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Planning》2014,(10)
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将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降低市场交易效率,甚至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失灵。国际贸易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关系网理论是在交易成本说、资源稀缺及相互依赖说、体制理论说和社会资本说基础上产生的,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减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克服国际贸易交易中的市场失灵问题,进而对国际贸易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外住宅市场供给比较研究●张协奎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住宅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促进住宅产业发展,增加住宅市场供给的若干对策,指出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应在加强公房建设的前提下,提倡并鼓励高收入者自己建房和买房,并建议政府应在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北京住宅市场的逐渐升温,对北京住宅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存在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以及是否即将出现房地产“冬天”等问题的争论也愈演愈烈。回顾20年的住房改革风雨历程,始终贯穿一个基本矛盾,即广大居民住宅需求和个人购买力不足的矛盾。长期以来,对于我国住宅市场的走向问题也始终存在担心和争论。产生不同意见的焦点在于大城市的房价是否过高,脱离了居民购买力的实际。以北京为例,200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为3.4万元,而商品房平均售价为4700元/平方米,加上各种税费,一套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住宅总房价为40~50万元,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文章从信息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公允价值是基于交易而产生的,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当市场是一个不完美的"柠檬"市场时,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就是一种"噪音"。由于很多资产与负债并没有一个活跃市场,因而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及其依据的资料将会更加主观。实务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很大比例的资产或负债并非基于市场价计算的结果,而是依据管理层的估计或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的结果,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时,人们通常会寻找一个标准或参照物。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而这正是公允价值造成资本市场混乱以及在应用中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中国近阶段住宅装饰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住宅装饰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同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政府直辖市,同时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枢纽,准确地把握重庆市的住宅市场发展方向,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的顺利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7)
本文选取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排队现象,通过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信息时代新的社会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即通过降低服务业领域内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的程度寻求解决排队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住宅质量在买卖双方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具有典型的信任品特征。分析住宅产品的信任品特征以及住宅市场上存在的处置不足、过度处置和过度取费三类质量欺诈,指出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保证或提高住宅质量激励的关键。国内对住宅质量管理的研究多从住宅建设过程切入,却一直未关注住宅质量的信任品特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保证的激励扭曲以及住宅质量管理制度选择的影响。结合住宅产品的信任品特征提出建立住宅质量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证和提高住宅质量的重要途径。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住宅质量管理制度、减少住宅质量欺诈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了解我国住房二级市场发展的概况,以及住房二级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二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出发,建议建立规模大、信誉高、服务完善的中介机构;从税收对住房二级政府的税收收入的市场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合理的税收制度,在促进住房二级市场的发展同时兼顾政府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14.
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的协调发展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引入协调度模型并对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协调度模型进行简介的基础上,对全国及35个大中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出目前住房市场与土地市场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二者进一步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Ed Ferrari 《Housing Studies》2011,26(1):95-116
There have been increasing calls for studies of housing systems that are more integrative and pluralistic in nature.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housing systems to the wider housing market remains a key challenge. The mobility of households and the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of supply are both of importance, demanding methods able to reconcile both. This paper propounds vacancy chain models as offering significant potential in this regard, allowing policy analysis and options appraisal to be built on more dynamic conceptualisations of housing system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vacancy chain models is developed before an account is given of a model developed of the Bradford (UK) social rented secto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cial renting is very closely linked to the wider housing market and consequently the impacts of policy and investment may be felt beyond the sector. Observa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acancy chain model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8.
指出当前房屋供需价格差异原因在于开发商、购房者、政府三方利益的不均衡;为解决矛盾,开发商应进行销售定闰并努力降低成本,购房者应明确同购房效用,政府应统一制定住宅性能评定指标体系,完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