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用自己合成的5种巯基化合物作为固体及附剂,对废水中的Pb^2+和Cu^2+进行吸附,并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5种巯基化合物的最大吸附容量。同时讨论了这5种巯基化合物的吸附容量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为合成高吸附容量的固体吸附剂打下基础。还发现了一种高吸附容量的固体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以稀土钇为金属离子,1,3,5-均苯三甲酸(BTC)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MOFs)。以噻吩/正辛烷作为含硫化合物模型油品,研究了Y-MOFs材料的吸附脱硫性能和吸附脱硫动力学特性,获得了吸附脱硫动力学方程和吸附脱硫等温线。结果表明,Y-MOFs材料在油/剂比为100和吸附温度为 303K的优化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吸附脱硫能力,吸附脱硫率为80.7%,吸附脱硫容量为30.7 mgS/g。Y-MOFs的吸附脱硫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方程为dqt/dt=0.007(31.97-qt)2。在液时空速在1.0 ~1.8 h-1范围,Y-MOFs材料对噻吩的穿透硫容在2.21%~1.80%范围。  相似文献   

3.
以稀土钇为金属离子,1,3,5-均苯三甲酸(BTC)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Y-MOF)。以噻吩/正辛烷作为含硫化合物模型油品,研究了Y-MOF材料的吸附脱硫性能和吸附脱硫动力学特性,获得了吸附脱硫动力学方程和吸附脱硫等温线。结果表明,Y-MOF材料在油/剂质量比为100和吸附温度为303K的优化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吸附脱硫能力,吸附脱硫率为80.7%,吸附脱硫容量为30.7mgS/g。Y-MOF的吸附脱硫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方程为dqt/dt=0.007(31.97-qt)2。在液时空速1.0~1.8h-1范围,Y-MOF材料对噻吩的穿透硫容在2.21%~1.80%范围。  相似文献   

4.
钴铝磷酸盐分子筛(CoAPO-11)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水热合成法合成了具有AEL结构类型的钴铝磷酸盐分子筛(CoAPO-11);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N2吸附等方法对CoAPO-11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合成胶液中的钴和磷相对含量为0<n(CoO)/n(P2O5)<0.3时,可合成出含不同骨架钴含量的CoAPO-11分子筛;当n(CoO)/n(P2O5)=0.3时,合 成的试样为一种新型钴铝磷酸盐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B,C型硅胶为固体硅源合成ZSM-5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测定仪、化学吸附仪对2种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并对2种分子筛制成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种分子筛相对结晶度均达到了90%以上,离子交换不会影响分子筛的晶相;以C型硅胶为固体硅源制得的分子筛(C-HZSM-5)的总比表面积为366.17 m2/g;当C-HZSM-5用于催化剂成分时,原料油转化率比以B型硅胶为固体硅源制得的分子筛(B-HZSM-5)低1.4个百分点,但丙烯收率高0.16个百分点;当C-HZSM-5用于助剂成分时,液化气收率比B-HZSM-5高1.52个百分点,丙烯收率高0.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ZSM-5分子筛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其已在催化领域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同时又因为分子筛孔径分布均一,其晶体孔穴内部极性较强,而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水和大气中绝大多数的有毒有害物质,是一种可再生、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新型吸附材料。以热活化的高岭土为铝源,通过增加合成凝胶中外部硅源的添加量来调节样品硅铝比,且在没有无机碱(氢氧化钠)的情况下,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在有机模板剂和晶种的共同作用下,高效合成自堆积ZSM-5分子筛,并将其用于CO2吸附。结果表明,较优的合成条件为:晶种添加量(w)3%,模板剂TPAOH,n(TPAOH)/n(SiO2)=0.3,晶化温度170℃,晶化时间2 h,硅铝比15。在该条件下合成的分子筛对CO2的吸附性能优于商品ZSM-5分子筛。  相似文献   

