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201×7离子交换树脂处理黄金氰化贫液的高含量铜,研究了树脂吸附铜的工艺和动力学,考察了温度、pH、液固比和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能有效吸附氰化贫液中的铜。温度和pH对吸附性能影响不大,降低液固比能提高吸附效果;在1.0h后吸附趋于饱和,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氰化贫液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氰化贫液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净化法(碱氯氧化法,二氧化硫-空气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臭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微生物氧化法)和回收法(酸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溶剂萃取法,膜法)及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提出了研发新工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膨润土对高浓度氰化贫液中各离子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温度、pH、吸附时间、膨润土用量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吸附氰化贫液的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膨润土投加量10g/L、时间40min、溶液温度25℃、氰化贫液pH=10(即氰化贫液的初始pH)。氰、铜和锌3种离子的吸附率分别达到56%、55%和93%。  相似文献   

4.
采用717# 和704# 树脂交换法处理含氰污水,回收其中的氰化物和重金属,并使污水循环使用。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论证了树脂交换法处理贫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膜过滤技术处理氰化贫液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膜过滤技术的特点及处理氰化贫液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膜过滤技术的特点及处理氰化贫液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离子交换法处理贫铜浸出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不同的树脂型式对贫铜浸出液中铜的吸附能力。同时考察了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以及解吸剂浓度等因素对回收铜的影响。结果表明 ,Na型116×24树脂 ,能经济有效地回收贫铜浸出液中的铜。  相似文献   

8.
谭希发 《黄金》2014,(10):74-78
采用酸化-硫化沉淀工艺处理紫金山金矿吸附贫液,铜回收率为91.43%,氰回收率为92.31%,处理后溶液中总铜的质量浓度为11.14 mg/L,处理药剂成本为1.52元/t(水),经济效益为5.35元/t(水)。该处理工艺药剂成本低,可回收氰化物和有价金属铜,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是处理含铜氰化贫液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氰化厂贫液除杂工艺试验研究及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金矿氰化厂广泛采用的酸化法处理含氰贫液,进行了去除杂质的试验研究,并对该方法的硫酸消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定量计算,有效地降低了材料消耗,提升了贫液除杂主要技术指标水平,保证了该工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保国 《黄金》1994,15(10):35-40
采用沉淀法新工艺,可充分地脱除氰化电积贫液中铜,铁,锌等杂质离子,还有效地回收金和部分游离氰根,经处理后的贫液可返回使用,实现闭路循环。本文对沉淀过程及电积贫液净化前后过提金过程影响的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指出,该工艺可望用于净化其提金过程产生的氰化贫液。  相似文献   

11.
周全法  黄红缨 《稀有金属》2002,26(6):502-508
对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种类、用途、产业化方法和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贵金属纳米材料包括贵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纳米粉体材料、贵金属新型大分子纳米材料和贵金属膜材料等几大类,随着国家对黄金和白银专控政策的放开和纳米技术与传统的贵金属深加工产业的结合,贵金属纳米材料作为一类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新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非负载型贵金属纳米粉末常用化学还原法、光化学合成法、电化学沉积法以及热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生产,负载型贵金属纳米粉体材料则一般采取化学法(浸渍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等)生产,这两类贵金属粉体材料是目前获得工业应用最多的贵金属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的产业化过程有其特殊性,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改造、隆本、集约化和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12.
分银渣中贵金属的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银渣中金、银等贵金属采用火法工艺处理,贵金属以单质形态富集。试验结果Au、Ag富集率≥95%。  相似文献   

13.
贵金属多元合金废料的综合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合金碎化技术,实现了硝酸快速完全溶解贵金属多元合金废料中钯、银、铜等,实现了合金废料中银、钯与金、铂的高效彻底分离;采用硝酸盐蒸发热分解技术,实现了银与钯的高效彻底分离;采用控制溶液酸度、水合肼还原法实现了金与铂的高效彻底分离。合金废料中的钯、银回收率均达99%以上,金、铂回收率均达98%以上,其纯金属品位均达99.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硫化物沉淀法、萃取法、吸附法、硫酸亚铁还原法、电解法等几种从废液中回收低含量稀贵稀散金属的常用方法,指出几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根据环保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判断,吸附法与离子交换法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生的低品位金钯铂物料为蒸残渣,通常是由贵金属精矿蒸馏分离锇、钌,水溶液氯化产生。现有蒸残渣处理工艺为反复氯化,由于受氯化效率的影响,依然有部分贵金属残留在外付渣中,造成贵金属流失。为提高贵金属回收率,金川集团贵金属冶炼厂组织进行了从蒸残渣中提纯贵金属的实验研究。通过长期实验探索,确定了蒸残渣氯化焙烧-盐酸浸出-有机溶剂萃取分离金铂钯的工艺路线。之后,又进行了工业化扩大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技术条件,金、铂、钯直收率≥95%。与水溶液氯化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贵金属直收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周期短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铜阳极泥沉金后液是回收铂族金属铂、钯的重要原料来源.根据铜阳极泥氯化浸出过程稀贵金属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分析了沉金后液中金、铂、钯、碲的存在价态,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金、铂、钯、碲的多形态组分图,并研究了单一金、铂、钯体系碲捕贵金属机制.沉金后液中稀贵金属金、铂、钯和碲的价态分别为Au3+,Pt2+,Pt4+,Pd2+...  相似文献   

17.
阐明了贵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的意义以及废料的主要来源,对贵金属二次资源的预处理方法以及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回收利用方法等进行阐述,比较了目前国内外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贵金属的处理技术,分析了相关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对贵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溶剂萃取法从含微量贵金属废液中回收铂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剂萃取技术从含微量贵金属的废液中回收铂和钯。结果表明:在有机相为3%LIX84-I+97%Solvesso150、0.1 mol/L HCl、相比为1∶3的条件下,可以从废液中高效选择萃取钯,钯萃取率达99.9%以上;在有机相为8%TOA+92%磺化煤油、0.1 mol/L HCl、相比为1∶5的条件下,钯萃余液中铂的萃取率达99.95%以上,实现贵金属的有效回收。相较于沉淀法和置换法,溶剂萃取法操作更简单、金属回收率更高,且可一步实现贵金属的回收与分离,处理后的废水可直接并入常规污水处理流程,达到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9.
贵金属作为一类不可再生资源,在工业和军工方面有着重要用途,但贵金属资源在全球分配和供求上存在严重不均衡,凸显了其资源化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绿色溶剂,拥有许多优良特性,如无毒、低挥发性、可设计性强等,具有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和萃取剂的潜力,在萃取分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离子液体在几种常见贵金属离子萃取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离子液体用于贵金属萃取分离过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covery of valuable metals, such as gold, silver, and copper, from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f waste computers, using physical separation followed by leaching methods. Characterization studies revealed that resins and glass fibers were attached as grain together with base and precious metals. A hammer mill was employed as a second stage crusher to disintegrate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thus improving the selectivity and recovery of metals. Separation studies using a laboratory-scale shaking table showed that 33% of the feed was removed as a light product and 96.8% of Au, 96.7% of Ag, and 97.7% of Cu were recovered in heavy fraction. Leaching the light fraction using 3 M H2SO4 and 0.33 M HNO3 at 80°C for two h resulted in greater than 90% extraction of Cu. Au and Ag were dissolved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a leaching solution of 0.2 M S2O3 2-, 0.02 M CuSO4, and 0.2 M NH3.H2O, which provided a recovery of more than 59% of Au and 98% of Ag within eight h. Direct leaching tests using optimized conditions were also implemented on the crushed sample, and 45% of Au, 87.6% of Ag, and 70.8% of Cu were extra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