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下提出的核心发展路线,以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作为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其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完成水土流失与治理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双重任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化,使得小流域内的环境景观最美化,人与生态和谐共处,实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本质目标。文章从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作为切入点进行讨论,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其他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具体工程关系,确定了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监测方面和验收标准等等,对提高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合阳县地处陕西东部的渭北高土高原,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3%,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文章主要阐述了合阳县大峪河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及危害,探讨了其水土保持的生物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的资源占有量少,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环境及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土流失现象的持续加剧是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最直接的体现,面对着这种生态恶化的现象,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不断采取措施,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承受能力,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希望能够有效遏制我国水土流失的恶劣现象,提升我国的水土保持能力。文章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为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是我国正在面临的环境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实践证明,我们要想实现长期的生存发展,必须要做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适时介入水土保持,避免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水利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危害,对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水土保持建设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逐渐加快,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治理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从而实现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从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特点、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0-2003年,经过4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车家沟小流域内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土壤侵蚀总量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和全面健康发展。总结了车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建议:加强水保队伍自身建设,增加治理经费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正确处理生态、生产、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加大管护力度,确保治理成果早日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7.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黄河下游造成河道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针对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是开展拦沙坝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这些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评价采用"3S"技术,运用生态机理和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已经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该成果可以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技术依据,并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比较严重的问题,给我国的经济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水土保持生态一词代表了中国治理水土流失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同国际水土保持理论相适应的,适合我国特色水土保持国情的。同时作为一种复杂的水土保持建设,其具有很大的普遍意义和独创性。作者就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出探究,希望能够给水土保持建设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规律,监测、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水土保持核心业务主要包括生态建设、预防监督、水保监测和项目管理四部分。业务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小流域"为管理单元,"流域"和"行政"两种逻辑的管理贯穿整个业务。本研究基于GIS、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对水土保持核心业务管理系统的系统框架、构建方法和技术路线等进行探索分析,并从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设计。研究的成果是建立了省级水土保持核心业务管理系统框架体系,直接应用于北京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为全国省级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兆林小流域属2010年度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土地利用结构达到优化,走上了"以林为主,农牧并举,全面发展"的新路。其主要经验是:治理目标明确,措施布设科学,水土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大物博,地形情况复杂,山区、丘陵区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合理开发,造成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受损害地区不断增多。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不仅不利于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也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小流域综合治理又可以称之为流域管理、山区流域管理等,文章主要探究的就是有关小流域治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人类生活环境的不断下降。近些年,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导致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始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不断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改善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文章从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情况出发,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生态系统漏洞,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出现水土流失、物种减少,以及一系列自然灾害,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针对我国有关水土流失的地区进行阐述和建议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做好水土流失修复工作,可以极大改善地区性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水土保持,稳定和发展环境生态系统,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发展过程中因为大量伐木以及过度开采等出现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对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水利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视,更为深入的研究水土保持措施,争取通过良好的水土保持管理进一步推动水利行业的持续发展。文章对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逐渐完善,增加项目建设区的植被覆盖度,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把预防监督放在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在引基础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既可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又能从源头上控制住人为水土流失,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既经济,又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水土保持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水土保持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普 《染整技术》2015,(4):250-251
大冲河小流域是德庆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小流域之一,区内崩岗林立,沟壑纵横,是华南地区崩岗多发区之一。流域内水土流失呈现出"点状分布、面状流失、线状危害"的特点。针对这种水土流失特点,大冲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突出重点,以点治面,控面减线,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的模式,以形成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营造一个安全、生态、经济型的小流域。这种模式的实施能使水土流失得以控制,土地利用类型趋向合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地区因为自身生态较为脆弱,小而多的各类采石场虽然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正面影响,但也因为生产过程中持续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通过讨论采石场的典型水土保持措施布置,为采石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国家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大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工作,各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做法。霍山县通过历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积累,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效。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治理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任务内容,它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也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小流域治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和治理,为此,应当采用积极有效的模式和具体措施,以更好地提升小流域治理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河流环境治理方法。通过分析当前河流的环境问题,包括水质和水量下降、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技术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