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必松  高乃飞 《核技术》1994,17(10):601-604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退火和变形纯铝中的氢致缺陷。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充氢可以在退火铝中引入气泡、位错等.纯度较低的样品比较容易形成氢致缺陷.说明铝中杂质是氢致缺陷的成核中心。正电子湮没结果表明.随着充氮量的增加.退火铝的平均正电子寿命无显著变化.变形铝的平均正电子湮没寿命有所缩短:这一结果从实验上证实了充入铝中的氢以质子形式填充于缺陷中。屏蔽了缺陷对正电子的吸引或使缺陷内的正电子寿命下降.从而降低了正电子寿命方法对缺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方法研究了塑性变形镍(含0.01%杂质)的回复过程的特点及杂质在缺陷回复过程的作用和影响,计算了形变为10%的试样中的位错密度及形成空位团的有效空位浓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相结合,研究了纳米晶态材料Fe73.5Cu1Nb3Si13.5B9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急冷非品样品在480℃开始明显晶化,基体中析出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固溶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非晶漫射峰不断减弱,而晶态相的衍射谱逐渐增强。进一步计算对衍射谱的分离,给出了品化分数和非晶相平均原子间距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正电子湮没实验证实了约550℃退火时样品内出现以Nb、B原子为主的晶界非晶相,S参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与非晶相平均原子间距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4.
非晶态FeCuNbSiB系合金结构缺陷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郭应焕 《核技术》1995,18(1):28-31
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退火的非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和Fe73.5Cu1Nb1.5Mo1.5Si13.5B9的正电子湮没有寿命谱,配合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非晶合金结构缺陷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非晶合金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自由体积。正电子湮没有寿命随样品退火温度的变化曲线对应着结构弛豫,局域晶化和完全晶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铌酸钾(简称KN)晶体是一种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它不仅在激光技术应用上有广阔的前景,而且对晶体缺陷、结构相变等基础理论研究亦可提供丰富的信息。 制得的KN晶体常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认为这种颜色是色心引起的,建议用退火方法消除之。现在缺少一种简便的测量KN晶体色心浓度的方法。我们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量了:①无色、淡蓝、蓝色(化学成份相同)三种KN晶体的寿命谱;②同一块KN晶体退火(1000℃,10小时)前、后的正电子湮没谱。③同一块KN晶体辐照前、后的正电子湮没谱(辐照处理条件是,X光管电流200mA,功率12kW,辐照时间80min),测量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安利  岩田忠夫 《核技术》1993,16(10):588-590
采用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了1.45×10^20n/cm^2和3.10×10^17n/cm^2快中子辐照高纯单晶硅的辐射损伤及其退火效应。在343-1073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正电子湮没寿命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观察到氧-空位对和在高中子剂量辐照的Si中发现的双空位复合成四空位。正电子湮没短寿命成分τ1是晶格正电子寿命和氧-空位对捕获的正电子寿命的加权平均值,而长寿命成分τ2是双空位或四空位捕获的正电子  相似文献   

7.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新型永磁合金Mn-Al-C在500℃和550℃下的等温转变动力学过程和温热挤压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下图示出了在相应温度下正电子平均寿命随退火时间的变化。高温ε相和挤压样品中的正电子平均寿命分别用□和△标出。  相似文献   

8.
用正电子湮没寿命技术研究了非晶合金(Co_(0.85)Ni_(0.08)Fe_(0.06)Nb_(0.01))_(75)Si_(10)B_(15)的结构弛豫和晶化过程。样品取自觉42mm、厚0.035mm的快淬非晶条带,经X射线衍射证明是非晶态。样品在真空中不同温度下等时退火40分钟,处理后的样品在室温下进行正电子湮没寿命测量。同样样品在室温下进行热电动势测量,将结果和正电子寿命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正电子湮没技术用于等离子体喷涂的研究。测量了等离子体喷涂合金的缺陷以及缺陷的退火效应,观察到了正电子寿命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吴奕初  常香荣 《核技术》1995,18(1):24-27
采用X射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相结合,研究了纳米晶态材料Fe73.5Cu1Nb3Si13.5B9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急冷非晶样品在480℃开始明显晶化,基体中析出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固溶体。随着退火温度的高,非晶漫峰不断减弱,而晶态相的衍射谱逐渐增强。进一步计算对衍射谱的分离,给出了晶化分数和非晶相平均原子间距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正电子湮没实验证实了约550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了PbWO_4晶体退火处理前后缺陷的变化;发现氧退火后,晶体正电子寿命值τ_2变小,正电子捕获率κ增大,真空退火反之。并且PbWO_4晶体氧退火后发光主峰位从440nm移到485nm的绿光处,而真空退火晶体发射谱谱形并未变化。从不同退火处理对晶体的影响,提出了PbWO_4晶体中铅空位形成WO_3+O~-发绿光的发光模型。  相似文献   

