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燥后稻米食味值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蒸发前沿理论描述了稻谷干燥时其颗粒内部的传热传质规律 ,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求解。结合该解值用计算机模拟干燥时稻米食味变化的规律 ,经验证 ,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得较好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用来预测以不同工艺参数干燥后稻米的食味值  相似文献   

2.
方便米饭回生抑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便米饭回生抑制是改善其品质,延长货架期的首要因素,结合淀粉回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初步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品种,粳糯配比及添加剂对方便米饭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品种对方便米饭品质有明显影响,天津小站米所制产品回老值低,不易回生,且食味佳。配合25%的糯米,添加0.4%亲水单甘酯,0.8%β-环状糊精,所制产品回老值最低,不易回生且食味也较好。  相似文献   

3.
大米食味品质与其碎米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类型同一品种不同碎米含量稻米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米饭的食味品质感官评定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碎米含量越低,米饭的膨胀体积越大,大米蒸煮过程中米汤中的干物质越少;碎米含量高的大米蒸煮制成的米饭中米粒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均小于碎米含量低的米饭中米粒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但其硬度与黏性的比值较大;同一品种稻米中,当碎米含量超过5%时,碎米含量越低则米饭的质构特性与蒸煮食味品质越好;当碎米含量超过25%时,其食味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方便米饭回生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便米饭回生抑制是改善其品质 ,延长货架期的首要因素 .结合淀粉回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在初步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的基础上 ,主要研究了品种、粳糯配比及添加剂对方便米饭回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稻米的品种对方便米饭品质有明显影响 ,天津小站米所制产品回老值低 ,不易回生 ,且食味佳 .配合 2 5 %的糯米 ,添加 0 4%亲水单甘酯、0 8% β 环状糊精 ,所制产品回老值最低 ,不易回生且食味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真菌与化肥共施对水稻品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化肥施加与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的共同作用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分别对施肥条件下和不施肥条件下的水稻进行AMF接种,并在收获后测定稻米品质.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AMF接种降低了稻谷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对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化肥的施加提高了稻谷的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但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AMF接种和化肥共施改善了稻谷的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并保证了稻米中铁和锌的质量分数.AMF接种和施加化肥单独都不能显著改善水稻品质,但二者共同作用能够达到改善水稻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确定适宜米饭加工用中晚籼稻谷的关联性指标及其阈值区间,进而为米饭主食工业化加工用中晚籼稻的筛选提供参考。以湖北省产115份中晚籼稻谷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特性(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米汤固形物和碘蓝值及胶稠度)、糊化特性,以及米饭的食味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5项稻谷品质指标中,80%的指标的变异系数高于10%,表明所选样品处于不同的品质水平。稻谷理化及糊化特性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碘蓝值与多数RVA糊化特性指标间均显著相关,而其余4项理化特性指标(垩白粒率、垩白度、固形物、胶稠度)与RVA糊化特性指标间相关性则明显较弱,说明与稻谷理化特性指标中的其他品质指标相比,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碘蓝值与RVA糊化特性指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米饭食味与稻谷品质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稻谷的其他品质指标,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及RVA糊化特性指标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更强,因而更能反映出米饭的食味品质。利用稻谷品质指标与米饭食味特性指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求和法,以及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适应米饭加工的关联性指标为直链淀粉含量及衰减值。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将米饭食味特性分为3个等级,同时依据感官总评分的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米饭加工的稻谷样品,并确定出关联性指标的阈值区间为直链淀粉含量21%,衰减值≥1 450 mPa·s。  相似文献   

