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入套密度指标作为住宅省地控制的重要策略,阐述其控制性与描述性意义;通过建立套密度与容积率结合的"R&T"数学模型,明确此控制模式的适用范围、方法及意义;并比较净套密度与毛套密度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工程机械在检修中经常要把套镶入座孔中。套对座孔一般为过盈配合,在常温压入或打入,会使套内孔收缩。为保证套与轴的动配合间隙要求,须适当加大套内孔,其加大量就是套镶入座孔中的收缩量。套在常温镶入座孔后金属晶格变形很小,其密度变化不大,对收缩量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套镶入前后断面积应该相等。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7)
<正>肉仔鸡的管理分前、中、后3个时期,要想做好肉仔鸡的管理,需了解并掌握雏鸡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卫生条件。在这些管理条件中育雏的温热条件是至关重要的。1.饲养密度肉用仔鸡适合于高密度饲养,但究竟密度多大为好,要根据鸡舍的结构、通风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例如通风条件好密度可高一些,通风条件差密度可低一些,寒冷季节密度可大一些,温暖季节密度可低一些。前期饲养密度则  相似文献   

4.
住区空间形态及模式类型划分与密度特征相关,家庭能耗产生的空间碳排放与密度分布有着逻辑对应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和能耗行为等因素对家庭生活能耗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有关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之间的相关研究尚需更多实证案例。本文以上海曹杨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问卷数据来估算54个小区样本的家庭能耗人均碳排放值,并对住区密度指标与碳排放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回归分析结果看,曹杨新村的家庭能耗消费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等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家庭人口规模具有主导作用。在密度指标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中,家庭能耗碳排放在物质密度与人口密度指标中分别具有区段波动性特征,通过进一步分析密度与碳排放影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逻辑对应关系,研究得出不同密度区段条件下的住区家庭能耗碳排放差异是居民家庭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等相关社会因素叠合作用造成的。因此,判断住区是否"低碳"首先当明确密度区段的选择条件,结合本国国情、地区发展条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来引导未来住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是否掺0.1%的引气剂时无机保温砂浆的性能,并通过线性回归拟合,研究了无机保温砂浆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与堆积密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由相同原材料配制的无机保温砂浆,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与堆积密度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在已知堆积密度的条件下,可利用拟合公式推算出干密度、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可通过控制无机保温砂浆的堆积密度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6)
<正>1插条密度插条密度对苗木质量、产量的影响,在播种育苗中已作了较详细的讨论。苗木的数量与质量存在着矛盾关系。为保证壮苗丰产,研究插条密度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生产上插条密度差异很大,多数是太密。从1980年代初以来,为培育大苗壮苗,育苗密度已向小密度方向发展。插条苗因苗期生长快,向稀的方向发展更为明显。插条育苗的密度表现在株行距上。株行距的大小因树种气候、土壤、作业方式及使用的工具等条件而异。由于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7.
《砖瓦》2017,(10)
首先说明JGJ17—2008规定的不同干体积密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体积平衡含水率为一定值3%,则其质量平衡含水率与干密度呈反比。而科学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干体积密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质量平衡含水率相等,而体积平衡含水率与干密度呈正比。因此,JGJ17—2008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不合理,按此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理论和设计计算值亦不合理,应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8.
