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几年来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工作的实例,介绍了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和设备的配置以及火灾报警系统中的主要控制部分的实现方法。另外,还说明了探测器的配置和系统线路的敷设。  相似文献   

2.
在大型炼油厂内,高温机泵输送的介质温度超过自燃点,一旦泄漏,会即刻发生火灾并迅速蔓延。为了及时控制火情,防止火灾蔓延,在火灾泄漏点设置火焰探测器和快速自动灭火装置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这类火灾特点,将现场配置的推车式泡沫灭火器改造成泡沫喷淋自动灭火系统,并在泄漏点安装火焰探测器,同时建立火灾报警系统与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一旦高温机泵泄漏起火,火焰探测器可及时探测到火灾,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并启动泡沫喷淋灭火系统快速灭火,从而可以尽量减小火情发生后的火灾损失,阻止火灾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3.
浅析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本文主要概述智能建筑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计选配、消防联动设备的控制、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并提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其在联接界面上与智能建筑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火灾报警系统早期失效或灵敏度下降等问题,应用系统可靠性数字仿真原理,对火灾报警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建立起金通道火灾报警系统的失效树,并确定了可靠性数字仿真模型,编制了仿真软件,实例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经济,仿真结果与实际相符,在火灾报警系统维修期预测方面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与各火灾自动报警区域进行连接,以达到及时灭火、及时报警的目的.如果自动报警区域包含了多幢楼房,那么可以使用星型联网器将它们连接,形成1个主报警区、若干个副报警区的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强、灵活性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实时性高;主副报警系统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在各采油厂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讯协议无标准,通讯协议不开放,数据格式不统一,传输非标准技术层面的信息交换不畅通。通讯协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完成信息传输、确认及响应所必须遵循的法则,系统只有依赖完善合理的标准,才能实现系统组件间乃至更为广义的信息交互,从而完成扩展、优化系统的功能。目前,以多种形式的总线制为主流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到普及和推广,但国内尚无针对总线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的设计标准,由于技术来源不同(引进、合作、开发及仿制),其通讯协议的复杂多样引发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型原油储罐的自动灭火系统包括:①火灾自动检测装置;②火灾报警控制装置;③灭火水泵;④泡沫泵;⑤泡沫控制阀等。储罐的自动灭火控制过程是按程序自动进行的,即:在油库停电的情况下,由于设置了引擎泵和发电机组,其自动灭火系统仍可自动投运。1.火灾自动检测装置(1)火灾检测原理。当油罐发生火  相似文献   

8.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火灾报警系统,它采用无电检测和光信号传输,非常适用于防火防爆要求非常高的石油储罐区的防火预警。主要介绍了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其主要特点,并阐述了该报警系统在石油储罐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气田压裂作业环节火灾爆炸潜在风险点较多、火灾载荷大,初期火灾利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局限性强、效果差,同时很难依托社会消防力量的实际情况,结合压裂车组中有水源和动力源的有利条件,设计出一套现场应对油气田压裂作业环节初期火灾的消防自保系统。通过分析火灾规模及压裂车组各设备供剂能力,确定了消防自保系统的设计参数及供剂车辆,介绍了消防自保系统的配置和流程,通过现场测试,该系统完全满足油气田压裂环节初期火灾扑救。  相似文献   

10.
油气回收装置油气系统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洛阳分公司铁路运输部油气回收装置油气系统,运用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油气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含油气系统”概念的提出贵在系统思路的引入。系统思路就是将研究对象作为系统来研究,并分析其基本系统属性、结构和功能,进而对系统进行优化的思维原理。从系统思路出发,认为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应按照系统和环境的界面与关系、构成要素的分解及其系统属性的设定、要素属性在形成系统目的功能时的相互联系和秩序的综合、系统有效性的评价和再设计的步骤进行,体现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的系统思路之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有杆抽油系统的状态监控系统,是采用目前已经成熟的参数检测、无线传输、计算机等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状态监控等理论实现的,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维护、安全可靠等优点。该系统由实时监控终端、无线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组成。应用该系统能有效地提高采油井各种运行参数的实时综合监测及控制水平,使生产管理的各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油井工作状态,发现设备隐患及故障,并对油井状态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合油气系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比了“含油气系统”和我国学者提出的“成油系统”概念的区别。并针对我国广泛发育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特点,系统介绍“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含油气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含油气系统中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流体输导体系是含油气系统的一大基本要素。含油气系统强调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时,必须考虑烃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然后才能建立起流体输导体系的整体格架。论述了流体输导体系的研究流程,包括源岩分析、输导网络、流体势、异常压力以及流体示踪技术的研究等。并进一步强调了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流体输导体系的必要性,给出了流体输导体系研究在莺-琼盆地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苏建辉 《石油规划设计》2011,22(1):31-33,40,50
针对企业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集成问题,提出了基于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框架)的解决方案,以弥合长期以来企业与IT基础设施之间的鸿沟,从而支持企业快速灵活地变迁其业务流程,实现IT架构的灵活性和IT资产的重用。分析了企业CRM系统与ERP系统集成的背景,阐述了SOA体系结构,建立了SOA集成模型。介绍了SOA集成模型的应用案例。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CRM系统与ERP系统的集成问题。  相似文献   

16.
Energy system transformation in the electric energy industry encompasses a broad range of changes in how primary energy is produced, transported, converted, priced, and delivered to consumers. Minnesota Power (ALLETE) is responding to these changes by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like our EnergyForward resource strategy. EnergyForward describes the transition to a diverse and balanced generation portfolio that meets customers' desires for clean, safe, flexible, and affordable electricity.  相似文献   

17.
成油体系     
“成油体系”这一术语引起了石油地质学家的关注并且给予了不同的定义或解释。 Maggon(1987)首先给“成油体系”下了定义,强调了成熟烃源岩和相应的油气聚集之间的成因联系。对成油体系的分析是在盆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生、储、盖、运、聚、保的时空配置及其演化规律,并且是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单项研究。一个成油体系包括正在生油的生油洼陷、所有与其有关的油气聚集或显示,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和作用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成油体系”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定义、特征及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采系统效率基础数据单机管理影响生产管理分析的问题,提出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网络管理.搭建一个集厂、矿、队系统效率测试数据处理,审核,浏览,查询和计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平台,为机采井的节能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由抽油装置、井下抽汲系统等组成的智能软拖动抽油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管理方便的特点,能保证油井在合理流压下密闭生产。为进一步降低智能软拖动抽油系统的能耗,以百米吨液耗电为目标,建立了智能软拖动抽油系统能耗公式,利用图解法求出了软柱塞合理下入深度,给出了合理工作制度的确定方法。现场试验证明,此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20.
论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已被普遍应用于我国广泛分布着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但陆相层序地层学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探索。陆相层序地层学具有迥异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体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应采取宏观控制微观、微观反过来补充或印证宏观的思路,以钻井、测井资料作为点,连井剖面、地震剖面作为线,由多条线纵横交叉,从三维空间控制整个研究区块。通过对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剖析,探讨陆相层序地层几何学特征及动力学机制,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倡导一套适用于大多数陆相盆地的陆相层序地层学术语体系,以丰富和发展层序地层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