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储层演化地震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于陆相薄储层而言,现有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显然,只有突破常规地震勘探定义的1/4波长分辨率极限,才有可能采用地震勘探方法研究中国陆相薄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的高保真处理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消除近地表影响条件下的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处理思想,并提出基于参考标准层的标定,以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震属性连续提取和动态解释的一整套技术思路。作者认为,通过动态地震属性的空间差异解释,可以识别小于1/4波长薄储层信息的空间变化。该技术思想在中国多个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利用这套识别薄储层的技术思路可以获得小于1/4波长薄储层的沉积演化信息,进而形成一个”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模式。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与岩性地震勘探之间的差别,以及它与层序地层学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储层演化地震分析的应用机理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气藏埋藏较浅,含气砂岩的低速特征明显,地震地质条件优越,特别适合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西部公司将用于海洋工程调查为一套先进技术应用于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极大的在成功,2s以上地震波具有10 ̄20Hz瓣有效频率范围,可以分辨出5 ̄6m甚至更薄的地层;并且能充分显示出含气砂岩的亮点、平点特征,成为直接找气的一个可靠标志。高分辨率也震资料反演得到的波阻抗剖面,起初地反映了地下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红 《石油物探》1993,32(4):11-22
以川东地区高峰场构造石炭系碳酸盐岩薄储层为例,结合川东地区钻井、测井资料,论证了用地震方法预测石炭系碳酸盐岩薄储层的可能性,阐明了预测的步骤、方法和效果。预测方法要强调针对川东地区特点,尽量减轻陡界面资料叠加对子波波形的影响;充分发挥碳酸盐岩发育地区地震波高频成份衰减少的优势,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用具有足够分辨力的地震剖面,对碳酸盐岩薄储层进行横向预测,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四川盆地广泛存在川东式(  相似文献   

4.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埕北35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机地震反演方法是一项用于油田开发区块,提高储层描述精度及油气识别的重要技术。利用地质统计模拟与地震反演紧密结合完成的随机地震反演处理,可以得到多种地下目的储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其分辨能力具有同时兼顾薄储层及厚储层的优点。在埕北35井北地区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法许多处理环节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有效控制和应用,取得的反演结果可以在储层描述、储量计算、开发方案的编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31(A02):101-106,117
本文从地震方法描述储层特征的角度出发,围绕着地震方法描述储层特征,地震资料在油藏描述中的作用,面对的基本问题,分辨能力问题,多解性问题,不确定性问题这六个方面的阐述,对油藏描述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人们不难看到,地震方法在油藏描述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且随着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改进还会逐步提高对油藏描述的能力,但是,人们也会看到,油藏描述只有多学科的综合,才能建立正确的模型,进行正确的模拟及  相似文献   

6.
叠置薄储层的沉积微相解释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凌云  孙德胜  高军  林吉祥 《石油物探》2006,45(4):329-341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是:盆地面积小,断裂发育,沉积相变化快,储层薄,当地震勘探分辨率小于1/4波长时,在地震剖面上难以分辨出这些薄储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和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薄储层的地震勘探技术思路。提出对于叠置薄储层(单层厚度小于3m,埋深2100m,5~7层)的勘探,最终目标是求解叠置薄储层沉积微相的思想。讨论了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原理,即在有效消除近地表影响的条件下,获得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成像数据;给出了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储层演化解释方法,即沿参考标准层提取等时地震属性切片,通过动态演化解释方法研究在一个沉积旋回中的薄储层的形成过程和空间展布特征。利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腹部下白垩系一套叠置砂体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划分了油气有利运移区和有利储集区,进行了油气富集区的预测。经多口开发控制井验证,预测的准确率在60%以上,说明地震对于薄储层勘探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薄层多波AVO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VO效应反映了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利用AVO效应可以预测出储层参数并识别油气异常。然而,引起AVO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难唯一地确定储层参数或判断油气的存在。多波AVO效应的研究有利于解决这种检测结果的多解性问题,尤其对薄储层,这项研究更有意义。本文选择含气和不含气的薄储层模型,利用完全形式的Zoeppritz方程,进行多波AVO效应的研究。认为对P-P波而言,不论薄  相似文献   

