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文主要介绍了3种常用的隧道施工不良地质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分别就各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综合预报方法所解决的问题和技术指标进行总结,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3.
超前地质预报在雁门关隧道施工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TSP和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对隧道地质情况进行长、短期相结合的超前预报,可为隧道优质安全快速掘进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施工技术人员及时科学合理地修正施工方案和工艺方法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安全高效地完成隧道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4.
5.
6.
隧道掘进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掘进机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隧道施工没备,近年来在隧道工程中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发展方向。然而,TBM对不良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差,这些不良地质不仅会对TBM的掘进产生较大影响,导致TBM掘进作业时间利用率降低,甚至还可能出现TBM损坏和难以顺利通过的情况。如云南天生桥水电站引水隧洞、意大利戈森萨铁路隧道以及奥地利坎波岁索铁路隧道,在TBM通过断层带时都遇到过TBM刀盘被卡、坍塌、涌水等事故, 相似文献
7.
8.
HSP地持超前预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于隧道开挖工作不良地持预报的孔间水平声波剖面法(HSP法)的基本原理,并以四川巴彭公路铁山隧道为例说明其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TBM掘进机以其快速、高效、安全、优质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隧洞开挖施工中,尤其更适用于深埋超长隧洞,然而在不良地质洞段中TBM掘进缓慢,甚至有卡刀可能,反而不如钻爆法灵活,这就需要根据围岩性状采取特殊技术处理措施,辅以监控量测手段对支护方案进行验证、调整支护措施、修正设计参数等。结合辽宁大伙房输水隧洞工程,总结了在不良地质洞条件下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不良地质段处理措施以及围岩变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质雷达检测在煤矿坑道地质病害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质雷达技术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常规地质环境调查方法,在充分利用工作区域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成果基础上,查明大同煤田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如富水带、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等情况,为坑道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国土整治和人文环境的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TSP地质超前预报在浅埋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道路建设中,隧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对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不明,盲目的施工,极易发生坍方、冒顶、涌水等事故[1],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给投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和减少在隧道施工中间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对未开挖段的地质情况有必要的了解,因此地质超前预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主要介绍了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基本的测量原理;结合衡(衡阳)炎(炎陵)线官冲隧道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在浅埋地质条件下TSP203在隧道围岩级别判定、不明地质灾害体的探测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往往是多种方法相互配合进行,各种信息相互补充完善,达到判断掌子面前方未知地质体工程特性的目的,以指导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建立多重信息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各种地质探测与判识信息准确、迅速反馈到施工、设计、监理等各部门为施工方案综合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以圆梁山隧道为例进行了深埋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信息化系统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及GIS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对地质灾害破坏效应和危险程度的综合评价,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区划框架,同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使结果图形化,以验证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季玉国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35(6):76-79
对国内江底、海底泥水盾构隧道施工风险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指出施工风险可能对盾构机械和施工人员、工程质量、工程结构带来的危害,并对风险进行了评价。结合国内隧道施工事故的实例,阐明隧道施工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对盾构隧道施工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渝广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拓方法对采空区危险性进行评价。选取10个定性和定量影响因子,根据物元分析理论,构建采空区危险性评价的物元分析模型,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权重,并根据其关联度对华蓥山隧道采空区危险性的等级进行可拓评价,评价结果为:6个采空区中有3个采空区危险性一般,1个采空区危险性较高,2个采空区危险性极高。研究结果表明:可拓分析可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其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对现场安全施工有指导意义,证明该评价方法应用于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