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铜矿浮选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选厂浮选生产线的设备及工艺,建立了作业过程的数学模型,以反映生产控制参数及干扰变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该模型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的一个部分,是下一步进行模型在线识别、寻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会清 《江西冶金》2006,26(1):10-12
针对某选厂浮选生产线的设备及工艺,建立了作业过程的数学模型,以反映生产控制参数及干扰变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该模型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的一个部分,是下一步进行模型在线识别、寻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碱性介质浮选法中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廷励 《云南冶金》2004,33(2):21-27
通过浮选溶液化学和电化学研究以及借助于动电位,吸附量、红外光谱测试手段,研究了碱性介质浮选法浮选富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的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过程中碳酸钠以及硫酸铜、丁黄药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磨矿与分级是选矿厂金矿加工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实现该过程的优化与生产控制对节约资源、提高选矿厂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内某金矿选矿厂的两段磨矿分级作业流程,建立了磨矿分级过程数学模型。为了提高数学模型的使用效率,以仿真软件ExtendSim为平台,开发了选矿厂磨矿分级过程仿真系统,并介绍了该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系统结构与运行机制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及系统数据库与通讯接口设计。以该仿真系统为平台进行仿真试验,可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磨矿分级过程生产情况。在仿真实例中,以球磨机的转速率、填充率和料球比为影响因素,通过均匀设计试验法设计仿真试验,以快速地确定较优的试验方案,并以该试验方案的工艺参数值为基础,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值。通过对比分析多组仿真试验结果,得出该磨矿分级过程在某生产计划与入磨矿石粒度条件下的最佳球磨机工艺参数,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浮选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基础及浮选动力学数学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三大方面对浮选动力学在选矿实践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简述:首先介绍了浮选动力学实用性模型在选矿实践中的建立,然后用所拟合的浮选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与比较实际的选矿试验;其次介绍了用浮选动力学研究理论对矿物浮选行为进行描述、对所使用的浮选药剂的价值及选矿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上进行评价与解释;最后从浮选机内外环境的改善及浮选机优化设计的角度对浮选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综述并根据浮选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浮选动力学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青  王彬  袁玮  汪宙  王宝  彭良振  李剑锋  姚凯 《工程科学学报》2014,36(11):1456-1461
浮选回收率是金矿选矿过程重要的生产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化验的方法检测获得,人工检测周期较长,造成金矿厂不能及时把握浮选工艺水平.在大量现场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金矿厂浮选回收率的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金矿厂的浮选回收率,当预测相对误差在±3%范围内时,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91%,对于实际生产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国刚  于鸿宾  杨治国  张晗  王毅 《黄金》2016,(10):59-63
针对陕西某金矿浮选尾矿金品位高、金浮选回收率较低的问题,对其浮选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调整浮选作业充气量、粗选作业捕收剂添加地点、浮选各作业药剂分配、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和优化工艺流程结构等措施,大幅提高了浮选生产指标,获得了较好的工艺优化效果。生产实践中浮选尾矿金品位由0.169 g/t降低至0.102 g/t,金浮选回收率由77.618%提高至88.593%,年增加经济效益3 336.8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青海滩间山金矿矿石泥化严重,“全泥氰化+浮选”联合工艺指标不理想问题,进行了实验室优化试验研究,并进行了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浮选将易浮金矿物、载金矿物及难抑制泥质产物优先富集至最终精矿;降低矿浆浓度,减少泥化矿物团聚对载金矿物的包覆;在确保氰化尾矿除氰效果正常的前提下,采用增加捕收剂加药点,强化对难选金矿物及载金矿物的捕收能力等3种措施,浮选作业金回收率提高了15.40百分点,精矿金品位由7.10 g/t提高至12.29 g/t;现场浮选生产指标稳定,月可增加经济效益约171万元。该工艺改进可为类似矿山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含砷难处理金矿浮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易处理单一金矿储量不断减少,含砷难处理金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此类矿石普遍采用浮选法处理,总结含砷难处理矿石浮选技术研究进展有重要意义。浮选药剂的研发是含砷金矿分选技术的重点,近年来高选择性捕收剂和砷抑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较多进展,浮选工艺研究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而新型捕收剂及砷抑制剂的研究应用和浮选联合工艺开发是未来含砷难处理金矿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提高金银浮选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赤峰某金矿进行提高金银浮选回收率的试验研究,通过XRD/SEMEnergy Spectrum对样品的物相组成、金银赋存状态及嵌布粒度进行检测;考察了磨矿细度、捕收剂及辅助剂用量、扫选时间及矿浆pH值对浮选效果的影响;通过精选实验、开路综合条件试验和闭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选时加入T12,抑制细泥及硫化氧化矿,产出精矿中Au品位可达60.2g/t,浮选回收率可达87.50%;精矿中Ag品位可达6 767 g/t,浮选回收率可达到75.21%,确定适宜该矿石性质的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获得的金精矿可作为混合精矿外售。  相似文献   

11.
