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可燃性粉尘进行场所划分与对易燃易爆性气体和蒸气进行场所划分一样,至关重要,本文将着重讨论粉尘危险环境的场所划分的基本条件及与气体和蒸气环境的差别。文中还要讨论区域定义逐渐趋向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过程、应用步骤,并用典型的例子加以说明。引言场所划分就是对可能释放可燃性物质的工厂的局部场所进行辨别,评定其扩展范围及易燃易爆环境所持续的总的时间及规定了各区域的标识。由此,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众所周知,在易燃易爆气体和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值的场所中,使用电气设备,具有引燃危险。为了保证准确…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美国危险场所的划分:在美国,危险场所被定义为危险的(被分类)特定区域以及可燃性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和飞扬物可能出现,达到被认为是危险量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粉尘爆炸的原理,分析了粉尘爆炸风险的评估及可燃性粉尘环境的辨识和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4.
可燃性粉尘的爆炸特性、分类及防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粉尘的特性、分类、行业分布以及可燃性粉尘危险场所的划分和发生爆炸后的危害.针对粉尘的爆炸机理及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采取了限制工业粉尘环境及煤矿井下的粉尘浓度以及采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等防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正确了解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以及粉尘危险环境等级的划分,以便正确选择粉尘危险环境电气设备,本文现将该系列标准GB12476·□—2000以及IEC相关标准介绍如下,并对目前应用中与现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中不一致之处做出对比表,并提出过渡实施办法,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粉尘防爆电气设计及设备选择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英 《电气应用》2005,24(11):162-165
为了正确了解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以及粉尘危险环境等级的划分,以便正确选择粉尘危险环境电气设备,本文现将该系列标准GB12476·□—2000以及IEC相关标准介绍如下,并对目前应用中与现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中不一致之处做出对比表,并提出过渡实施办法,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骏 《电气应用》2021,40(3):53-56
根据现行国内、国外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示例,研究了可燃性爆炸危险(气体或蒸气)混合物的分类方法,并提供一些数学计算公式和经验应用规则,对可燃性爆炸危险(气体或蒸气)混合物相对密度、组分类和爆炸极限等进行推导、计算,为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提供基础依据,并得出不是含有氢气的可燃性爆炸危险(气体或蒸气)混合物都应为ⅡC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依据火炸药燃爆特性,对研究国内外火炸药粉尘危险场所分类及设备技术规范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火炸药危险场所区域划分新理念,以及火炸药粉尘危险场所设备的防爆技术措施、要求和选型原则。  相似文献   

9.
产生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粉尘进行加工处理、运输、存储或包装的场所,均存在粉尘爆炸的危险。多数情况下,这类爆炸并不十分猛烈,但其发生的频度却比较高。在联邦德国,根据保险公司的统计,平均每天发生一起粉尘爆炸事件。有的爆炸也相当猛烈。在所有的粉尘爆炸事件中,约有四分之一发生在食品和饲料加工业(图1)。在已查明的粉尘爆炸源中,电气设备只占一小部分(图2)。当然,这也是正确地制定并贯彻了粉尘防爆电器标准的结果。一、粉尘防爆与气体防爆的对比粉尘防爆与气体防爆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一般情况下,利用目前已…  相似文献   