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靖  程彬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0):1591-1592
利用高速离心机法测试了在不同温度和密度条件下的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基质吸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基质吸力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密度、基质吸力与含水率之间符合幂函数的变化关系。最后推导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温度、密度、基质吸力对含水率影响的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拟合公式,可以用来直接计算不同温度、不同密度和不同基质吸力条件下的非饱和黄土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说明JGJ17—2008规定的不同干体积密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体积平衡含水率为一定值3%,则其质量平衡含水率与干密度呈反比,而科学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干体积密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质量平衡含水率相等,而体积平衡含水率与干密度呈正比。因此,JGJ17—2008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不合理,按此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理论和设计计算值亦不合理,应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2)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生产中水资源不足和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秋覆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对比试验,研究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获得半干旱区秋覆膜条件下最适宜的播种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半干旱地区秋覆条件下马铃薯的最适密度为3500株/亩。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行研制的三向膨胀仪,以南宁灰白色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三向膨胀率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浸水后,膨胀速率可分为快速膨胀、缓慢膨胀、趋于稳定三个阶段,6 h基本完成膨胀,竖向膨胀率大于横向膨胀率,两个横向膨胀率大致相等;横向膨胀率与竖向膨胀率的比值R_0随着干密度的变化而不同,变化范围为0.61~0.82。在相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R_0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膨胀土干密度越大,各向异性越弱;相同含水率条件下,膨胀率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越大,竖向膨胀率随干密度的变化速率越小;相同干密度条件下,膨胀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干密度越大,膨胀率随含水率的变化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支持,造成路网密度出现结构性的不合理,本文基于厦门市现状路网条件,借鉴国内外城市路网密度的发展经验,结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目标,提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功能区和不同等级道路的路网密度控制指标,以便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与路网密度。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我国居住区规划中最常见的组团布局形式,抽象出五种居住组团的基本模式,在计算机上建立各自的数学模型,编制出不同日照、朝向和层数条件下建筑密度的计算程序,绘制出密度与层数、朝向及日照之间的关系线,并提出了各种层数在不同日照条件下可能达到的密度范围,供居住区规划及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非饱和原状和重塑Q3黄土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非饱和 Q3 黄土渗水特性,设计一套原状黄土取样设备,取得大尺寸原状竖直和水平土柱各 2 个;并制备 5 个干密度不同的重塑土样。对 9 个试样进行水平土柱试验,用 TDR 水分计和热传导吸力探头分别检测土样不同断面处的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试验结果表明:土中裂隙的走向和干密度对入渗率均有影响。对于原状试样,浸水前期竖直试样入渗率要大于水平试样,湿润锋超过 50 cm 后,竖直和水平试样入渗率几乎接近一致。竖直与水平原状试样的非饱和扩散率主要差别在饱和度低于 0.6 的区域,饱和度高于 0.6 两者扩散率差别不大;对于重塑试样,低饱和度区域干密度对扩散率影响要大于高饱和度区域。同等干密度和含水率条件下,低饱和度区域重塑试样非饱和渗透系数大于原状试样;而高饱和度区域原状试样非饱和渗透系数大于重塑试样。取样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同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5)
<正>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材种的价格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某一值时达到最大,其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上蓄积量逐渐减小;林分密度越大,林木直径的平均值越小,单株材积也就越小。林木个体或群体生长与林分密度紧密相关的现象,反映出林分密度对林分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作用,称为密度效应规律。一、造林密度确定的密度1、根据配置方式确定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9)
<正>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材种的价格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某一值时达到最大,其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上蓄积量逐渐减小;林分密度越大,林木直径的平均值越小,单株材积也就越小。林木个体或群体生长与林分密度紧密相关的现象,反映出林分密度对林分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作用,称为密度效应规律。一、造林密度确定的密度1、根据配置方式确定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17-2008规定,不同干体积密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体积平衡含水率为一定值3%,则其质量平衡含水率与干密度呈反比。而科学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干体积密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质量平衡含水率相等,而体积平衡含水率与干密度呈正比。因此,JGJ17-2008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不合理,按此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理论和设计计算值亦不合理,应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1):19-22
本试验主要研究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主要性状表现,选用‘XY696’、‘同力11号’2个品种,旨在找出玉米种植密度和玉米品种最佳耦合度,制定高产栽培技术、为玉米栽培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品种的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XY696’、‘同力11号’2个品种为主处理,密度为副处理,设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9万株/hm2、10万株/hm2,旨在确定2个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最佳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条件下,由于单株的营养面积大,通风透光条件好,光合速率高;高密度条件下,由于单株的营养面积小,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光合速率低;2个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6万~9万)株/hm2范围内,玉米农艺、产量指标呈正相关,密度达到10万株/hm2时,玉米农艺、产量指标呈现下降趋势。2个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最佳耦合度为(8万~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卢治国 《四川建材》2010,36(5):87-88
依据施工条件设计了钢筋混凝土套箱,利用钻孔平台循环下沉,通过封底混凝土浇注和承台施工,套箱壁与承台结构形成整体,套箱顶修筑可拆除砖砌围水墙体,解决了承台水下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浮床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最优种植密度,在室外条件下选取有观赏价值和绿化作用的植物绿萝作为浮床植物,以自行设计组装的生态浮床作为植物载体,对由湖水加一定量营养元素配制的富营养化污水进行为期39 d的处理,考察植物生长情况和对各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溶解性磷(DP)、TN、TOC、电导率(COND)的下降率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种植密度越大,植物质量增加比例越小、水箱内叶绿素a(Chl-a)浓度和藻密度越小; Chl-a浓度与藻密度变化趋势一致,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为3. 13 g/L,对TN、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6. 8%和84. 6%,种植密度过高,处理效果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