7.
固体超强酸TiO_2/SO_4~(2-)催化合成水杨酸异戊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水杨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固体超强酸TiO2/SO24-为催化剂合成了水杨酸异戊酯。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水杨酸/异戊醇(摩尔比)=1∶4,水杨酸用量0.2 mol,催化剂用量1.6 g,反应时间5 h,收率达94.6%。用XRD,N2吸附脱附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Cu/Ce-MCM-41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在吸附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不同Cu/Si比(Ce/Si比皆为0.01)的Cu/Ce—MCM-41分子筛,用于在常温常压下吸附汽油模拟溶液中的含硫化合物,结果显示吸附剂中脱硫能力最好的是Cu/Si比为0.02的吸附剂。XRD、FT-IR、比表面测定等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具有MCM-41典型的规整有序的孔道结构,并且合成的特定阶段加入超声作用,可以优化其结构从而提高脱硫率。适宜的吸附条件为常温常压吸附,剂油比为0.019,吸附时间为2h。另外,该吸附剂对分子尺寸较大的二苯并噻吩也有较好的脱硫效果,而且经过高温焙烧再生后,仍具有较高的脱硫容量。在芳香化合物竞争吸附的体系中,Cu/Ce-MCM-41仍然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说明所掺杂的金属离子之间可能形成了协同作用,从而使吸附剂同时拥有了较高的脱硫容量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S-N+I-成型机理合成带氨基的介孔SiO2,利用异丁酸为结构导向剂(SDA),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助结构导向剂(CSDA),通过氨基和羧酸基的电荷作用来形成。对样品进行低温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表征,用压力天平测量其CO2、N2吸附量。结果发现合成的材料有较高的CO2吸附能力,最佳吸附剂常温常压下CO2的吸附量为0.68mmol/g,CO2、N2分离系数为6.8,100℃下CO2可完全解吸,且经过多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基本保持CO2吸附特性不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将不同量的CuCl负载在MIL-101载体上制备了CuCl@MIL-101吸附剂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N_2吸附和脱附等方法进行表征,测试CuCl@MIL-101在101.3kPa、25℃下的CO、N_2吸附量,依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模型(IAST)计算吸附剂对CO/N_2二元混合气体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CuCl的负载加大了CO在CuCl@MIL-101上的吸附容量,其最佳负载量为4mmol/g MIL-101。在101.3kPa下,最佳CuCl负载量的吸附剂对CO的吸附容量由44.62cm~3/g提高到56.63cm~3/g,对N_2的吸附容量由10.88cm~3/g下降到4.38cm~3/g,提高了吸附剂对CO/N_2的吸附选择性,对CO/N_2的吸附选择性由79提高到200。CuCl@MIL-101在200℃、真空下可再生。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芴基锂、二氯二甲基硅烷和环戊二烯基钠为原料,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合成了茂锆催化剂[(C_(13)H_8)Si(CH_3)_2(C_5H_5)]ZrCl_2,总收率51%。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甲基铝氧烷活化,该化合物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每1 mol Zr)常压下可以达到10~3g/h,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1.0×10~4。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化工》2017,(4):96-103
硅基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径可调控、合成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通过对其进行有机胺改性、金属负载改性、离子液体改性、表面活性剂改性等多种方式的修饰和改性,形成的硅基复合材料在CO_2捕集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硅基改性固体吸附剂吸附CO_2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种硅基改性方法的优缺点。有机胺改性可分为浸渍改性和嫁接改性:浸渍改性具有操作步骤简单、CO_2吸附量大、能耗少等优点,但在用小分子胺改性时,存在吸附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嫁接改性具有稳定性高、胺利用率高的特点,但存在吸附量相对较少、能耗高的问题。金属改性和离子液体改性步骤简单,稳定性高,但其有效吸附量少。表面活性剂不仅改性方法简单,而且可有效提高CO_2吸附量,但二次加入表面活性剂会增加试剂消耗量。同时本文还指出了硅基改性固体吸附剂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初步展望了硅基改性固体吸附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愈发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减排已迫在眉睫。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中,固体吸附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吸附材料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吸附/解吸温度的不同,固体吸附剂被分为3类:适用温度为200℃以下的低温吸附剂,如碳基材料、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碱金属碳酸盐和胺基吸附剂;适用温度为200~400℃的中温吸附剂,如氧化镁和类水滑石衍生吸附剂;适用温度为400℃以上的高温吸附剂,如氧化钙和硅酸盐吸附剂。介绍了3类固体吸附剂的合成方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等)、二氧化碳的吸附容量和稳定性,以及改性方法等,并对固体吸附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实验以2-(2-硝基苯基)乙腈为原料,经取代、氧化、还原、酰化四步反应合成系列N-(2-(4,6-二甲氧基嘧啶-2-羰基)苯基)取代甲酰胺类化合物,其中目标物的合成条件温和,收率64%~95%,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认,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在150 g ai/hm2的剂量条件下,合成化合物无除...  相似文献   

