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加快川中北部震旦系气藏整体勘探进度,缩短建井周期,广泛运用PDC钻头+高效螺杆+优质钻井液体系等新工艺和新技术,给快速准确地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钻井新技术的要求,开展区域地层跟踪分析研究,形成随钻地层划分对比与预测技术,为高效、平稳地推进川中震旦系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地层超覆油气藏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总结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教训,加强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对该类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从地层超覆边界、储层预测、含油条带和油气运移距离等方面分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中的失利原因;指出勘探中确定精细地层超覆边界的准确位置和合理的部署原则,重视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考虑油气运移范围等因素,对于地层倾角不大、含油气高度小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尤为重要,可极大地提高该类油藏的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对延吉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层序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根据新的钻孔,露头剖面资料,建立,完善了延吉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层序,为地层划分对比,对盆地构造等方面的认识及油气勘探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陈爱民 《石化技术》2022,(8):140-142+167
地层对比是油气田勘探、开发地质工作的基础,目的是为了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具有等时性各级地层格架单元,清晰的地层对比能够为油气勘探指明方向,为钻井工程提供地质预告。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目前油气行业中常用的地层对比方法及对比步骤,并阐述了对比方法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5.
汤原断陷中生界地层及含油气远景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通过地震地层学研究,结合钻井,地球化学,油气显示的资料,并对汤原断陷及周边界地中生界地层分布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本区中生界地层气源丰富,是汤原断陷潜在的油气勘探目的层。断陷内部的中央隆起带和西斜坡逆冲背斜带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冀东地区中生界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申 《石油实验地质》1995,17(4):324-333
本文主要时冀东地区中生界进行研究.探讨了中生代地层的划分方案、对比关系和时代归属等,进而建立了地层层序,同时对其油气的形成和聚集条件以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油气勘探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地处名的“特提斯”含油气构造域的中段,是我国目前尚未进行过全面石油勘探但又寄予希望的油气新区。其中,羌塘盆地是中国特提斯域最大和最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章依据该盆地大量野外油气地质调查的实测资料和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与盆地模拟研究成果,根据盆地内油气显示与油源对比,中生代三套主力生油岩分布和背斜带发育特征及油气运移指向等,初步在羌塘盆地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中划分出了三个含油气系统。并对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形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这不仅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还将对中国特提斯域其它地区油气地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地经过长期勘探,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大规模的油气勘探,积累了丰富的钻孔资料。在研究盆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钻孔资料和地面露头剖面的对比,归纳了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岩性,电性及古生物特征,应用五个主要标志层和五个辅助标志层,将延长组、延安组地层按油层组进行了对比、细分,便于进一步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地层评价测井和测试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寿山 《试采技术》2001,22(3):22-25
地层评价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研究岩层地质物理特征和流体动态特征的关键环节,地球物理测井和产层测试是获得地层评价资料的手段,通过所钻穿地层的测井和测试,。确定油气层位置,研究储集层类型,油气水分布范围,储量丰度和地下流参流的物理特性,评价油气藏工业开采价值和高效开发方式,系统阐述了世界性地层评价测井和测试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促进作用,展望了将来发展动向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地层压力早期预测方法在泰国湾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压力在油气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缺井、少井的海上低勘探地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地层压力的早期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关键.D 区块属低勘探新区,尚没有钻井,仅有二维地震资料和小面积的三维地震测网.邻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较为深入,已经获得了油气发现,预示着D区块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此,利用三维地震速度谱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大港油田滨北地区构造圈闭不发育,相邻油井油气水相互关系予盾,滚动勘探开发方向难以明确。针对这一问题,在建立滨北地区地层沉积层序标准的基础上,利用精细地层对比及储集层横向预测技术,结合三维地震地层层序分析,预测7个隐蔽(半隐蔽)圈闭,并对圈闭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该区的进一步精细勘探指明了滚动开发的布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吉林油田研究院勘探研究人员针对地层对比界限模糊造成的对比网难问题,加大层序地层学研究力度,首次应用新技术测定沉积岩的年龄及深层地层划分与对比,解决了深层“哑层”时代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远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志立 《勘探家》1997,2(4):62-63
南方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工作,已历时数十年,对其勘探远景看法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能找到大油气田的“基地论”者,有的认为是能找到小油气田的“鸡肋论”者。作者归纳列举出它们立论石油地质学有利的依据6条,不利的依据5条,呈献于读者,以利于南方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的早日突破。  相似文献   

15.
用MDT测试技术研究油气藏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运用MDT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仪.可以获得油气藏的流体性质,油气、油水界面.油气层产能,高压物性.地层压力和渗透率分布等有用信息.介绍了MDT电缆地层测试技术测量原理、技术指标,并处理了油田实际测试资料。应用表明,MDT技术可快速评价流体性质.确定油气藏类型;该技术可用于勘探井和开发井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油气勘探过程中面临的地层对比问题对层序地层学理论及相关应用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基于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数据体的计算机解释技术,针对地震数据直接解释地层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并最终生成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数据体,同时在分析地层沉积体系方面可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在研究临清坳陷东部地区的层序地层关系时,将传统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2  
中国覆盖区海相地层(以古生界为主)勘探多年,勘探发现与预期结果差距甚大,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石油地质家对海相油气富集及分布规律的认识甚少。我国海相盆地与国外富油气海相盆地差异显著:①时代老;②有机质丰度低;③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④勘探目的层埋藏深;⑤油气藏保存条件差。必须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从新的角度加快研究3个基础理论问题:①成盆理论,要进行地球动力学和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地层样式及地层成岩事件研究;②成烃理论,要进行古生物学、古海洋学、古环境化学、沉积学、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研究,研究不能受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学说的束缚,有可能提出更适于我国古生代海相盆地的新成烃理论;③成藏理论,要揭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质体中的油气运移问题,建立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的物理化学场模型,并以动态平衡观点建立油气藏调整模型。(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8.
番禺低隆起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钻井、古生物、测井等资料,开展层序划分对比工作,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研究区等时地层结构的基本特征,阐明沉积层序的发育模式和控制因素,并对层序格架内地层圈闭的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不同演化阶段,研究区具有不同的沉积层序发育模式,其层序结构样式和沉积体系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断裂坡折带所控制,并由此在该区内形成3类有利的地层圈闭,对今后在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经过40多年来的勘探和研究,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发现了大量的地面油气、沥青显示和不同时代的古油藏,以及鄂西建南、黔北赤水等气田,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区.经油气资源评价,南方海相地层资源量(除四川盆地)近80亿t油当量.南方海相地层是我国潜在的含油气领域,研究表明,南方海相地层原始生油条件优越,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但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强烈,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南方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勘探技术和方法不过关是油气突破的最大障碍.应加强地震、非地震物化探技术方法攻关;发展综合勘探和油气综合评价技术;采用合理的勘探程序;重视发展天然气勘探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老资料,进行信息二次开发.逐步形成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开展以露头、井筒、地震资料为基础的沉积、层序地层研究,用海相残余盆地动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南方海相地层有利勘探目标评选.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已进入地层—岩性圈闭勘探阶段,对中国东部主要陆相断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特点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地层—岩性圈闭勘探具有如下特征:盆地分割性强,圈闭类型多;勘探潜力大,对技术要求高,认识周期长;勘探寿命长,有多个勘探高峰。虽然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和高成熟探区的勘探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该项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