7.
碾减率对大米理化特性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碾白时间来控制糙米的碾减率,然后对其大米的理化特性与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食味品质的感官评分进行分析测定,以探讨碾减率对大米理化特性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减率的增加,稻米的粗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先快速减小后缓慢降低;大米吸水率、膨胀体积均呈上升的趋势;米饭的硬度和硬度/黏性降低,米饭色泽明显提高,饭粒的完整性降低;米饭综合评分增加,但当碾减率超过10.9%(粳稻)和12.8%(籼稻)时,米饭综合评分增加的幅度均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大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与其理化特性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大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主要是由其理化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和膨胀剂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水胶比等量取代55%水泥的情况下,单掺矿渣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值最小,双掺矿渣和粉煤灰时混凝土干燥收缩值略有增加,复合掺加硅灰时将显著增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复合掺加膨胀剂有利于降低干燥收缩值。此外,建立了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复合指数函数模型,该模型与实测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9.
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种粳米品种的对象,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理化性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经微波处理后脱支酶及α-淀粉酶活力明显下降,米饭吸水率,米汤pH值及碘蓝值,β-淀粉酶活力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糊化温度,最高粘度,最 ,破损值,胶凝值可溶性直链淀粉含中有升高;而总淀粉及人武部直链淀粉含量则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0.
与常用的玉米、木薯淀粉比较,用TermamglTypeLSplus高温α-淀粉酶作用糯、粳、灿等品种的稻米粉,以高产液相色谱测定其液化过程糖组分的变化,研究了米粉液化水解速度和程度的规律,以及“α-淀粉酶极限糊精”的存在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固定多组位移传感器方法,研究了单面干燥条件下不同硅灰掺量的混凝土试件距离表面不同深度处的收缩变形分布规律,同时采用埋置湿度传感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处的混凝土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内层的收缩和相对湿度降低明显小于表层混凝土;硅灰的掺加,能显著减小这种收缩变形与湿度梯度差。单面干燥条件下,不同深度层混凝土的收缩值与其相对湿度值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在达到相同湿度条件时的表层混凝土收缩值小于内层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稻米爆腰评价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水稻烘干实验得到的谷粒爆腰检测结果,研究了稻粒在不同的加工,干燥条件下的爆腰情况,探讨并提出了能够准确合理地评价不同程度的水稻颗粒爆腰的爆腰指数和能够科学地评价加工(干燥)工艺对稻米质量的影响程度的爆腰指数增量两上指标,还讨论研究了了爆腰指数与爆腰率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2种粳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稻米酶活力,理化性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经微波处理后脱支酶及α-淀粉酶活力明显下降;米饭吸水率、米汤pH值及碘蓝值、β-淀粉酶活力和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糊化温度、最高粘度、最终粘度、破损值、胶凝值及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升高;而总淀粉及全部直链淀粉含量则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米食味理化学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米食味的理化学测定,是对大米食味的科学分析和判定。本文从日本现有研究成果中,总结简述了日本有关大米食味理化学测定的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并介绍了它们的感观性检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大米食味的理化学测定,是对大米食味的科学分析和判定。本文从日本现有研究成果中,总结简述了日本有关大米食味理化学测定的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并介绍了它们与感观性检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流化床谷物干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了流化床干燥玉米的回归教学模型,并对所确定的流化床干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该模型能较准确的描述流化床干燥玉米时的干燥规律.此模型可为流化床干燥玉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化学势判据为依据,用热力学方法推导了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认为“物料表面水的蒸气压大于介质中水气分压是干燥操作必要条件”论点仅适用于物料温度与介质温度相同时,以熵判据为依据,用状态函数法推导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气流干燥过程进行了用分析,以聚氯乙烯和小苏打干燥为例,对干燥过程的各种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提出了干燥过程中计算Yong的方法和Yong效率的计算式,提出了聚氯乙烯和小苏打干燥过程的节能措施 和节能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蒸煮特性及其米饭的食味和质构特性的变化情况,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为原料,对其蒸煮品质、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进行测定,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年限的延长,两种稻谷的吸水率和膨胀体积均升高,籼稻膨胀体积上升趋势明显,粳稻膨胀体积上升趋势平缓;米汤的pH值、碘蓝值、固形物均下降,且下降趋势基本一致。总体上,米饭食味品质变差,其中,随着储藏年限的延长,感官评分均呈降低趋势,在储藏4 a时,籼稻谷有60%的样品达到轻度不宜存的程度,而粳稻谷有90%的样品达到了轻度不宜存的程度。质构特性中硬度、咀嚼性逐渐增大,籼稻黏着性呈上升趋势,粳稻黏着性下降,其他变化不明显。从主成分分析可看出,籼稻中的吸水率、膨胀体积、感官评分、碘蓝值、pH值在储藏过程中变化较为明显,粳稻中的感官评分、固形物、pH值、黏着性在储藏过程中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关联度、相关系数来研究稻米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将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