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薄板坯连铸连轧Fe-3wt%Si钢带析出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生产Fe-3wt%Si钢带,对不同保温制度的析出物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晶界、晶内均有析出,且弥散析出物与常规流程中MnS和AIN相基本相同,即圆形弥散析出常化前后尺寸无明显变化,只是数量较少.方形析出物常化后尺寸明显均匀.热轧前铸坯边部和中心温度不均匀会导致析出物出现中心弥散析出而边部聚集析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概况,指出了这种先进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辊连铸-温轧-中间退火-平整轧制-最终退火工艺制备了厚度为0.50mm、质量分数为6.5%Si的硅钢薄带。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磁性测量研究了不同的平整轧制量对最终退火板的金相显微组织、织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板的平均晶粒尺寸随平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晶粒尺寸差异减小。当平整量大于12%时,最终退火板表面织构为λ织构,中心层出现明显的γ织构,并且γ织构强度随平整量减小出现增强的趋势。当平整量较小时,织构强点比较分散。随着平整量的增加,最终退火板磁感应强度先减小而后增加。随平整量的增加,低频铁损先快速减小而后缓慢增加,而高频铁损则是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镁合金板带材生产技术,其研究开发正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本文总结了镁合金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概况,尤其是镁合金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开发、薄带组织和性能研究以及薄带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了该技术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双辊薄带连铸机生产的2 mm厚不锈钢薄带内部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问题是存在于薄带柱状晶区和等轴晶区之间的疏松和裂纹.双辊连铸薄带内部缺陷易发区域金相观察和EBSD取向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薄带等轴晶和柱状晶之间细晶区是折断的树枝晶碎块形成的,同时验证了等轴晶区的半固态特性.并从半固态钢液铸轧的角度探讨了内部缺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热焙法处理结晶潜热和以假设的流线边界划分网格节点,建立了双辊薄带凝固过程的温度场计算模型,实现了对双辊薄带连铸过程温度分布的定量描述。实验验证表明:该数学模型预测的温度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所建温度场计算模型是可靠的,可用此模型研究工艺参数变化对薄带连铸过程中温度场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双辊薄带连铸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双辊薄带连铸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和进展情况,比较和分析了各类数学模型的特点,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双辊法连铸薄带凝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奇 《上海金属》1992,14(3):29-33
  相似文献   

9.
梁高飞  方园 《铸造技术》2006,27(1):90-92
综述了近年来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与凝固组织数学多场耦合模型的研究进展。对传热-流动-应力多场耦合模型、宏观微观模型的建立思想、特点、结论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简要计论了该领域内待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双辊薄带连铸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义海  邹强  曹志强  李廷举 《铸造》2002,51(12):733-736
主要介绍了有关薄带连铸的工艺及其数值模拟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对比分析了薄带连铸的凝固行为和组织形貌、力学性能,提出了薄带连铸过程中存在的尚待解决的工艺问题,并列出了一些影响薄带表面质量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使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Fe-1%Si无取向硅钢在热轧-卷取-冷轧-退火全流程中的微结构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卷取过程热轧板发生回复和晶粒长大,小角晶界含量降低,表层等轴晶和中心再结晶晶粒均发生长大;热轧组织经冷轧转变为带状。退火后成品为粗大等轴晶组织,小角晶界仅为17.81%。热轧-卷取-冷轧过程中,Fe-1%Si硅钢以α取向({hkl}<110>)轧制织构为主,卷取过程中α取向线强度略有降低,冷轧剧烈变形后增至最大值;退火后主要织构类型转变为γ取向({111}<uvw>)退火织构。  相似文献   

12.
Fe-6.5wt%Si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但由于有序相的出现,室温塑性低,很难用传统的轧制方法制备薄板。研究了一种特殊的轧制方法和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冷轧出了厚度为0.03~0.05mm的该合金薄板。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观察热处理前后材料显微组织,硬度和结构的变化,研究热处理对材料塑性的影响;通过观察冷轧薄板热处理前后磁性能的变化,研究热处理对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采取不同的热处理手段,可以抑制部分有序相的生成,提高材料塑性或者生成有序相,提高材料磁性能。  相似文献   