8.
地震勘探中的各向异性影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向同性介质的常规地震成像技术和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地震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解释和岩性识别,并获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其地震分辨率显然还难以满足薄储层识别和解决油田开发问题的需要。为此,本文基于零井源距VSP、8方向的Walkaway VSP、3D VSP和全方位三维地面地震的联合地震采集数据,针对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探讨了VTI、HTI介质和剩余静校正对地震勘探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对于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VTI介质是影响地震成像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在3000m炮检距时会引起约100ms的时差;而HTI介质(含非均匀速度和构造倾角)的方位影响通常小于±20ms,但也会影响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同时,HTI介质的相对空间变化信息的求解有助于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此外,VTI和HTI介质会直接影响基于地表一致性理论的剩余静校正的求解能力。因此,对于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勘探而言,充分考虑VTI和HTI介质的影响,将能有效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波分析技术近几年在地震资料的处理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油藏描述方面还很少见有应用。通过小波变换基本 理论的分析,说明了小波变换能够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经,从而达到识别薄砂岩储集层的目的;尝试了小波分析技术应用于薄砂层识别及描述,并结合埕岛地区馆陶组上段曲流河薄砂岩储层的描述,介绍了其实现过程及取得的效果,指出小波分析技术在薄砂岩储层发育的油气区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描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经过几十的勘探,、开发已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工业基地,碳酸盐岩地层为主要油、气产层。在四川山区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开展地震勘探取得丰富成果,但也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将其归纳为五点:(1)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资料采集难;(2)薄碳酸岩地层及波阻抗差微弱的储层界面反射成像难;(3)碳酸盐碉储层横向预测难;(4)特殊油气储集体预测难;(5)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水判别难。文章分析了这些难点形成的原因;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三维地震(Ⅱ):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油气勘探目标越来越复杂和油气田开发程度的加深,迫切需要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加快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可理解为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实现高精度三维偏移成像。它与精细三维地震有一定的区别。精细三维地震强调的是工作做精做细,这样可以确保三维地震效果的稳定;细中见大,可以产生巨大的勘探效益。但要提高精度,除工作的精细以外,还必须有高新技术的含量,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为地球物理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与许多因素有关,涉及到勘探以外的多个学科,并与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直接相关。从地震勘探技术本身的一些环节出发,简要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内容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与地震技术紧密相关的配套技术以及勘探技术一体化的思路等6个方面。围绕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问题,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所处的地位,最后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认识。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强调的是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每一个方法的具体细节和公式推导,因而是是一份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教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陆上与海上碎屑岩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历程.总结了伴随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过程中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情况,理论上包括层序地层理论在中国的不断创新、坡折带理论、复式输导体系、相势控藏及三元控藏理论,这些理论推动了隐蔽油气藏从个别识别到定性和定量预测,促进了盆地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层系、不同领域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技术上主要体现在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而发展的保幅处理和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验证和预测隐蔽砂体的反演技术、隐蔽砂体快速直观识别的可视化技术、分析隐蔽砂体含油性的AVO技术及分频等地球物理技术.尽管如此,隐蔽油气藏勘探失败案例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于缺乏系统运用隐蔽油气藏理论或者由于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不完善难以准确快速评价是否成藏,此外,由于地球物理预测具有多解性也会导致错误的认识.因此,今后应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大力推进叠前处理和反演技术,进一步弄清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域复杂陆相沉积环境下的薄互层储层问题,南海高温高压、深层成像和深水勘探等一系列勘探难题制约了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程。采取技术引进、合作研究和自主研究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地震技术研究。包括多波地震、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在内的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技术发现了6个气田。集成了多项新技术在内的琼东南盆地复式天然气藏地震勘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发现了2个小型气田和4个含气构造。渤海河流相储层高精度预测技术可预测5m左右的薄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度达79%。  相似文献   

