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矿区含矿岩带较为稳定,控矿裂隙发育,热液作用强烈,具备铜多金属矿的形成条件。通过对丹巴县沈足沟铜多金属矿床的综合研究,该矿床的含矿层位为马奈岩体与三叠系扎尕山组地层接触带内侧岩石。矿区共圈定矿体3条,以Ⅰ号和Ⅱ号矿体为主,Ⅲ号矿体矿化较弱。含矿岩石主要为黑云母片岩、黑云母片麻岩及石英脉,同时对该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武山铜矿床Cu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大型铜矿山,由南、北两个矿带组成;南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与碳酸盐岩类围岩接触带上,北矿带矿体主要赋存泥盆系五通组与石炭系黄龙组间,石炭系黄龙组至二叠系栖霞组的层间破碎带中。近期使用多接受电感耦合质谱仪(MC-ICP-MS)精确测定了武山铜矿床铜同位素,其测试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成矿铜元素的示踪,武山铜矿床δ65Cu值分布范围为-0.38‰~0.82‰;其中南矿带矽卡岩型矿石的δ65Cu同位素(-0.02‰~0.66‰)分布特征与前人研究的接触带型铜矿床的铜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相近,表明南矿带是形成于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型矿床;北矿带含铜黄铁矿和含铜碳酸盐类矿石的δ65Cu(0.04‰~0.82‰)分布特征与高温岩浆热液型铜矿床的铜同位素变化范围相近,表明武山铜矿北矿带与岩浆热液作用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高温岩浆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3.
柳城子沟脑多金属矿位于敦煌(地块)Au-磷-芒硝成矿区,阿克塞-好不拉元古代(华力西期)铅锌金铁成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ArPtD)白云石大理岩中,后期岩浆活动为该区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物质,阿尔金大型断裂从本区通过,次级断裂发育,形成近东西构造蚀变破碎带较多,为该区多金属成矿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矿床成因可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新民金矿床地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北缘,矿床矿体赋存于光华组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中;金矿化三要表现为含矿岩石发生强烈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和金矿化,矿体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等,规模相对较小;矿床形成明显与特定岩性有关,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且含量较低,矿石组构特征显示其属于浅成(低压)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维拉斯托大型斑岩型锡多金属找矿勘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产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省南段,是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锡为主的斑岩型矿床。通过系统梳理和归纳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背景、地质特征、矿床和矿脉展布特征,重点论证了锡多金属矿化与矿田范围内的时空格架,初步总结了找矿勘查模式。野外地质勘查及研究表明:锡多金属主要构成“地下室+楼阁”样式,即深部是以锡-锌-铷-铌-钽等成矿元素为主体的强云英岩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岩型矿体;中部产出以锡-铜-锌成矿元素为主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体;浅部为石英脉型锡-钨-锌-铜-钼-银脉型、网脉型矿体,具有叠加成矿的特征。根据找矿勘查经验,其构造-岩浆控矿明显,特征性的矿化蚀变和物化探异常是找矿的主要标志,也为在兴蒙造山带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克孜勒-塔什特克锌多金属矿位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乌鲁格奥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产于寒武系早期形成的火山-沉积岩石组合中,与下寒武系火山—沉积细碧角斑岩和蚀变硅酸岩建造有关,从浅到深从锌多金属矿体过渡到铜多金属矿体,围岩蚀变以硅化、重晶石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铜矿,通过研究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为寻找类似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塘-东山铅锌矿是位于桂东北地区,海洋山北东向铅锌成矿带,铅锌矿床产于奥陶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之下,矿床成因独特,形成条件复杂。区内的下奥陶统黄隘组(O_1h)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_1l﹚是主要含矿地层;矿脉产于张扭性正断层(断裂)中,断裂走向为北东东,构成的多条矿脉带呈平行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基底地层。龙塘-东山铅锌矿矿床矿体呈脉状,受构造控制分布于燕山期张扭性断裂带,矿石构造为块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结构为粗到细晶结构,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微量黄铜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以岩浆热液为主的中温热液断裂充填交代型脉状铅锌矿床。龙塘-东山地区是寻找中型甚至大型铅锌矿床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
嵩县银洞沟钼矿区属马超营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的石英脉型钼矿床,通过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矿果,认为熊耳群鸡蛋坪组地层对钼矿形成具有控制作用;顺层侵入的石英脉是区内重要的含矿体;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种类繁多,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运移动力。通过对的矿体形态、矿石质量、成矿控制因素等的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还指出了找矿标志,对以后的探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磊  申燕元 《黄金》2024,(5):80-87