13.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es on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ir role in abnormal grain growth during secondary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in Fe-3 %Si alloy is studied. The precipitates and grain boundaries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using high angle annular dark fiel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cipitates was also analyzed by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During secondary 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 the number of small precipitates (<9000 nm2) increased in the samples heated up to 900°C and decreased in the samples heated up to 1000°C. The increase (of the small precipitates)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onset temperature of abnormal grain growth above 900°C. In all samples, 50 % to 80 % of the precipitates consisted of complexes containing both Al and Mn.  相似文献   

14.
<正> 沿晶断裂是氢致开裂的一个重要方式.有人在氢致沿晶断口上观察到大量塑性变形,因而认为氢促进沿晶断裂是氢促进局部塑性变形的结果.但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氢降低了晶界原子问的结合力造成的。用高压电镜进行动态观察的结果表明,Fe 和 Ni 中氢致沿晶界断裂实际上是由于晶界附近高度塑性变形引起的沿晶界附近的滑移面开裂.我们的工作表明,氢能够促进位错的增殖和运动.对于 Fe-3%Si 单晶体,氢能够促进由于位错运动和反应引起的沿{001}面解理。  相似文献   

15.
16.
Fe-6.5wt.%Si high silicon steel has superior magnetic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permeability and low core loss. However, such high Si content results in room-temperature embrittlement and poor workability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ordered intermetallic phases in the Fe-6.5wt.%Si alloy. The thin sheet production of this alloy with high silicon contents by mechanical deformation is very difficult due to its extreme brittleness. Zone Melting Liquid Metal Cooling (ZMLMC)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produce the Fe-6.5wt.%Si alloy with columnar-graine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EBSD技术分析研究了Fe-3.2%Si合金二次冷轧织构、(100)[001]立方取向晶粒形核、初次再结晶以及二次再结晶后立方织构的形成。结果表明,二次冷轧之后的织构主要为{111}<112>和{111}<011>,并存在少量的{112}<110>,同时在变形晶粒内部存在有接近{100}<001>取向的微区。冷变形晶粒内部各微区取向连续变化,并且逐渐向近立方取向靠近。冷变形晶粒内部立方取向的微区作为形核的核心,在退火过程中利用(100)晶粒低表面能和γ→α相变最终发展成为具有集中立方织构的柱状晶组织。  相似文献   

18.
PCVD 法制备 Fe-6 . 5 %Si 高硅钢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制备Fe-6.5%Si高硅钢片,先利用PCVD技术在0.2 mm厚的纯铁片表面沉积硅,再进行高温扩散。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沉积硅的工艺参数对表层硅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扩散参数对截面硅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SiH4+90%Ar作为渗源气,在500℃下沉积20 min,所得样品的表层硅含量高达40.5%;然后在工业纯氢气的保护下,于1050℃保温60 min,可获得满足要求的Fe-6.5%Si高硅钢片。  相似文献   

19.
沉积—扩散法制取Fe—6.5%Si薄板的织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沉积-扩散法,交同步冷轧和异步冷轧的Fe-3%Si薄板渗成Si含量接近6.5%的高硅钢薄板。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Si样品的结构和Si含量,分析了不同工艺阶段样品的织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X10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进行观察,结果表明:X10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分割了取向多元的贝氏体铁素体,细化了晶粒尺寸,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管线钢中析出相为单相析出和复合析出,存在于晶界上、板条间、基体内、位错线上及其周围.管线钢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单相析出,一种为尺寸较大,形状规则的TiN析出,一种为尺寸细小,形状为圆形的NbC析出.复合析出为在高Ti/Nb比的碳氮化物上附着着低Ti/Nb比的碳氮化物或硫化亚铜析出,为应变诱导析出.在高温下形成的TiN析出可以阻止晶界迁移,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对强度影响不大.低温形成的NbC和复合析出为应变诱导析出,平均尺寸为26.5 nm,在析出强化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