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生物发酵高温豆粕制备大豆肽具有生产成本低、水解度高的特点。该研究以酶活力为指标,通过紫外诱变和遗传稳定性试验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菌株;以水解度为监测指标,采用该菌株发酵挤压膨化的高温豆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紫外诱变条件为20 W紫外灯35 cm处辐照4 min;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组成的优化:可溶性淀粉2.5%、MgSO40.04%、豆粕10%、吐温-80 0.5%;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时间44 h、接种量4%、菌龄21 h、摇床速度200 r/min、装液量30 mL/250 mL、起始pH 7.5,此条件下高温豆粕的水解度可达到22.86%,比优化前提高了8.34%。  相似文献   

2.
以高温豆粕为原料,以酶活力为指标,通过紫外诱变和遗传稳定性试验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的米曲霉诱变菌株;以水解度为指标,优化发酵工艺条件,进一步提高高温豆粕的水解度。紫外诱变条件为20W紫外灯35cm处辐照180s,得出最佳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和高温豆粕12%;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接种量9%、摇床速度160r/min和起始pH值5.5,此条件下高温豆粕的水解度可达到24.05%,比优化前提高了3.86%。  相似文献   

3.
筛选了降解豆粕的优良菌株黑曲霉X03.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固态发酵的最佳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1℃、粉碎后豆粕粒径为1.0 mm、小麦粉添加量10%、接种量为4%、自然pH条件下发酵48 h,发酵豆粕大豆肽转化率可达63.5%.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发酵型安梨果酒品质为出发点,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及对发酵用菌株进行筛选。方法通过不同榨汁方式、添加酶制剂及抗氧化剂对安梨汁进行预处理,以发酵周期、残糖、酒精转化率、透光率、酒体品质等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及发酵条件对安梨酒的影响。结果在制汁过程添加0.015%的D-异抗坏血酸钠可有效防止果汁褐变。用清汁发酵生产安梨果酒在酒体澄清度方面优于果浆发酵。发酵过程加入果酒专用酶制剂,可使发酵周期缩短1 d,酒精转化率提高2.32%,透光率提高4%。通过不同菌株在不同温度下发酵试验,确定酵23#为发酵安梨酒最佳菌株,发酵温度为25℃。结论以上研究为开发安梨资源开辟了新途径,为安梨的加工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罗非鱼下脚料和豆粕为原料,在加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发酵的前提下,添加中性蛋白酶。在单因素的基础之上,以水解度为响应值,对混合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中心复合设计,确立了最佳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1%,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53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31.94%,比纯菌种发酵提高4.7%。   相似文献   

6.
以罗非鱼下脚料和豆粕为原料,在加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发酵的前提下,添加中性蛋白酶。在单因素的基础之上,以水解度为响应值,对混合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中心复合设计,确立了最佳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1%,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53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31.94%,比纯菌种发酵提高4.7%。  相似文献   

7.
现代啤酒倾向于高发酵度、淡爽型啤酒,因此我公司近几年,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用酵母进行了优选,提高了啤酒发酵度,保持了菌种的优点,为保持质量稳定、降低消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发酵南瓜浆复合益生菌株,以南瓜浆为原料,分别选择8株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以活菌数、可滴定酸和pH值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活菌数最高、发酵能力最强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ICC21824和降酸速度最快、适应性最强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CICC20373,并将这2株乳酸菌以1∶1比例复配发酵南瓜浆,以活菌数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nhnken试验设计,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南瓜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g∶mL),接种量7.8%(V/V),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24 h。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菌发酵南瓜浆的活菌数为9.89 lg(CFU/mL)。  相似文献   

9.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性蛋白原料,本试验以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粉为原料,以蛋白质增加量、游离氨基酸增加量和水解度为品质指标,探讨了酶解初始pH值、料液比、酶用量和酶解时间对木瓜蛋白酶酶解发酵豆粕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初始pH6.5,酶用量3%,料液比1∶10,酶解时间1 h。在该条件下,酶解豆粕中蛋白质增加量为75.633 mg/g,游离氨基酸增加量为121.932 μg/g,水解度为0.033%。  相似文献   