王家湾金矿床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东南缘醴浏隆起带南源冲复式褶皱北段,成矿区带划分属于钦杭成矿带湖南段的湘东北亚段,处于浏阳—板杉铺金铜铅锌找矿远景区南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冷家溪群地层中,劈理化带是矿区内的导矿容矿构造,且已发现矿体大多受北西向劈理化带控制。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工业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夹石英脉型。该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以石英-黄铁矿-毒砂-金阶段、石英-碳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银金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硅化、黄铁矿化和毒砂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王家湾金矿床是以变质热液为主的中低温热液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则得兄铅锌多金属矿床处于隆格尔-工布江达弧背断隆带东段门巴-多其木断裂北侧龙马拉-亚桂拉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东部,矿区内已发现7条铅锌多金属矿体和10条铅锌银铜矿(化)体,矿体主要赋存于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的第二岩性段破碎带中,多呈脉状产出。矿物共生组合主要有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矿床受地层层位和岩相古地理环境的控制,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岩,成因类型为热水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和龙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分析,以5个典型多金属矿床的调查研究为突破口,对矿床(点)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该区矿床(点)分布具有种类众多范围广、成群成带分布、成矿时代广、持续时间长的特征,矿床(点)分布与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地质因素关系密切,形成时代可划分为新太古代、晋宁期、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早期4个阶段。以成矿作用、成矿时代、赋矿围岩、矿体空间形态为基础,划分出新太古代绿岩带型热液金矿床、新太古代绿岩带沉积变质铁矿床、晋宁期热液型银矿床、华力西晚期热液型钼矿床、燕山早期构造破碎蚀变和石英脉型热液金矿床、燕山早期斑岩型钼矿床6种类型。最后提出了该区找矿目标、主攻矿种,以及勘查技术部署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崇义牛角窝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部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内。矿区产出破碎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石英细脉带型、云英岩型三种钨矿床类型,同受燕山期成矿花岗岩体控制,且三种矿床类型具有一定的空间配置关系,相互间具有密切的成生联系,从而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对矿区"三位一体"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钨多金属矿床的组合产出规律,进行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指导矿区勘查和区域找矿。  相似文献   

13.
胶东大磨曲家金矿床矿石及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臣  曲少翠 《黄金》2006,27(2):17-20
大磨曲家金矿床为破碎带含金蚀变岩型金矿床,其矿石主要为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多金属矿化矿石及少量含金石英脉。矿床主要经历热液和表生2个成矿期及5个成矿阶段。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金的赋存状态为包裹体金、晶隙金、裂隙金,以裂隙金和晶隙金为主,二者占79%;金矿物粒度以中细粒为主,占69%。  相似文献   

14.
本区位于辽东古元古代裂谷北部与太子河—浑江拗陷带的过渡带上,吴家堡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多阶段的复杂地质作用过程.该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岩浆热液成矿活动在中生代断裂系统的基础上,矿质发生活化转移并沿着围岩的层间断裂、构造裂隙充填成矿.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本区硅化、黄铁矿化、...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成矿集中区之一,研究区为该区最具代表性的铅锌-铜-钼-锡-银-金集中区.结合研究区成矿的地质等主要特征,将主要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系统划分为2个成矿系统.即晚古生代-中生代斑岩-热液成矿系统和中生代构造-热液成矿系统.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矿产类型、地质特征、成因等.总结得出研究区成矿规律为:① 从含矿地层上看,矿床含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系、侏罗系酸性火山岩及次火山岩;② 从构造控矿上看,复背斜轴部的虚脱带、北东向与北西向断层交汇处是赋矿的有利场所;③ 从成矿时代上看,印支期和燕山期是重要成矿阶段;④ 从找矿类型看,主要产出与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矽卡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可能发现其他新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6.
陈武  张寿庭  伦生平 《黄金》2013,34(2):16-20
杏枫山金矿床位于湘中白马山一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与古台山一新宁南北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是一典型的石英细脉带型金矿床。在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成分、成矿作用过程等分析研究,提出该矿床成矿模式。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青白口系高涧群初始矿源层的形成;第二阶段,区域深大断裂,变质作用阶段,金元素聚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沉淀、再循环,形成矿化富集层;第三阶段,多次岩浆活动,成矿热液形成,断裂构造活动,形成运移通道;第四阶段,岩浆活动,旧断裂复活,新断裂产生,金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魏永满 《甘肃冶金》2009,31(5):86-90
龙洞湾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处于昆仑秦岭褶皱区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海西地槽褶皱带中部。属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与武都弧形构造东翼的复合部位,即西成矿田东部,吴家山背斜的北翼,厂坝、李家沟两大型铅锌矿床的北西延长部位。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及成矿条件。文章通过对本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的阐述及矿床成因的浅要分析,认为变质热液充填交代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断裂构造是控矿、容矿的主要因素。矿床严格受接触带、岩石组合、角岩化带、北西向、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的控制,具有多成矿物质来源,多期次成矿等特点,指出矿床类型属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变质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沈家湾金矿位于秦岭泥盆系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的陕西凤太矿田之八方山-八卦庙矿集区南部,区内褶皱、断裂发育,且已发现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具有良好的形成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沈家湾金矿的主要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其找矿标志,为本区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彭涛  蔺思佳 《甘肃冶金》2017,9(1):56-59
哈拉郭勒金矿位于布尔汗布达山华力西一印支期钴、金、铜、玉石成矿带,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呈脉状,分布于石炭系地层的控矿构造中,具有强烈的围岩蚀变。通过对该区金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矿体成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