现低碳效益的因果关系环路;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了SD仿真模型,刻画了我国智能电网实现低碳效益的动态反馈过程;根据我国电网实际和发展预期,运用该仿真模型对2011年至2020年的我国智能电网低碳效益进行了动态评价。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合理有效,操作性较性。评价结果也表明,我国智能电网具有显著的低碳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规划系统的各环节间数据难以有效共享等不足,以及规划业务系统与其他各专业系统的数据集成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等问题,通过有效集成PMS、GIS、EMS、智能配网监控、用电信息采集等多个业务系统,采用数据仓库(ETL)、K-means聚簇算法等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了结构化、非结构化、海量历史/准实时、电网空间数据等信息的高效接入以及电网设备、运行水平、图形管理、规划方案等数据的深度融合,形成了集数据融合、存储、计算、建模、挖掘、分析及智能感知于一体的电网规划综合数据平台,首次实现了省域电网发展专业数据资产的集中管理与高度共享。山东省、市、县三级电网的全面推广应用表明了所提平台的有效性和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研究了电网规划可视化系统的多模块数据集成方案.在电网规划可视化系统数据模块化集成的过程中,引入了用于加强数据仿真分析的SimuLink电网仿真分析软件平台.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在特异性、敏感性、综合准确率等方面均显著高于传统方案,证实了该可视化系统对电力规划设计的可视化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获得了更高的用户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参数估计的电器动态特性数据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器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电,磁,热与机械运动过程,由于测量误差及电器结构工艺所限,造成了动态过程重复一致性较差的问题,介绍了剔除测量值中离异值的方法,以获得彼此支持的一致性动态特性的检测数据;引入适于电器动态特性的基于参数估计的数据融合方法,从而解决了快速,准确测量电器动态特性的难题,还介绍了应用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光机电电磁电器动态测试装置,对CJ20-630交流接触器进行动态特性检测,取得了该型号接触器在不同合闸/分闸控制相角下的动态特性融合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