某低品位混合铜矿原矿含铜0.32%,其中氧化铜占50.73%,属品位低且氧化率较高的铜矿石。为了充分利用该部分铜矿资源,针对该混合铜矿矿石特点,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再活化浮选氧化铜矿,分别通过一粗三精一扫流程工艺,进行了一系列条件试验,并根据条件试验所得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18.58%、回收率77.55%以及伴生金回收率70.67%的良好指标。该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简单合理,适用性强,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某低品位难选金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某低品位难选金矿含金0.86 g/t,根据其性质特点,采用MA和丁胺黑药组合药剂,进行磨矿-二粗一扫三精的浮选工艺流程试验,最终可获得精矿金品位21.40 g/t,回收率84.41%的浮选闭路指标,金得到很好的回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疆某黄金矿山的矿石性质变化造成现有的浮选药剂与矿石性质不匹配,导致生产指标失稳,使得金的回收率产生较大波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实验室试验和全流程闭路试验。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以传统的硫化矿浮选工艺为基础,采用富硫化物的方法辅之高效的浮选药剂,提高了硫化矿中的有价成分金的回收率。在实验室条件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浮选药剂和浮选时间,品位为6.5×10-6的原矿金回收率由原来的84%提高到90%,浮选金精矿品位为60×10-6,尾矿为0.4×10-6。在原矿品位和精矿品位不变的条件下,实验工艺流程更环保,浮选时间更合理,回收率更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徽某金铅锌复杂多金属硫化矿选矿指标较低、药剂制度复杂且用量大等问题,分析了原矿的矿物组成及矿石性质,并开展了大量探索性试验,最后提出采用磁选脱除磁黄铁矿-金铅混合浮选-金铅分离浮选-尾矿活化选锌的原则流程处理该矿石。结果显示: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含量为43.68×10-6,回收率为46.12%的金精矿;铅精矿中金含量为162.00×10-6,回收率为35.39%,铅含量为38.53%,回收率为72.24%,金的累积回收率达81.51%;锌精矿中锌含量为42.79%,回收率为67.51%。与原有选矿工艺相比,新工艺不仅提高了选矿指标还大幅减少了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15.
甘肃某金矿,金主要是以独立自然金,少量银金矿赋存,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矿伴生。采用单一浮选的原则工艺流程就可以获得合格的金精矿,将原矿磨至-0.074 mm占75%,经两次粗选、一次扫选产出尾矿,两次精选产出金精矿的工艺流程。添加碳酸钠、丁基黄药和2~#油三种药剂。闭路试验获得了金精矿金品位178.85 g/t、金回收率93.95%的较好选矿指标。试验指标良好,为现场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含金银高硫微细粒铜锌矿石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宏民  吴天骄  靳建平 《黄金》2014,(11):58-63
某含金银高硫微细粒铜锌矿石中有用矿物粒度微细,黄铜矿与闪锌矿、方铅矿、毒砂关系密切,且硫高达21.44%。针对该矿石性质特点,试验探索了铜锌优先浮选、铜锌等可浮浮选、铜锌硫等可浮浮选、铜锌混浮—铜锌精矿再磨—铜锌分离、铜锌硫混浮—精矿再磨—铜锌硫分离等5种选别流程。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硫混浮—精矿再磨—铜锌硫分离流程适宜处理该矿石,其技术指标较好;同时,硫精矿(金银粗精矿)采用湿法工艺进行处理,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浮选时间是选厂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而浮选时间的确定与实验室小型试验的浮选时间和放大系数有关。针对难选金矿浮选时间的选定问题,在某选厂原设计(1 500 t/d)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选厂设计以及实际浮选时间和放大系数的计算,验证选厂浮选时间的放大系数。随着矿石性质的变化,在该选厂开展了浮选工艺优化试验,将试验成果应用于选厂生产中,并在磨矿细度和浮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开展了不同矿石处理量工业试验,确定了选厂最佳矿石处理量,计算了优化后的浮选时间和放大系数。结果表明:小型试验浮选时间为21 min,选厂实际浮选时间为84.08 min,实际放大系数为4.00;相比优化前,在原矿金品位降低0.47 g/t的情况下,选厂矿石处理量增加了204 t/d,金精矿富集比降低了0.11,金回收率提高了3.22%。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矿石性质选厂的浮选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某金矿选矿厂工艺改造及生产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玺  胡树伟  王静  王宁  范晓峰 《黄金》2013,34(2):61-64
对某黄金选矿厂进行工艺改造,由原混汞+浮选工艺改为单一浮选工艺。对改造后的浮选工艺进行生产调试,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使金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显著提高。改造后金精矿品位提高了11.38g/t,金回收率提高了4.58%,尾矿金品位降低了0.03g/t。同时减少了金属流失,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企业年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对某金矿石进行的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金黄铁矿中泥质矿物是影响金选矿工艺指标的主要因素,在强化载金黄铁矿浮选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调整剂可以显著的提高金的选矿工艺指标。经过试验研究,在原矿含金品位为2.53g/t时,浮选获得了金精矿含金品位为62.50g/t,金回收率为92.60%的工艺指标。新型复合捕收剂sk和调整剂羧甲基纤维素的应用是提高精矿含金品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