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门厅改造拔柱的需要,提出了采用托换梁和外包混凝土围套加固支承柱的处理方案,介绍了托换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及施工要点与构造措施,介绍了最后拆柱时的施工要点与技巧.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托换结构方案经济适用,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可供类似工程改造加固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宜昌江南500 kV变电站500 kV构架是我院设计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全联合构架,其结构布置在贯彻典型设计的基础上,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将出线构架柱采用单杆柱代替常规的A型柱,中间构架柱采用A型柱,出线构架通过母线构架梁及主变进线构架梁与中间构架联合在一起,形成全联合受力体系.本文重点论述了其结构受力特点及结构方案、荷载组合、计算结果分析、杆件选择、节点设计等,并和常规500 kV构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较为合适的500 kV全联合构架结构型式,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造价低、施工简便快捷等特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工程中常用的单肢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单层砖柱厂房的震害情况、结构体系的选择、抗震设计原则以及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工程实例计算比较,论述了在工业厂房抽柱框架中应用斜向加腋梁构件的应用特点及斜向加腋梁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提出了斜向加腋梁结构的具体构造要求及节点详图。  相似文献   

6.
基于花瓶墩的受力特点,研究柱式花瓶墩和实体花瓶墩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要点,依托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工程进行该结构的工程应用,验证花瓶墩计算方法的工程适用性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斜屋面结构在民建和公建中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先通过对斜屋面和斜梁的计算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PKPM中斜屋面结构建模方法,探讨了斜屋面结构设计方法.斜屋面斜梁的存在,会对框架梁柱体系的内力和刚度造成影响,应采用弹性膜算法和总刚分析方法进行斜屋面板的计算.结合工作实践,总结斜梁和斜屋面计算和设计要点,并介绍了使用PKPM进行斜屋面设计时,从斜屋面板,屋面梁,到框架柱的构造措施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州工业园区市场大楼为大跨度,局部重载多层结构,体形复杂.结构采用钢梁,有效提高了建筑净高.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有效地提高了结构刚度,并满足建设工期要求.重点介绍了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玻璃幕墙顶部水平荷载的传递路径设计,以及局部膜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民用建筑托梁拔柱加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托梁拔柱技术在民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采用3种不同的托梁拔柱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点及相应的构造措施,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钢结构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技术日益成熟.为了不断提高钢结构工程的制作技术,根据青岛开发区国际贸易中心钢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结合其制作过程中的加工工艺,介绍了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主体——大型圆管柱在制作中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重点阐述了圆管柱的制作、组装、焊接等方面的要点,提出了一些加工过程中的建议,对其他相同结构形式的钢结构建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某办公楼原为20世纪80年代初兴建的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受业主委托,在不能对基础作加固处理的前提下,将原5层办公楼改造为12层的高层办公楼.设计将3层楼面以上部分全部拆除,保留3层楼面以下结构,并对3层楼面以下框架柱、梁采取加固改造措施.采用钢结构在3层楼面以上加建10层,并在3~4层做了钢结构支撑转换层,将下部6 m柱网转换成上部钢结构4 m柱网,完全满足了业主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现行规范对标准的钢框架和门式钢架的计算长度系数均有相关规定,钢结构建筑物因功能需要在底层经常无法加设支撑,形成一种类似框架和门式钢架混合的结构形式,如果直接采用规范推荐的方法很难计算出此类非标准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通过研究底层无柱间支撑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问题,确定了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钢柱计算长度系数与规范不符的原因.结合算例用有限元法和规范法分别计算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其结果满足设计精度要求.提出了针对此类非标准结构实用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pushover方法对单角隅撑支撑铜框架在三种罕遇地震烈度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得出该结构在不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及抗震性能点,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定;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依次出现在隅撑、斜支撑及框架梁上,从而可以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避免了框架柱遭受破坏,符合“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轻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是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宜工业化和模块化生产的新型结构体系。该体系中的轻钢次结构能增大混凝土主结构的抗侧刚度,采用只考虑主结构的简化模型进行设计分析时,可采用周期折减系数来考虑这种影响。推导了2层或3层轻钢次结构抗侧刚度以及轻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在混合框架试验的基础上,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轻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的精细化分析模型和简化分析模型,试验结果和模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验证了轻钢次结构抗侧刚度和混合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轻钢骨架住宅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轻钢骨架住宅的特点,通过分析概念设计、结构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对轻钢骨架住宅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我国轻钢骨架住宅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用动力分析软件对带偏心钢支撑钢筋砼二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单元模型建立时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轴力与弯矩的相互作用.钢筋砼模型为三折线,钢支撑用非对称双线性模型.从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知,X-型支撑和K-型支撑有较小的位移、速度和柱剪力.偏心支撑框架有2个途径传递地震反应:柱和支撑与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消除防屈曲支撑在强震后留有残余变形的弊端,本文针对一种新型支撑构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钢框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残余变形等地震响应均明显小于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钢框架,尤其在残余变形方面,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基本消除了结构的残余变形,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罚函数对单跨铰接变截面门式刚架的优化截面尺寸和内力对节点螺栓、端板设计的影响分析发现,优化设计强调了刚架腹板高度的利用,且有效地改善控制截面内力的合理分布。但端板厚度用目前我国现行的CECS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设计时,由于必须保证其厚度大于16mm,致使不能有效地减少端板用钢量的投入。如果采用EUROCODE3欧洲钢结构规范,则在刚架优化设计条件下,节点端板用材的节省效果将是明显的,在文章的算例中,C,B两节点的用材是传统设计条件下的80.78%。随着端板设计厚度的合理减小,还可以改变节点在反复荷载下的滞回曲线,有利于结构的抗震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在下一轮的规范或规程制定时,注意吸收国外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轻钢结构中,压型钢板由于在其自身平面内具有较大抗剪能力,对主体结构具有明显加强作用,提高了结构的空间整体性,即压型钢板对主体结构存在明显的蒙皮效应。介绍了国内外对蒙皮效应的研究概况和蒙皮效应作用的机理、影响蒙皮效应的部分因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分析轻钢结构支撑体系对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和场地土条件下的抗震性能影响,并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支撑以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方法利用同济大学MTS多高层设计软件,采用楼盘平面布置中的一个单元,建立H型钢框架支撑体系模型,计算出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和上部结构的平均用钢量.结果在7度第1、2、3、4类场地土条件及8度1、2类场地土下适合布置柱间中心支撑以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控制结构的侧向变形;8度3、4类场地土条件下不适合布置中心支撑宜采用偏心结构支撑以提高结构的耗能吸能能力.结论在多层住宅应布置支撑以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并当横梁刚度不大时支撑采用十字交叉支撑,当刚度很大时,宜采用人字型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