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20年,夏尔.爱德华和他的两个朋友创办了一本叫《新精神》的杂志。除了请了一些当时的前卫建筑师和艺术家写零星文章,杂志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他们自己写的,为了让作者显得更多,他们每个人都用多个笔名。这个时候,夏尔爱德华开始正式用勒柯布西埃这个笔名。5年间,..  相似文献   

2.
若冰 《中华建设》2014,(3):66-67
正美国人罗斯·金的《圆顶的故事》,如题所言,书中完完整整地记述了建筑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历史:建筑师皮卜,是如何以一人之力,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材料力学和静力学尚未被创造出来的情况下,没有使用拱鹰架,仅靠其在工程上的天赋和发明设计上的巧思,建造出了神迹般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到李允鉌先生的《华夏意匠》,这是本大部头的学术著作,但是真好看,读这本书,如同在漫漫岁月长河里快速掠过。与著名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比起来,《华夏意匠》的立意更高,从建筑讲到历史、人文,而且触角颇深,处处有作者自己独到的思索和心得。作者论及中西建筑的根本区别,认为源头还是在文化上。西方建筑是"神本",而中国古代建筑是"人本",讲  相似文献   

4.
柏寒 《中华建设》2010,(6):86-86
如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发表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消亡的起点,那么1972年现代主义建筑在后现代建筑师眼里就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 在这本书里,文丘里认为:建筑,如果真像维特鲁威所言:需要“实用、坚固、美观”的话,那么其本身就是复杂与矛盾的,二元对立的,体现着兼容的困难统一。现代主义建筑被他认为是“清教徒”式的——装饰、具象、传统均被定为罪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初学设计的学生往往苦恼于这样的问题:方案从何而来,又如何发展?这套青年建筑师"从"丛书按编者本人语,以"从X到Y"为线索,追问的正是这样一个问题:当初从什么角度介入建筑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这一视角是否得到过持续的聚焦、矫正、转向?或者更直接的说,这套丛书介绍某个特定的建筑师如何设计。《从风景到风景》,清晰简洁地概括了建筑师王昀的设计过程。这里所谓"风景",并不完全指自然环境中的山水人文,还指另外一种非现实的观念中的"风景",从风景到风景,指建筑师将自己意识中对于生活的理解、憧憬,利用建造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合上发黄的书页子,心中竟有一丝怅然。合上的不仅仅是陈老师的声声呼喊与身体力行的乡土实践,还有无人响应与践行的凄凉。刚开始的阅读是被那饱含激情的生动文笔所吸引,尽管对"钢筋水泥盒子"的强烈呼唤和对"大屋顶、小亭子"这些民族形式探索的绝对否定,让我一时有些无法接受,但当陈老师将现代建筑下"住者有其屋"的民主理想和工业化趋势展示在你眼前、所谓"民族形式"下的封建与殖民思想和背后的高费用一层层剖析出来时,你不得不对那样的嬉笑怒骂深表敬意。批判中时时流露出来的强烈社会和历史责任意识,也无怪乎西方人将其称为"中国建筑界的鲁迅"。之所以特地引用西方人的话,不是陈老师批判的以外国人的论证来撑起自己可怜的信心,而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不吃陈老师这一套。  相似文献   

7.
鑫畅 《中华建设》2012,(10):82-83
虽然笔者的研究并未打算对高密度而催生的建筑作某种特殊美学的最终解释,不准备担当陈述美学的角色,而是在面临如何建设城市的关键时刻寻找与探索高密度条件下的建筑应变和应对方法,并且希望找到化解城市生长所带来的高密度问题的建筑学策略。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却发现,正是这些所提炼和归纳的建筑学策略激发了建筑师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要读这本书,我想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大段大段的论述,极少的图示,枯燥无味的语言占据了绝大部分。与隈研吾的另一部名著《十宅论》着重于方法论不同,如果把他的书比作某种哲学的话,那么《负建筑》实际上用来阐述这种哲学的世界观。我们看到当代日本建筑师的书,往往有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但隈研吾的这本书,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因此不通过建筑就无法真正欣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汉宝德著)。西方人非常重视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其艺术价值在世界戏剧史中独树一帜。与它共生的演艺场所,也相应地按自己的传统发展,故而在世界建筑史中形成~种独特的观演建筑。  相似文献   

