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中小型叠合复合含油气盆地,其形成经历了古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第三纪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第四纪走滑隆升阶段等4个演化阶段。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活动控制了坳陷、隆起的形态和规模。构造变形以逆冲推覆和走滑为特点,并伴生大量局部构造。构造演化对油气系统的形成、油气藏保存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是玉门油田今后勘探突破的一个关键地区。在概述了国内外逆掩推覆构造油气勘探的现状及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的特殊性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并就今后的勘探方向和地震构造解释方法提出了建议。酒西地区在勘探推覆构造带前级地带的同时,还需向推覆构造的内部和下部发展,在青西凹陷寻找构造裂缝复杂油气藏,在寻找以白垩系为油源的油气藏的同时,还要考虑石炭-二叠系生油的可能性;在酒东地区的生油凹陷内应注意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的勘探;充分利用遥感、野外地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建立地质-地震模型,利用平衡剖面反演和地震模拟正演技术对上述模型进行独立模拟,通过不断的修改,获得合理的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3.
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一个盆地往往有复杂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或多或少的受构造反转的影响。构造反转的意义在于这种构造能控制油气藏的发育。目前,关于残留盆地的理论,预示着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思路,而反转构造首当其冲。提出了反转构造的定义,分类及反转构造与油气藏的关系。给出了若干与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盆地例证。  相似文献   

4.
祁鹏  崔敏  李锋 《特种油气藏》2019,26(6):16-21
针对东海盆地B构造新生代断裂体系研究较为薄弱的问题,运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方法,利用构造样式刻画和演化恢复等手段,明确B构造断裂体系性质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B构造是典型的正反转构造,其新生代断裂体系分为中深层的早期正断层、逆断层和浅层的晚期走滑断层、扭动断层,这些断层在纵向上相互衔接,促使油气在中浅层聚集成藏。该研究为B构造中浅层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部湾盆地主要发育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伸展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等4种断裂类型。盆地演化总体经历了古近系裂陷期和新近系坳陷期两大演化阶段。盆地伸展裂陷期主要有3期断裂活动,在古新世-始新世形成NE向、NEE向伸展断裂;渐新世在走滑伸展作用下形成了NEE向走滑伸展断层和近EW向次级断层。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生烃洼陷的分布和促进了烃源岩的热演化,形成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与生油洼陷相邻且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断裂带和凹陷中央的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利用断层的位移量,根据应力与应变的关系,采用平面有限元位移法,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贝尔断陷的铜钵庙组顶界,大磨拐河组顶界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计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汤原断陷区域构造、沉积环境的分析,确定了盆地形成时的大地构造环境,并通过断陷内构造分析,认为盆地经受过两次不同性质的拉张作用,即:早期的裂谷式伸展拉张作用,晚期的走滑伸展拉张作用。其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裂谷期演化阶段:走滑断陷演化阶段;构造反转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断陷的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潮水盆地中生代断层展布特征、断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断裂系统是否控制沉积作用,借助地震剖面绘制出了盆地内多条地震地质剖面和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断裂展布图。研究认为:盆地内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多样,其中早—中侏罗世主要形成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正断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沉积作用;晚侏罗世主要形成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断层,对沉积无影响;早白垩世仅在陈家新井凹陷形成一些小型正断层,其对沉积作用影响不大;新生代除了形成一系列东西走向的逆冲推覆断层外,部分早—中侏罗世形成的正断层反转。盆地的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断陷成盆期、晚侏罗世的坳陷期、晚侏罗世末到白垩纪的隆升萎缩期和新生代喜山运动的改造消亡期4个阶段。盆地内生油层、储层和盖层发育良好,具有形成构造圈闭的条件,沿着断裂带寻找构造圈闭将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是具有双层基底的叠合盆地,被4个华力西期褶皱带围限,根据残余盆地的特点,从盆地周边,基底和盖相互影响的角度,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格局,将盆地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吐鲁番坳陷,艾丁湖斜坡,了墩隆起,哈密坳陷和南胡戈壁隆起,基底构造控制了这些构造单元的分布。用构造区的概念探讨盖层构造发育规律与区域构造边界之间的成因关系,把盆地内部盖层构造分为4个构造区: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并进一步划分了二级构造带,讨论了背斜斜造的主要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三塘湖盆地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测重力资料,结合地震、地质等研究成果,对三塘湖盆地断裂及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认为,盆地中2条主断裂呈北西向展布,坳陷带内的北西、北北西、北东、近东西和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切断了主断裂;由于盆地长期处于挤压应力之下,使得盆地整体呈"两隆夹一坳"的构造格局,坳陷带因受断裂活动影响,形成了凹凸相间分布。