10.
潘进权  刘玉婷  刘夏婷 《食品科学》2015,36(23):178-182
为探讨豆粕固态发酵同步制备多肽及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选用雅致放射毛霉AS3.2778为发酵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发酵工艺的若干因素,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由此确定了最佳的毛霉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豆粕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3%木糖、0.3% KH2PO4、0.1%吐温-80、0.39% CaCl2,含水量52.7%,初始pH 5.68,27 ℃发酵3 d。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毛霉发酵豆粕可实现多肽及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同步高效转化,其得率分别可达到16.1%与18.5%。结果表明毛霉固态发酵豆粕同步制备多肽及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果蔬乳酸发酵饮料菌种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发酵酸菜汁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杆菌编号为S1,经初步鉴定属于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scidophilus),对其生长特性研究表明,S1能在较宽的温度和pH范围生长,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为12h,用其发酵多种果蔬汁,均显示出良好的生长和产酸特性,且风味可口,是果蔬乳酸发酵饮料的理想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发酵豆粕产CLA及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CLA(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ANCLA01)为发酵菌株,研究其接种豆粕发酵后CLA的产量及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解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发酵豆粕中CLA的产量为65.093μg/g;经凝胶电泳分析,豆粕中7S抗原蛋白在发酵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但不完全,11S抗原蛋白降解不明显;发酵后豆粕中尿素酶活性由0.368 U/g降低到0.145 U/g,粗蛋白含量由44.15%增加到51.36%。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豆粕的效率,对发酵所用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种子培养基氮源、碳源、无机盐种类及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确定种子培养基组成为1%酵母膏、1%玉米黄粉、1%KH2PO4,培养温度36℃,其生物量、中性和碱性蛋白酶酶活较常规蛋白胨培养基分别提高210.10%、459.20%和67.50%。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对发酵培养基碳源量、接种量及温度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20%豆粕、2%玉米黄粉、1%KH2PO4、接种量10%,培养温度36℃,其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及多肽含量较仅含22%豆粕的培养基分别提高40.90%、28.60%和36.40%。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能够显著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豆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室保存的性能优良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筛选出高产苯乳酸的菌株,并利用该菌株对豆粕进行固体发酵,研究其对发酵豆粕的微生物、pH值、水分含量、粗蛋白、酸溶蛋白、总酸和苯乳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3株产苯乳酸的菌株,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为高产苯乳酸的菌株,其以3 g/L苯丙酮酸为底物发酵48 h时发酵液中苯乳酸含量最高为4.39 g/L。利用该菌株固态发酵豆粕3 d时,乳酸菌活菌数>109 CFU/g,霉菌活菌数≤10 CFU/g,大肠杆菌未检出;pH值降至4.5左右,水分、粗蛋白、酸溶蛋白、总酸和苯乳酸含量分别为36.78%、46.65%、10.51%、26.37 g/kg和424.02 mg/kg,发酵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固态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米曲霉、酵母菌、乳酸菌混合菌固态发酵豆粕。研究了发酵时间、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等对发酵豆粕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豆粕∶水=1∶1,起始pH值自然,米曲霉∶酵母菌=2∶1,接种量4g/100g,好氧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36h,乳酸菌培养液6mL/100g,厌氧发酵温度35℃,发酵周期72h。并对该条件下发酵后的豆粕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215-220
豆粕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均衡,是优良的植物性蛋白来源。然而,豆粕中大豆过敏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的存在降低了动物对豆粕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是限制其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中的主要原因。该文简述了豆粕中过敏原蛋白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及豆粕常用发酵方式,全面阐述了发酵对豆粕中过敏原降解、致敏性变化的影响以及发酵豆粕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高效利用发酵豆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固态发酵法生产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重文  黄岗 《中国油脂》2007,32(7):38-40
采用米曲霉(A3.042)和啤酒酵母混合菌株固态发酵法生产发酵豆粕,利用霉菌产生的多种酶系,降解其中的纤维素及蛋白质等物质,利用酵母菌合成菌体蛋白。研究了发酵料坯组成、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对发酵豆粕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最适温度28℃,发酵料坯组成100∶6(豆粕/麸皮),接种菌配比为1∶3(米曲霉/酵母),接种量6%,发酵时间为72h。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可达49.10%,比原料中增加12.1%。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从收集的30种酵母菌株中筛选出了能发酵大豆粉的优良酵母菌株,它有发酵时间短,产气能力强,能去除豆腥味的特点,用该酵母采用传统工艺发酵制作的含豆粉40%的大豆馒头,产品色泽金黄,口感细腻,无豆腥味,香气浓胡,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一株蜡样芽孢杆菌来固态发酵油茶饼粕,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降解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水量109.9%,温度31.1℃,接种量10.0%,发酵时间48.0 h,此时降解率达到76.04%。对比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结果显示蛋白质、黄酮、必需氨基酸等均显著增加,茶皂素、单宁、总糖等均显著下降。通过电子舌和风味分析结果,证明了油茶饼粕经发酵后苦味、涩味会显著减少;风味物质会产生明显差异,会新增3,3-二甲基辛烷、丙位庚内酯等风味物质。本研究在保证油茶饼粕兼具营养成分增加、有毒物质减少的特性时,实现了油茶饼粕的高附加值利用,为后期的饲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