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就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对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进行压裂裂缝监测、水驱前缘动态成像、套损检测、流体注入情况、油藏结构描述等在油藏实时特征描述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同时,对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的相对局限性、存在的相应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结合大庆油田微地震监测施工实例,重点对压裂裂缝和水驱前缘监测技术进行了说明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们讨论一种方法评估特殊的地震勘探作为延时监测项目的基础测量是否合适,并用它预测油藏声学特性的预期变化能否解释一个多次测量。我们的方法是从所选基础测量中,用实际估计的噪声产生一个模拟的多次测量。这个多次测量包含通过研究岩石和流体性能参数模拟的振幅变化,也是流体模拟器产生的结果。应用该方法能养活地震变化不能解释的多次测量补孔的风险。它也有助于确定可能补孔的合适时机。因此,该方法的价值是在定量解释之前评价数据质量。我们以中东油田为例,说明一个测量作为基础测量不太合适。另外,所列举的北海油田的例子,正是利用我们所述的方法来确定一个工区是否需要多次测量,以及可能多次测量的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4.
四维地震监测油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推移(四维)地震监测的最终价值是,针以示断变化的油藏条件改变开发和生产策略以显著提高采收率。四维地震基于一个相当简单的前提:比较相同位置,不同时间测得的两镒三维测量结果,以跟踪生产过程中的油藏流体运移动态。然而,将四维要领付诸实施并不简单,为了比较不同测量之间的差异,要求多次三维测量采用相同的采集和处理参数,且测量结果能精确地重复,如果测量的可重复性值得怀疑,那么就难以确切地判定观测到的差异是  相似文献   

5.
时间推移或凹维地震对油藏监测和改善油藏管理是很有用的。智能完井系统可从井中连续监测近井筒地层。未来的智能完井系统可包括井下高频震源和传感器进行主动和被动地震油藏监测。这样的系统具有可重复性和高分辨率,进行更敏感和详细的油藏观测和地层评价。用途包括监测气/水锥进时的气/液接触面的移动,改善油藏性质并使储层泄油最佳化。  相似文献   

6.
7.
西山窑油藏低孔特低渗储层开发过程中产能低、稳产差,采用大液量施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的蓄能压裂工艺方法,以达到扩大储层改造体积、增加流体渗流通道的目的;同时加入暂堵剂对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进行暂堵,迫使裂缝转向,避免单一主裂缝沿高渗通道延伸。蓄能压裂工艺方法是致密油储层改造的新探索,需要准确的压裂效果评价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被广泛用于致密油气储层改造效果评价,具有实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可以评价蓄能压裂工艺改造效果。对致密油储层三口井压裂微地震监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微地震监测可以有效识别压裂中天然裂缝影响、评价蓄能压裂工艺储层改造以及暂堵转向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8.
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维地震监测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海上油田的管理中,但陆上油田成功实例较少。本文在认真分析储层条件、油藏条件、地震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研究认为,岩石物理研究和可行性论证是实施陆相薄互层四维地震监测试验的基础;提高四维地震资料的可重复性是关键;叠前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是四维地震解释的主要发展方向;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现阶段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试验应首先着眼于稠油热采监测、注气或注CO2监测以及高孔隙未固结或固结较差的砂岩水驱开采监测。  相似文献   

9.
微地震压裂监测应在井中进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经过多年多次试验确立了水力压裂诱生微地震井中监测方法,我国刚开始应用此项技术,而应用比较多的是在地面进行监测.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典型微地震压裂监测试验成果、井中微地震压裂监测实例及有关的技术试验史料分析认为,微地震压裂监测应在井中进行.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地面监测不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诱生微地震波的原因,并建议引进和发展井中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地面测斜仪压裂监测技术和电位法水力压裂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油藏监测是提高边际油田的效益或延长老油区的开采期限的基本管理工具。以前2曾有效的常规监测方法(包括井下测量和生产测量)模拟油田模型生产动态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只能间接推断分支油流和未排出的油,且许多油井已经受以了早期的水窜和气窜这些奶是由于所采集的数据稀疏和不完整,以及模拟了地层的简化模型所致。对油藏的较详细的3D特征描述和对整个油田的流体运动和压力的观测将产生较可靠的及在相对各种油藏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储集层中无源井筒微震活动产生的原因是应力和压力的变化,这些微震活动被监测并中的三分量检波器串监视记录。微地震监测的应用包括测绘水力压裂处理时的裂缝范围、断层作图和协助恢复生产时跟踪气体或水前缘。微地震监测已有40年了,在最近10年中,因为现在许多服务公司都提供这一服务而恢复活动。80年代中期发表的文章,讨论了在进行水力压裂处理的同一井筒里,用放置的三分量检波器监视记录水力压裂。现代技术通常利用两口井:一口处理井和一口监测井,三分量检波器串放在监测井监视记录水力压裂。 为了评估水力压裂建模和水力压裂过程,必须知道已经产生的水力压裂的范围,包括方向、长度、高度和生长过程。微震压裂监测能够提供这种信息。通常用纵波和横波的到达时间及它们之间的时间差计算从监测井到微震事件起源点的距离。微震事件的方向由时距曲线计算。 监测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接收器、遥控系统和大量数据的自动处理。本文概述微震压裂监测过程的物理学、数学和不确定性,还讨论了解释方法和存在问题,举例说明了重要结果。特别是,微地震监测仪中的关键部分,有关速度模型的开发和证明,以及从8到12个三分量检波器的连续数据流中发现微震事件。每个单项事件都由事件定位器记住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它被装入事件档案并自动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也决定了事件位置的不确定性。最后,绘制在时间上与处理有关的全部事件以及监测井的所有的二维三维事件,水力压裂的生长过程就可以用裂缝的方向、长度、高度和生长历史来确定。所有这些关键部分都将在文中用例子说明。  相似文献   