三塘湖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断层控制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阐述了松辽盆地地热场特征,给出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周围地区热力学模式和热应力计算方法,分析了盆地中央坳陷热应力场性质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盆地地热和热应力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ʮ�ݶ��ݹ������ݻ��������Ĺ�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辽盆地南部的十屋断陷是晚侏罗世以来发育而成的箕状断裂,主要经历了火石岭组-营城组断陷沉积;营城组沉积末期抬升剥蚀;登娄底组断陷沉积;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抬升,走滑,断块作用;泉头组-嫩江组坳陷沉积;嫩末,明末挤压抬升,走滑作用 。形成了多期构造叠加、多期成藏的特点。笔者在综合分析十屋断陷构造构架演化和烃源 岩埋藏史的基础上,对油气有利区带和有利圈闭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逆冲带构造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塔里木盆地在叠合复合盆地构造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育了三期、四个逆冲带,即志留泥盆纪的塔里木南部逆冲带,二叠纪的塔里木北部逆冲-走滑带和晚第三纪-第四纪的库车逆冲带和塔西南逆冲带。对上述塔里木盆地逆冲带分布和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各逆冲带构造基本特征,探讨了逆冲带与油气的关系,并认为塔里木盆地目前已发现或探明的油气田(藏)大多数与这三期古今逆冲带(含前缘隆起)有关,塔里木盆地逆冲带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油气田形成与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钱基 《石油学报》2001,22(3):12-16
苏北-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烈等,是形成苏北盆地低丰度含油气特征的主因.苏北盆地与渤海湾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其勘探对象应该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这已经被25年的勘探实践所证实,但深部烃源有形成较大规模气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贺西地区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西地区是我国几大板块的交汇处,多期的构造运动致使该区构造特征极其复杂,同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众多盆地.该区古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使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具有五种不同的沉积基底,伴之以形成五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不同类型盆地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差异很大,油气勘探前景亦不同.石炭-二叠时期,本区东部的巴彦浩特、武威、定西等盆地接受了一套厚度较大的海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烃源岩厚度大、品质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侏罗系在本区形成三个沉降带,勘探实践中已找到一批小型油气藏,预示着侏罗系是本区重要的勘探层系.白垩系是本区勘探程度最高、油气资源丰度最高、找到油气储量最多的层系,深挖细找仍具很大潜力.贺西地区油气分布规律是:新生界以背斜构造油藏为主,中生界以隐蔽油气藏为主,古生界以断块潜山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多旋回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汲清教授和其它诸多地质工作者,运用历史分析法和建造分析法,对中国大地构造进行了长期研究,创立了"多旋回构造运动说",总结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发展了多旋回理论,丰富了中国大地构造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指导全国战略找油和油气勘查实践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黄汲清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作者撰文回顾了鄂尔多斯盆地近50年油气勘查历程中,在多旋回理论指导下,历经艰难取得的丰富油气成果,以及对盆地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形成与分布特征、油气勘查思路的深入分析,表达了对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尊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的油源主要来自沾化凹陷,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渤南、孤南、富林洼陷的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其中沙三段时期为典型的淡—微咸水还原的湖泊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主要以水生浮游动植物为主。烃源岩特征分析及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垦68、垦69井的原油主要来自于渤南洼陷的沙三段烃源岩,油气主要通过断层、砂体、不整合面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型运移通道运聚到盆地边缘圈闭成藏。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田分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功成  徐宏 《石油学报》1996,17(2):8-14
松辽盆地是晚中生代特大型裂陷盆地之一,其演化依次为裂谷期、后裂谷期和压陷期.在此过程中有三次构造反转,第一次发生于裂谷期为负反转,与断陷的形成有关.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发生于裂谷期末和后裂谷期末均为正反转,使盆地原型改造.负反转是早期的冲断层(系)再活动顺倾向上盘下滑.正反转过程与其相反并形成断弯和断展褶皱.松辽盆地前新生代构造格架在第三次反转中形成,平面上沿北北东-北东方向成带、变形强度自东而西、自南而北减弱,且与油气田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四川盆地结构特殊、成藏条件复杂、气多油少。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支持四川和重庆经济的持续发展,积极地、稳妥地实施油气"一进一出"的能源对策,是完全可行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塔里木盆地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研究,是一个涉及构造物理、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等多学科的具有较强理论与应用价值的问题。研究的关键是以实测资料、震源机制资料及地质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有限单元方法对整个盆地进行应力场模拟,探索出现代应力场与现代油气聚集的关键,然后以比较地质学思想为基础,反推出地质历史演化中各期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从而得出盆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的油气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