14.
?? The Longwangmiao Fm gas reservoir in the Gaoshiti–Moxi area, Sichuan Basin, is a super giant monoblock marine carbonate gas reservoir with its single size being the largest in China.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 gas wells in this gas reservoir is to identify accurately high-permeability zones where there are dissolved pores or dissolved pores are superimposed with fractures. However, high quality dolomite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burial depth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 so reservoir prediction is of difficult. In this paper, related seismic researches were carried out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were developed as follows. First, a geologic model was built 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data and forward modeling was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a reservoir seismic response model. Second, by virtue of well-oriented amplitude processing technology, spherical diffusion compensation factor was obtained based on VSP well logging data and the true amplitude of seismic data was recovered. Third, the resolution of deep seismic data was improved by using the well-oriented high resolution frequency-expanding technology an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data of high quality was acquired. And fourth, multiple shoal facies reservoirs were traced by using the global automatic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based on stratigraphic model, multiple reservoirs which are laterally continuous and vertically superimposed could be predicted, and the areal distribution of high quality reservoirs could be described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By virtue of the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drilling trajectory is positioned accurately, and the deployed development wells all have high yield. These technologies als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upergiant gas field of tens of billions of cubic meters.  相似文献   

15.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各油区都已进入高程度勘探开发阶段。形态清楚、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而岩性、地层等复杂隐蔽型油气藏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但这类油藏构造复杂、隐蔽性强,常规解释难以识别。地震解释技术是解决此粪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为例,系统地总结了地震正演模拟、相干分析等地震解释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在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车西地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文功  郭栋  赵玉华 《石油物探》2001,40(3):61-67,75
胜利探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车西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完成了车408、车22离分辨率三维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能解决常规三维难以解决的地质问题。通过对高分辨率三维资料效果和应用效果分析,说明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精度三维地震(Ⅰ):数据采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油气勘探目标越来越复杂和油气田开发程度的加深,迫切需要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加快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可理解为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实现高精度三维偏移成像。它与精细三维地震有一定的区别。精细三维地震强调的是工作做精做细,这样可以确保三维地震效果的稳定;细中见大,可以产生巨大的勘探效益。但要提高精度,除工作的精细以外,还必须有高新技术的含量,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为地球物理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与许多因素有关,涉及到勘探以外的多个学科,并与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直接相关。从地震勘探技术本身的一些环节出发,简要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内容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与地震技术紧密相关的配套技术以及勘探技术一体化的思路等6个方面。围绕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问题,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所处的地位,最后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认识。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强调的是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每一个方法的具体细节和公式推导,因而是一份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教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勘探目标越来越复杂和油气田开发程度的加深,迫切需要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加快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可理解为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实现高精度三维偏移成像。它与精细三维地震有一定的区别。精细三维地震强调的是工作做精做细,这样可以确保三维地震效果的稳定;细中见大,可以产生巨大的勘探效益。但要提高精度,除工作的精细以外,还必须有高新技术的含量,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为地球物理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与许多因素有关,涉及到勘探以外的多个学科,并与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直接相关。从地震勘探技术本身的一些环节出发,简要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内容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与地震技术紧密相关的配套技术以及勘探技术一体化的思路等6个方面。围绕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问题,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所处的地位,最后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认识。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强调的是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每一个方法的具体细节和公式推导,因而是是一份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教材。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石油工业广泛使用地质、测井、地震数据多学科综合方法对储层进行描述,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利用地震勘探技术解决开发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但许多正在使用的方法未经严格论证,因此,开展开发地震技术基础研究十分必要。提出了几个重要课题:①介质不均质尺度;②地质地球物理模型;③地震数据对层序体的分辨能力;④储层目标地震信号的频率选择;⑤开发地震高分辨率技术;⑥高分辨率地震解释思路;⑦储层表征与描述的局限性。探讨了开发地震技术研究尺度与分辨率的关系。讨论了储层目标的检测与拾取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有关岩性地震勘探的讨论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针对隐蔽型油气藏所开展的岩性地震勘探中,许多过去的地球物理问题都需要我们重新定位与思考,通过多年从事地震勘探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关于如何实现真正的岩性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思路和设想,并通过地震勘探分辨率概念以及应用现状的讨论,对在薄储层地震预测中如何正确利用地震属性提高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其目的在于通过讨论,为岩性地震勘探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