10.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标准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着重对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新标准(GB12476.1-2000和GB12476.2-2XXX)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粉尘的爆炸机理,国内外粉尘标准体系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热电企业大多采用6~50MW的汽轮机,75~220t/h的煤粉锅炉,除尘大多采用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在90%左右,且热电厂多建在城市的热负荷区域。由于除尘效率低,已不能满足当代环保要求。热电企业一般为地方性企业,经济效益较差,无力对除尘设备进行大的改造。以邵阳市热电厂为例,说明提高热电厂除尘效率的办法,并利用粉煤灰收集系统,实现干灰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油改煤锅炉吹灰器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我国电站燃煤锅炉吹灰器的运行状况以及优缺点,对旋风炉的特点和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对燃气脉冲吹灰器与其他类型吹灰器进行了经济性比较,提出在该厂锅炉油改煤工程中选用燃气脉冲式吹灰器可以达到运行安全可靠、布置简单、维护费用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研发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火力发电厂除尘设备历史,分析静电除尘的除尘效果受飞灰性质影响大,无法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布袋除尘的除尘效率高,但布袋阻力大,相对易损坏,消耗大,运维费用高,电袋复合除尘器结合了静电除尘和袋式除尘的优点,在提高除尘效率的同时,可降低运行成本。为此,论述了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发展进程、技术优势、型式、工艺流程、不同流派、运用实例,最后指出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挡风抑尘技术在火电厂煤尘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火电厂储煤场扬尘机理的分析,论述了挡风防尘技术原理和挡风抑尘网的结构组成,对挡风板开孔率、挡风网高度、遮蔽距离等影响削减风速、抑制扬尘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从环境影响角度对煤尘起尘强度、煤尘地面浓度进行了计算,并对挡风抑尘技术的节能降耗效果进行分析,认为挡风防尘技术适合西北地区火电厂的煤尘治理。  相似文献   

15.
王艺霏 《中国电力》2017,50(9):129-134
利用理论和数据分析找到影响脱硫系统协同除尘能力的脱硫系统参数,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并收集大量采用脱硫协同除尘技术机组的脱硫系统设计及运行参数训练模型。该模型量化了不同脱硫参数对烟尘脱除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将该算法模型集成至烟尘协同控制设计系统中,用于指导未来燃煤机组烟尘协同控制改造,解决脱硫系统烟尘协同脱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烟尘排放不达标问题。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大唐集团多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中,改造后烟囱入口烟尘排放浓度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实现了烟尘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燃煤锅炉是我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控制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环保重点,特别是粉尘的排放。因此需要燃煤电厂具备高效的除尘设备,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燃煤锅炉排放的粉尘30%是PM 10以下的“可吸入粉尘”,尤其是其中PM 2.5以下的超细粉尘,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有效治理燃煤锅炉烟气粉尘污染,是提高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沙尘对电力系统外绝缘电气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司马文霞  吴亮  杨庆 《高电压技术》2008,34(1):16-20,52
为了解沙尘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尘对空气间隙和绝缘子放电特性的影响,同时在沙尘模拟实验室进行了风沙对间隙击穿电压影响的实验研究。分析和研究表明:在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沙尘对空气间隙的冲击放电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阴极表面上的沙尘引起;沙尘对空气间隙及绝缘子放电特性的影响程度与风速、沙尘的带电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富煤缺水地区空冷机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而空冷凝汽器的积灰决定着机组能否安全高效运行,为此有必要研究积灰厚度与机组出力的关系。利用传热学以及换热器原理对积灰前后的换热系数进行推导计算,并根据某电厂330 MW机组的实际数据,给出传热系数随积灰厚度的变化关系,进而给出机组背压随积灰厚度的变化关系,最终得出积灰厚度对机组出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30 MW机组,空冷凝汽器积灰1 mm时,机组出力会减少1.4%。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中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阶段排放标准或要求对中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果,特别是超低排放。目前中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处于超低排放阶段,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烟尘、SO2、NOx三大常规污染物排放浓度实现了燃煤发电与燃气发电基本同等清洁。尽管如此,中国火电环保在CO2控制、常规大气污染物进一步减排、湿法脱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危险废物废弃脱硝催化剂的处置、非常规污染物的控制、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优化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提出了需要研发的重点领域及相应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燃煤电厂电除尘技术发展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燃煤电厂烟尘排放要求演变及排放特征,回顾了燃煤电厂电除尘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电除尘技术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展电除尘技术自主研发以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历经五十多年发展,目前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中国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及其实现“超低排放”的主流技术备受世界瞩目!电除尘器一直是中国燃煤电厂颗粒物控制的主流设备,可达到10mg/m3或5mg/m3的超低排放要求,针对高灰煤(Aar>25%)机组,配合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实现颗粒物排放浓度<5 mg/m3也是可行的。预计未来中国电除尘技术将向节能降耗、协同控制、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