15.
不同脱氮剂在大庆石蜡基基础油中脱氮效果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入脱氮剂除去润滑油基础油中的含氮化合物是提高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一种方法,包括酸碱脱氮、络合脱氮和固体吸附脱氮3种工艺,具体考察2种络合型脱氮剂在大庆石蜡基基础油中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脱氮剂A适合于重馏分基础油脱氮,脱氮剂B适合于轻、中馏分基础油脱氮,2种脱氮剂的平均碱氮脱除率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2(OH)(2,2’-bipy)2(BTC)·2H2O]n晶体,以此化合物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对模型油中的噻吩和苯并噻吩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噻吩、苯并噻吩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2.32%,1.20%;采用4A分子筛与吸附剂分层装填的方法可有效解决模型油中的溶解水对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用甲苯对吸附饱和的吸附剂进行再生,再生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概述吸附过程很早就为人们发现和利用。古代用新烧好的木炭,利用其吸湿吸臭,在人类生活中已有悠久历史。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利用吸附用以净化空气、处理污水等。1914年Saussure开始对吸附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后相继有Brunaner,Mantell等进一步对吸附加以研究,并把它看成是化学工程中一个单元操作。但由于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小,吸附剂耗用量大,使分离设备体积庞大,同时因固体的热容量大,传热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Fe),并用XRD和氮气吸附方法考察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比表面积,测试了材料在不同活化条件下的CO吸附容量。结果表明,活化后MIL-100(Fe)与不饱和气体分子CO作用力显著增强,250℃活化12h后,0.1MPa下样品的常温CO吸附量可达30.1cm3/g,而同条件下的N2吸附量只有3.9cm3/g,具有良好的CO/N2吸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稀土固体超强酸SO2 -4-La3 + /TiO2 为催化剂 ,苯乙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苯乙酮环乙二缩酮 ,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用于催化合成苯乙酮环乙二缩酮 ,催化活性高 ,可反复使用 ,反应条件温和 ,操作方法简便。当SO2 -4-La3 + /TiO2 催化剂用量为 1 5g(苯乙酮为 0 2mol)、苯乙酮 /乙二醇摩尔比为 1 /2、带水剂苯用量 4 0ml、反应时间为 3h时 ,苯乙酮环乙二缩酮的收率为 78 6 %。  相似文献   

20.
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通过调节铝源和硅源的比例合成了两种高硅铝比(n(Si)/n(Al)=100、500)沸石分子筛ZSM-11,采用XRD、TG和N2吸/脱附等方法对ZSM-11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分析,测试了样品在500 kPa下对CH4和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ZSM-11-500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吸附容量略高于ZSM-11-100,两个样品的CH4/N2吸附选择性均达到4.0以上,优于商业吸附剂水平。混合气体穿透模拟结果显示,ZSM-11具有良好的CH4/N2分离能力,且对于低浓度煤层气中CH4的富集纯化脱除N2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