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在移动网中 ATM应用的相关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并对基于 ATM的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过程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业务是人们对移动通信网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不能有效支持多媒体业务。ATM作为B-ISDN的主干技术,可以用到移动通信网中使之能够提供多媒体业务。本文分析了移动ATM网络的机理,预测了未来基于ATM的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过程,并对ATM移动通信网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无线ATM技术     
WATM(无线ATM)涉及到两个热点问题的结合,即ATM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论述了WATM的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移动多媒体业务中的无线ATM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研 《通信世界》2003,(38):40-41
在有线通信领域,由于服务质量的悬殊差别,传统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渐渐面临被多媒体通信全面替代的威胁。随着视频编码技术和光纤网络传输能力的不断提高,多媒体的网络传输已逐渐成为现实。加之Internet和Intranet的成功动作,多媒体业务已逐渐成为有线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主要的业务类型。现在,初具规模的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5.
提出移动分组域网关控制面进一步分离以及面向用户和业务的智能路由两种在移动核心网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思路,对移动分组域架构的演进展开了进一步思考;分析了数据中心内部和跨数据中心网络中可能的SDN应用场景,预测了SDN短期应用的可能性;分析了网络服务虚拟化的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7.
本简要介绍了ATM的信元、原理、协议结构,对ATM和IP技术进行简单对比,最后分别以LANE和DSLAM为例,讨论了ATM在计算机通信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窄带AT网是解决目前的通信业务量与带宽之间的矛盾的合适方案。本文介绍了窄带ATM网的概念,所能支持的业务以及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了两种信元格式的修改方案并提出了一个实例:清华-StrataCom窄带ATM试验网。『  相似文献   

9.
软交换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网络中,不仅能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容量等,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运营成本,简化网络结构。本文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网中的优点,阐述了软交换技术应用到移动核心网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出发,对基于ATM网络的视频信源模型和音频信源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进一步提出了音视频信源的复合模型和过程。  相似文献   

12.
无线ATM通信网的越区切换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研究无线ATM通信网的越我切换控制问题,提出不同的业务类型应采用不同的切换控制方法,从而使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在越区切换时仍然可以得到保证。文中着重讨论了由于无线ATM通信的特点及所引起的路由重建,QoS的保证与协商,信元次序的保证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对直放站的使用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直放站前后向链路参数的设定和直放站前后向放大器的增益调整方法等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建设大容量移动通信网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论述。作者重点介绍了用多层网结构来建设蜂窝移动网是发展大容量、改善无线覆盖区、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并对如何建设微小区、微微小区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以无线ATM技术为基础提出了采用信元中继作为无线传输基础的PCN的结构,即利用ATM交换网络来互联PCN小区,ATM信元作为网络的有线和无线部分中协议处理和交换的基本单元,然后逐层分析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介绍了互动式广播系统的概念、原理和系统组成,展望了互动式广播系统在数字移动通信网的应用前景并以新疆联通GSM网为例,论述了互动式广播系统的具体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为实现移动通信的各种网络功能,在移动网中设立了各种不同功能的数据库。文章分析了移动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功能、特点和结构,探讨了网络数据库的多重并发性和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并介绍了网络数据库适应个人通信发展的演进技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实用短波综合通信网在现代通信中的地位,并介绍了短波综合系统的组成配置,着重用实例说明其在综合通信网中的运用,以及采用的几个关键新技术-自适应技术、自适应跳频技术、高性能数字综合终端、网控中心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移动IP的功能实际,工作机制以及代理搜索、注册和选路技术。建立了一个移动IP的实验系统,编制了相关的程序模块,进行了移动节点的通讯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