11.
若冰 《长江建设》2012,(4):76-76
最近对建筑和设计突然来了兴趣,这兴趣源自于对脚下这片土地和这座城市的不理解。在上海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但对于它,我所知其实是很少的,我也并不理解他们。理解,对我非常重要,理解与否意味着能否与其产生生命意义上的交集,而生命交集的集合体,即是生命本身,这个意义是不是不得不负担的。  相似文献   

12.
4月1日,青岛市政府正式发布《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该市的历史建筑认定、保护、利用和管理均作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让未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有了保护办法。尽管青岛的建制时间只有一百余年,但德占、日占时期留下了大量风格各异的优秀历史建筑,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因此,早在1994年,青岛就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然而,随着青岛老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历史建筑也大量遭到破坏、拆毁。虽然文保人士屡屡发出保护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杜衍 《长江建设》2010,(11):86-86
不到30年,中国成为了全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其城市与建筑最现实具象地反映了发展速度。作为一种应时的总结,上世纪末、改革开放30年纪念以及今年,全国各建筑院校都出产过一些进行当代建筑回颗的专业论文.然而.评论我们可见的历史总是很困难的.一直也没有针对这个过渡时期、逻辑清晰且带有批判的眼光的专著进入公众视野。直到“出口转内销”的《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14.
袁山 《中华建设》2011,(8):122-123
在这个建筑师越来越浮躁的年代,建筑师对国外理论往往任意模仿而不假思索,只有当我们看到粤、赣、闽地区的"客家围屋"、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云南的"一颗印"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5.
独角 《中华建设》2014,(7):54-54
正某些建筑理论已经要变成法国当代哲学了(对我来说),也就是晦涩难懂。所以这本书很厉害。它讲理论,深入浅出,容易读懂。而且讲明白了理论所面对的问题。日本作为亚洲地区发达国家,在当代艺术和建筑方面也处在领先地位。作为日本新锐建筑评论家的五十岚太郎先生,在  相似文献   

16.
正"让我们看这城市的风景,我们从此封闭在其中。堆积着一片铁匣子般的楼房,重重叠叠,甚至也有在路上快速行驶。身体之间的分离,正是分隔的普遍化的演出。在我们被召唤着走向生命终结的地方,在公墓里,这种布局形式达到了极点。"这是法国小说家索莱尔斯写过的一段话,在与建筑家鲍赞巴克的对话录中,后者满怀热情地重述。《观看,书写》收录了这两位法国当代philosophes(法语:智者,文化高人)关于文学与建筑的六次对谈。关于文学与建筑的微妙关系,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雨果在《巴黎圣母院》  相似文献   

17.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是美国建筑师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建筑史学著作,本书介绍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就其记录的建筑所处时代而言,笔者认为应属于"近现代建筑"范畴,然而为忠实原著,仍将其译作"现代建筑"。全书以时间为纵轴,以各流派为横轴,双向全方位解析现代建筑,第一篇为现代建筑溯源,清晰地概括现代建筑的产生背景以及前期活动。第二篇是全书的重点,详细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代建筑的历史,特别是它的起源,多数理论著作往往更着重形式与建构的技术,因而会把这个起点定在19世纪后半叶,比如佩夫斯纳的著作就明确论证了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威廉·莫里斯开始并于格罗佩斯最终形成。但  相似文献   

19.
悦然 《中华建设》2009,(9):98-98
巫鸿先生是当今华语世界艺术史领域最受关注的学者之一,他的这本《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在英文版出版伊始就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继而成为一本话题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0.
独角 《中华建设》2014,(8):52-52
我面前摊开的,是一本十七前年的旧书。估计这本书没有被人打开过,或是被压得太紧了,书页都已经粘连在了一起,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一点一点揭开。书里面只有两张是水彩画,剩下的都是素描和建筑图。我学过美术,一看就知道梁思成的水彩功力不错,素描虽然画的都是建筑,类似速写的那种,不过也很精细。至于建筑图,多数都是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