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泓汐 《城市建筑》2014,(17):43-43
我国人口众多,居住类建筑的设计在建筑行业工作任务中占得比重很大。本文以熙水东岸规划为例,介绍了笔者在设计时的一些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城市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反映深层的城市结构。分析了我国城市中5类典型住区的居住密度特征,包括传统住区、低层低密度住区、低层高密度住区、多层住区、高层住区。具体分析了各类密度住区的居住形态特征,为城市规划中地块开发强度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飚  龚文晔 《住宅科技》2012,32(2):52-55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模式,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城镇居住区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室外环境及设施.文章以郑州清华园小区为例,在对住区室外环境现状及老年人使用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探讨居住区适合老年人休闲、活动的室外环境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居住区宜居性建设的重要性,从室内环境、住区环境、物业管理、教育条件、停车位、交通组织六方面,提出了住区宜居性建设的方法及建议,旨在创造出让居住者满意的住所环境。  相似文献   

5.
现代住区景观设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吴彦霖  申良 《山西建筑》2007,33(8):22-23
介绍了现代住区景观环境的特征,对现代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理念、手法及要点,并对此做了深入的阐述,辅以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宅小区为例,以期对住区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现代宜居城市的绿化建设是构建生态住区的重要因素,并且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但是目前部分住区绿化存在一些误区和弊端,在简单叙述生态住区绿地的功能、概况、设计原则后,分析了生态住区绿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加强生态住区绿化建设策略和措施,以此推动生态住区绿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贾豆豆 《建筑与环境》2009,3(3):177-179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低层高密度住区成为了地产发展的新趋势。低层高密度住区具有兼顾节约用地和高质量居住品质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及其在设计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低层高密度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胡茸 《华中建筑》2002,20(3):22-25
小高层住宅(7-11层)因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当今住宅发展中一种不可忽略的形式,具有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该文探讨了小高层信区整体风貌与环境特色,即景观轮廓与空间限定,住宅形象与造型艺术,及住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对其发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超大住区因其高密度、易管理的特性,成为解决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形式。超大住区在形式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形式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形成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特色的独特居住模式。然而,这些大型住区如今却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文章将改革开放后4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对中西方在建筑规划和地理方面的文献进行结合分析,试图解析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超大住区成为我国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策略的原因,以期为新的可持续居住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非典”疾病流行事件后,人们痛定思痛,从不同角度对人居环境进行了反思,健康的概念前所未有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热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保持良好的热环境是健康城市、健康住区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前提。分析城市热环境的特征及其影响效应,探讨在整体、系统和生态气候学的原则下改善城市住区热环境的途径,对于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受当前社会背景的影响,在对现阶段我国传统住区人居环境的认知的前提下,结合传统住区形制在国内外形成的渊源,对传统住区由来形成的外显特征和开放街区在政策文件相关解读中的社会特征进行对比辨析,思考开放住区的提出所面临的现实语境,主要侧重歧义语境的深刻剖析,以期对传统住区和开放住区的研究进行重新的定位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杭州拱宸桥历史片区与周边现代建筑区色彩关系及搭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住区更新中的色彩模式和搭配方法,提出规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茜 《山西建筑》2011,37(28):9-10
从社会维度这一方面探讨了高层住区邻里空间的设计理论,重点对人对邻里空间的需求、邻里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邻里空间归属感进行了研究,指出维系邻里居民交流与情感的相接,是满足居住于高层住宅的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界定城市边缘区毗邻隔离住区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其形成路径,从住区类型、公共配套设施和居住人口结构三个方面总结其特征,得出空间封闭和社会经济差异是造成居住隔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开放住区模式,探讨消除居住隔离、促进交流的应对策略,并通过划分小尺度居住空间、引入街道、消除道路隔离效果和营造线性开放空间四个步骤探讨城市边缘区毗邻隔离住区中不同群体交往的可能性,实现城市居住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宽马路大街坊"的住区规划与设计模式导致城市中封闭管理的小区过多、城市道路交通不畅、城市宜居程度下降等各种"城市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阻碍了社区环境的营造和城市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这是近年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具体的城市住区规划指导意见,有专家指出,街区制推行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在城  相似文献   

16.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作为与居民居住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空间环境,对居民的日常居住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的影响日趋重要.本文介绍了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的内容,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一般性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住区外部空间是老年人使用和接触频率较高的区域,应结合老年人需求重点考虑,建立舒适、安全的室外环境,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本研究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以住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无障碍社区环境、适老型功能、空间场所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老年人构建安全、健康、舒适、无障碍的社区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加剧,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能源,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利用。太阳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将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太阳能在住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曹杨新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户问卷调研了54个住区中的1012个家庭样本,对住区密度与居住满意度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居住面积对住宅空间满意度、住区环境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套型密度对住区环境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对邻里交往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绿地率对住区环境满意度、邻里交往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容积率对居住满...  相似文献   

20.
《工业建筑》2016,(5):76-79
针对当前工业城市中存在的大量工业住宅区综合性陈旧、特色风貌逐渐缺失、老年人变为主要居住人群的现状,以住区再生理论为指导,以住区的再生和工业特色风貌保护为目标,以包头市包钢集团昆都仑区旧工业住区钢32街坊改造为例,通过对其再生要点进行分析,探讨应对工业化城市旧住区再生策略,从而切实可行地保留工业城市记忆,改善企业职工养老生活环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住区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