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对绿道概念和规划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区域-城市-场所"三个规划层面,并选取其中关键的城市层面进一步研究.探讨了适合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方法及模式,对未来绿道系统规划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绿道系统规划发展趋势,研究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参考意义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具体模式,为将来城市绿道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文辉 《园林》2011,(7):8-13
本文阐述了城市绿道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并在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绿道规划建设要求,实施市区和城区两个层次的绿道规划,并分别对生态绿道、交通绿道、滨水绿道具体的规划建设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生物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这种热潮被称为"绿道运动"。绿道网规划也已逐渐融入城乡规划体系,其意义在于推动区域绿地系统的构建、统筹城乡生态资源、推进城市结构性绿地的建设。文章通过引用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来探索城乡绿道网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以邵阳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提出了"绿地、慢行街、滨水休闲空间综合规划控制"的理念,策略上,"规划布局与实施并重"。主要规划内容中,在确定总的绿廊系统结构后,分片区、分等级、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详细规划,以全方位引导后续系统控制及建设,同时,根据新旧城中心区现状差距情况,在绿道系统构建与逐步整体提升方面,提出切实的规划管控方案。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是应对当前中国城市水安全问题提出的重要战略措施。绿地作为控制雨水径流的重要场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提出四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尊重绿地现状格局、结合水文规划、绿地功能多样化、绿地布局系统化。最后以东兴市江平新城的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明确规划目标,并完成其绿地平面布局、绿地竖向建设、绿道慢行系统规划。希望能为今后的新城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绿道理论源于美国,于1980年代被我国学术界引入,其很多规划思想已在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但基本没有独立编制绿道规划。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急剧推进,城市快速发展、空间不断扩张,城市内部及其周边自然环境被吞食和分割现象日益加剧;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辨析绿道基本概念和分析珠三角各地绿道建设误区的基础上,通过对绿道误区产生原因的反思,从规划原则确定、绿道选线、绿廊控制和服务设施配置等规划设计层面提出防止误区产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绿道作为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践行低碳出行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关于绿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对于地形环境复杂的山地城镇,相关理论与实践较为匮乏。基于此认识,针对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重庆市巫山县江东组团控规实践,以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从用地适宜性与水文分析的角度构建城市绿廊,从区域山水景观互通的角度预留景观视廊,在此基础上对绿廊与视廊两大要素进行联动分析,旨在为山地城镇绿道系统规划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5,(Z1)
绿道的多功能特征决定了绿道系统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及慢行系统规划的关系密切。基于此,研究提出复合型绿道系统规划策略,从相关规划的视角出发,挖掘绿道发展空间,强化绿道系统规划与相关规划在思路、内容等方面的协调关系,避免重复规划、各项规划之间的不协调及项目难以实施等情况的出现,充分发挥绿道在生态、景观及绿色出行等方面的功能,并结合奇台县绿道系统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董晶晶  张晓魏 《规划师》2015,(1):194-198
绿道的多功能特征决定了绿道系统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及慢行系统规划的关系密切。基于此,研究提出复合型绿道系统规划策略,从相关规划的视角出发,挖掘绿道发展空间,强化绿道系统规划与相关规划在思路、内容等方面的协调关系,避免重复规划、各项规划之间的不协调及项目难以实施等情况的出现,充分发挥绿道在生态、景观及绿色出行等方面的功能,并结合奇台县绿道系统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对于优化城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武汉市与其他城市的绿地生态网络状况,提出由绿源、一级绿廊、二级绿廊及水廊道构成市域生态网络.在形成总体绿地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对以城市绿道为代表的生态廊道及以重点生态用地、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生态斑块的规划建设进行探讨,以期实现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武汉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作为21世纪规划主题的绿道在中国的首次实践,在广东地区轰轰烈烈的得以开展。通过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编制过程中的思考入手,着重分析了指引中绿道分类、绿廊宽度、慢行道宽度、景观设施、节点系统以及标识系统等绿道组分的量化和设计细节。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5,(Z2)
"绿地+"理念借鉴"互联网+"关于跨界融合的思想,促进绿地建设与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深度融合,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道、生态维育等的复合发展。文章基于"绿地+"理念,重点分析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格局,进行了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绿地分类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构建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系统新格局,并确定了实施与保障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绿道网络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对绿道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的解读,依据马鞍山"组团式、网格化"的城市绿道发展特色,总结出马鞍山城市绿道总体规划,应形成"三横四纵、八团一心"的布局结构,并通过"一廊、一带、三源"的绿廊系统,实现生态网络的连接。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了线状要素在城市绿地系统整合与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我国规划机制和规划背景提出"绿廊"的概念来概括绿地系统当中的线状要素;在此基础上,从概念范畴、用地载体、分类体系和分级体系四个方面解析绿廊在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整合与规划途径,并结合《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0—2020)》项目课题中对于绿廊的用地梳理、功能分类和分级等整合与规划实践,进一步探讨绿廊规划控制方法途径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强 《云南建材》2011,(17):67-68
本文针对某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绿道规划建设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绿道网络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手段和生态基础设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针对海南大学校园内绿地系统破碎化而失去整体感等问题,把绿道引入到校园绿地规划中,通过分析校园绿地布局,时如何构建校园绿道网络,实现生态、游憩及文化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做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的绿道概念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8.
实用景观——卢布尔雅那市环城绿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市环城绿道以高度的连续性、简洁的设计、低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以及集历史纪念、休闲游憩、生态调节多功能为一身等诸多特点成为绿道建设项目的典范。1988年,该绿道被卢布尔雅那市议会法令宣告成为"一个独特的、美化自然环境的历史遗迹,国际上的杰作"。本文对其建设背景、景观设计、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试图对我国城市绿道、步行及自行车道和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绿道理念的合肥环城公园规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 《建筑与文化》2016,(3):166-167
从绿道产生至今,其含义已从单纯意义上的林荫大道演变成多功能、多价值的绿地系统。而基于绿道理念的环城公园体系对于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绿道及环城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并选取伦敦绿链、珠三角绿道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绿道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绿道理念对环城公园规划的影响,指出将绿道与环城公园进行有机结合的意义。通过对合肥环城公园实地调研,分析其中发展现状、优势景观资源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绿道理念的指导下,提出合肥环城绿道改进和完善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健康游憩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绿地数量、绿地指标,而缺乏对城市绿色骨架的构建,增加绿地间有机联系等现象的分析,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健康游憩体系的概念.在规划中贯彻生态学廊道一斑块的理念,建设具有生态、游憩、交通、健身、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康体绿道,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对如何形成完善的城市绿色体系,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