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饮料特性及其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茶饮料特性的研究 ,详细阐述了茶汤冷后浑形成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改变茶饮料提取温度、茶汤pH值等工艺条件而改善茶汤冷后浑的状况 ,以提高茶饮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刚刚在厦门结束的2006年中国茶、咖啡、植物饮料发展研讨会对茶饮料国家标准进行了内部征求意见,并将在此基础上编写征求意见稿。据介绍,国家权威部门的市场抽样检测结果表明,目前茶饮料产品的内在质量差异较大,品名、标签等也不够规范,甚至有假冒伪劣产品。根据这份内部征求意见稿,茶饮料被定义为:将茶叶用水浸泡,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提取液、浓缩液、速溶茶,再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乳制品、植(谷)物的提取物等调制加工而成的液体饮料。茶饮料(茶汤)按原料茶叶的类型分为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乌龙茶饮…  相似文献   

3.
苹果-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哲浩 《食品科学》2009,30(2):279-282
以茶叶和苹果为原料,研究茶叶类型、加工工艺和灭菌条件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种类、加工工艺和灭菌条件对茶饮料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苹果茶饮料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为:红茶与水的比例1:100(W/V),95℃浸提5min,茶汤和苹果汁的混合比1:3(V/V),蔗糖添加量6%,柠檬酸添加量0.2%,食盐添加量0.15%,成品使用130℃、20s 的超高温瞬时杀菌。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罗布麻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并围绕其加工中存在的茶汤的护色问题进行研究,从茶叶浸提水质,浸提的时间,pH值,添加ZnCl2这几个因素对茶汤颜色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正交试验及对茶饮料的外观进行感官检验,确定茶叶的最佳的浸提参数.  相似文献   

5.
茶饮料滋味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且营养成分丰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汤色是评价茶饮料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茶饮料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茶汤色泽的呈现是茶汤中各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醇及其苷类以及花青素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脂溶性色素。茶汤色泽劣变主要是由于这些物质易受茶饮料加工与贮藏条件的影响,从而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致使茶汤变黄、变红、变褐。茶饮料色泽的劣变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从茶饮料中主要呈色物质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入手,对茶饮料色泽劣变机理和护色技术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茶饮料护色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饮料滋味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且营养成分丰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汤色是评价茶饮料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茶饮料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茶汤色泽的呈现是茶汤中各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醇及其苷类以及花青素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脂溶性色素。茶汤色泽劣变主要是由于这些物质易受茶饮料加工与贮藏条件的影响,从而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致使茶汤变黄、变红、变褐。茶饮料色泽的劣变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从茶饮料中主要呈色物质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入手,对茶饮料色泽劣变机理和护色技术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茶饮料护色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厂茶饮料生产的几种灌装工艺流程,探讨了成茶的质量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茶叶的化学成份,茶汤的萃取条件对茶饮料质量的各种影响因子,最后提出了在茶饮料生产中最大的质量问题—如何除去溶解茶汤中的白色混浊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茶饮料市场很大:茶饮料是近年来饮料行业增长快速的一匹黑马,在日本、台湾地区发展更加迅速,以至在全球,茶饮料产量正不断攀升。茶饮料,按GB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中所述的定义应是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又有茶汤饮料、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和其他茶饮料之分。  相似文献   

9.
环糊精用于茶汤转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国宏  孙奇 《食品科学》2000,21(12):95-99
当热的茶汤冷却休汤会逐渐变浑,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沉淀。茶汤的这种特性给茶饮料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技术问题。本文论述了用β-环糊精防止茶汤低温浑浊的条件和转溶方法。对比了这种方法与其它转溶方法对茶汤品质影响的大小,研究了转溶工艺条件对茶汤色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酶对改善茶汤萃取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茶饮料生产过程中,使用酶可改善茶汤品质。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能有效提高红茶茶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茶多酚含量。茶叶粒径也会对加酶茶汤的萃取品质产生很大影响,当茶叶平均粒径小于105μm时,茶汤内在品质会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饮料—茶饮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崔锐谦 《食品科学》1995,16(8):13-18
介绍了近几年在国外兴起的茶饮料销售情况,从而说明了茶饮料在一些国家(地区)发展很快,由于茶叶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茶饮料是一种时尚饮品,将会作为21世纪的饮料出现,进而介绍了日本几种生产茶饮料的工艺流程,讨论了茶叶成分对茶汤的影响以及影响茶饮料的品质因素,最后提出发展我国茶饮料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金露梅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蜂蜜、柠檬酸、白砂糖及日落黄的添加量对金露梅花茶饮料品质的影响。联合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金露梅花茶汤汁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试验优化金露梅花茶饮料调配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金露梅花茶饮料最优调配工艺为蜂蜜添加量2 g/100 mL、柠檬酸添加量0.1 g/100 mL、白砂糖添加量10 g/100 mL、日落黄添加量2×10-4 g/100 mL。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可达85分。通过试验验证表明采用响应曲面优化金露梅花茶饮料工艺参数可行,为金露梅花茶饮料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茶饮料销量正赶超碳酸饮料茶饮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饮料之一。它迎合了亚洲地区人群的饮食习惯,既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又含有天然茶多酚,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茶饮料分为茶汤饮料、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和其他茶饮料。茶汤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保持原茶应有的风味;果汁茶饮料是在茶汤中加入水、原果汁  相似文献   

15.
以龙井茶和雪梨为主要原料,对雪梨龙井复合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在对茶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3个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茶汤浸提条件,最终确定茶汤的最优浸提条件为茶水比1∶110(g/mL),浸提温度为85℃,浸提时间10 min。以茶汤和雪梨汁的体积比、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为3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根据茶多酚含量和感官评价,确定雪梨龙井复合茶饮料的最佳复配配方:龙井茶汤与雪梨汁的体积比为6∶4,白砂糖5%,柠檬酸0.10%。  相似文献   

16.
以菠萝和苦丁茶叶为原料,以超声波浸提法浸提茶叶为前提,研究茶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调配工艺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调配工艺对复合茶饮料品质有较大的影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确定茶叶浸提最优条件为茶水比40(v/w),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40min;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配方为:茶汤、菠萝汁、白砂糖、柠檬酸添加量分别为8%、12%、9%、0.2%。  相似文献   

17.
正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不仅保留了茶叶的风味,而且富含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为了解市售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本研究对市场销售的红茶、绿茶茶饮料进行了茶多酚含量的分析,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合理化参考。材料与方法 ,康师傅绿茶、康师傅红茶、统一绿茶、  相似文献   

18.
信阳毛尖素以独特的风味享誉中外,但冲泡过程中茶汤容易产生浑浊,影响信阳毛尖茶的品质。本文总结了引起茶汤浑浊的物质主要是外来污染物,茶叶碎末及附带物,茶汤"冷后浑"产生的沉淀物,并从清洁化加工条件、加工工艺特点、茶叶品性特征、茶叶冲泡四个角度,分析概况了引起茶汤浑浊的12个因素,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信阳毛尖品质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茶饮料加工工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就近几年我国茶饮料工业的发展需要,从茶饲料的品质及工艺特点、几种主要类型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茶饮料加工技术要点等三方面谈了作者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生产实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茶饲料特性的研究,详细阐述了茶汤冷后浑形成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改变茶饲料提取温度、茶汤pH值等工艺条件而改善茶汤冷后浑的状况,以提高茶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