12.
泛美地球物理公司(PanAmerican)日前与NanoSeis公司正式达成协议,由泛美公司负责窄光束扫描(NBS)微地震技术的商业化推广应用。泛美地球物理公司总部位于海峡群岛杰西市,为石油行业提供常规和3C陆上地震数据采集服务,以及浅水、大陆架地震,微地震监测、VSP等多种技术服务,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系美国EI330油田LF油藏四维地震监测的系列追踪报道。通过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石油工程资料,四维地震技术不仅可对储层几何特性作静态描述,而且能对储层内流体与压力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从而为科学管理与开发油气田提供了依据。目前的四维技术能使地下石油采收率提高到65% ̄75%。据估计,在今后5年内,四维地震市场将增加10 ̄30美元/年,预示了四维技术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15.
时间推移地震监测方法最近已经被作为一种直接图象显示纵向上及平面上随时间而变化的蒸汽分布方法引入Duri油田的油藏管理过程中。该方法是用三维地震反复测量的资料来获取因蒸汽驱引起的烃类油气藏声学特性变化。对所获得的地震图象信息进行处理、参数化并转换成相应的工程参数。本文则是通过绘制蒸汽驱早期吸汽层中的异常地震反射响应图来监测蒸汽流动的。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图象处理方法对地震反射数据和井眼数据进行合成来生  相似文献   

16.
17.
用微地震法监测压裂裂缝转向过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应用微地震法,全程监测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3口井、7个层(次)的压裂施工过程,监测结果与油田生产动态相符,取得了成功。监测中发现了有代表性的3种形式的裂缝转向机制:①对于不同因素控制的不同走向的两条裂缝,分别压开转向效果最明显;②对于同一因素控制下的裂缝,尽管初裂缝走向不同,但裂缝在延伸过程中仍转回原来的方向,由于起点不同,二者只是平行,并不一定重合;③同一因素控制下的裂缝也可能出现小角度转向,由于偏离的方向小,受到的转回原来方向的约束力也小,可以出现较长的、不同走向新缝。其中,以压开不同控制因素下的两条裂缝效果最好。总结监测结果,得出判定裂缝发生转向的3个标准:①监测到的裂缝走向、形态不同;②第二次压裂的破裂压力应比第一次压裂的破裂压力显著升高;③新裂缝与原来的裂缝不是同一条缝,观测到的裂缝高度也会有所差别。这些标准与实际情况十分吻合。图4表2参5  相似文献   

18.
微地震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 ,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与地震勘探相反 ,微地震监测中震源的位置、发震时刻、震源强度都是未知的 ,确定这些因素恰恰是微地震监测的首要任务。微地震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震源成像和精细反演等几个关键步骤。归纳起来 ,微地震监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 1 )储层压裂监测 ;( 2 )油藏动态监测 ;( 3 )识别可能引起储层分区或充当过早见水流动通道的断层或大裂缝 ,描述断层的封堵性能 ;( 4 )对于裂缝为主的储层 ,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成果的不对称性,为客观评价压裂效果提供依据,文中综合应用微地震监测、三维地震、录井以及压裂数据,紧密结合精细地质研究、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了54口水平井压裂的微地震监测成果,总结了导致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成果不对称的因素,取得如下认识:(1)导致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成果不对称的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因素、地质因素以及完钻井分布等三个方面,其中地质因素具体包括天然裂缝、断层、岩性变化、地应力等;(2)天然裂缝、缝长距离内的完钻井会诱导压裂裂缝转向,并沿着裂缝集中发育区和完钻井周围延伸,在水平井两侧形成不对称的微地震事件分布;(3)断层对压裂裂缝具有诱导和屏蔽作用,压裂裂缝沿着断面延伸,微地震监测事件呈面状分布,压裂裂缝无法延伸至断层另一侧,形成远离水平井的单侧分布;(4)纵向隔夹层、横向的岩性变化会对压裂裂缝的延伸起控制和封隔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压裂裂缝延伸甚至无法形成裂缝,形成微地震事件在横向和纵向的不对称性;(5)当水平井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不垂直时,微地震事件分布与水平段存在夹角,形成角度不对称。  相似文献   

20.
储层压裂微地震的3种监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压裂在油气田的开发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低渗透油气藏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压裂产生的微地震可提供裂缝扩展过程的重要信息,准确监测微地震对于评价压裂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介绍检测压裂微地震的3种主要监测方式:地面监测方式、井下监测方式和井口监测方式。阐述3种监测方式中传感器的布置特点,分析了计算微地震源位置的走时方程,讨论了3种监测方式的优势和缺点,最后对微地震监测的现场实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