12.
应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PALS)和正电子湮没符合多普勒展宽能谱(Coincidence Doppler broadening energy spectroscopy,CDBES)等正电子湮没谱学技术能从微观尺度上对聚合物-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杂化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添加量的增大,杂化膜中较小的和较大的自由体积的尺寸都减小了;杂化膜的正电子湮没符合多普勒展宽能谱显示,MIL-101(Material Institute Lavoisier-101)亚纳米粒子的加入使得正电子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 siloxane),PDMS)氧原子上的偏向湮没效应减弱,部分正电子与来自MIL-101亚纳米粒子中金属原子的电子发生湮没,表明MOFs加入改变了聚合物基体自由体积周围的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用正电子湮没实验研究PbWO4新型闪烁晶体绿光发光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PbWO4晶体退火处理前后缺陷的变化,发现氧退火后,晶体正电子寿命值τ2变小,正电子捕获率k增大,真空退火反之。并且PbWO4晶体氧退火后发光主峰位从440nm称到485nm的绿光处,而真空退火晶体发射谱谱形并未变化。从不同退火处理对晶体的影响,提出了PbWO4晶体中铅空位形成WO3+O^-发绿光的发光模型。  相似文献   

14.
国产Zr-Sn-Nb系新锆合金SZA-4和SZA-6是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包壳材料的主要候选材料,对其辐照性能的研究可为制备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辐照终端,在300 ℃温度下,用100 MeV的Fe束流对两种新锆合金包壳管材进行5 dpa剂量辐照。辐照前后的正电子湮没寿命测量表明:两种样品辐照前湮没寿命为Zr中单空位寿命,表明管材制备过程中最后的退火温度和时间尚未完全消除加工引入的缺陷;两种样品辐照后的正电子湮没寿命减小,分析表明这是由于辐照导致Fe在锆合金中重新分布,主要分布在bcc结构的β-Nb沉淀相颗粒与hcp结构的α-Zr基体之间具有开空间的相界,正电子被相界捕获,与周围Fe原子电子湮没,造成湮没寿命减小。  相似文献   

15.
用单能慢正电子束流作为探针,测量了P型Si中不同B杂质浓度的正电子湮没S参数和正电子能量的函数关系。在实验上系统地研究了正电子扩散长度和迁移率随半导体中杂质浓度的变化规律,观察到杂质的掺入不影响缺陷的开体积,但正电子在硅中的迁移率随杂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彭郁卿 《核技术》1994,17(12):760-764
综述了纳米材料与C60的主要结构特征,良好的物理性能以及使用正电子湮没方法的一些研究工作,如研究纳米材料的界面结构,热稳定性和压力效应,测量C60的正电子寿命,指出了用正电子湮没研究这两类材料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用慢正电子探针分别检测了P+注入和P注入Si(100)的两组样品。与基底样品相比较,注入样品中的缺陷导致了正电子湮没参数的显著变化。由湮没线形参数的变化拟合了两组样品注入损伤的深度分布、缺陷对正电子的捕获系数,讨论了P+和P注入损伤缺陷的差别和它们在退火过程中的不同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金属中正电子湮没寿命和金属的空位、空位团的体积的关系,利用密度泛函和交换关联能的局域密度近似,系统地计算了一系列金属中不同空位团的正电子寿命值。可以看出,正电子湮没技术是研究金属微观缺陷结构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王荣  黄龙  徐勇军  朱升云 《核技术》2000,23(6):359-362
用正电子湮没寿命技术研究2.4*10^15/cm^2和2.2*10^16/cm^2 85MeV^19F离子辐照GaP的辐照损伤及其退火效应。结果表明,高低两种注量辐照在GaP中产生浓度较高的单空位。在300-1023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正电子湮没寿命温度的变化。低注量辐照品在退火过程中有双空位的形成;而高注量辐照样品中观察到比双空位更复杂的缺陷形式,其完全被退火的温度比低剂量辐照的高250K。  相似文献   

20.
许桂琴  张桂林 《核技术》1993,16(6):344-348
利用穆斯堡尔效应、X射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了γ辐照对Fe_(78)Si_9B_(13)非晶合金退火脆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退火阶段,γ辐照能延缓拓扑短程序结构弛豫过程,从而使脆化温度提高了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