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陆军航空兵团用附油车的特种装备经常需要采用直流、交流混合形式的电源,相关设备用电设计功率通常为4千瓦左右。这样的要求使得原型车辆搭载的供电电源如果没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改装及加装特殊设计的装置,是不能符合陆军航空兵团用附油车的设备日常使用功率要求的。因此超大功率的直流、交流用电需求现已成为陆军航空兵团用附油车的主要供/配电相关制约因素。文章综合附油车使用的专用电源系统的经验,针对附油车专用电源近期的技术突破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软体油罐余油排空装置的研究背景、结构特点,说明通过此装置的应用,可以实现软体油罐的快速排空,减少了油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植物油罐火车是大宗油脂贸易最经济、最方便的运输兼计量工具。2003年,据有关统计,全国共使用罐车四万余次,运载植物油二百万吨。约占植物油运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立式圆柱形钢板油罐的一种制作技术。介绍了油罐充气顶升安装制作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步骤以及主要的辅助设备和装置。此制作办法操作较简便,制作周期短,并且可降低油罐的制作成本,改善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一种高效的车载设备外壳丝印装置专利申请号:CN201820878127公开号:CN208376218U申请日:2018.06.07公开日:2019.01.15申请人:深圳市金晨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车载设备外壳丝印装置,包括拉环、控制箱、测量尺、压力杆、加热室和丝印板,所述拉环右侧设有导线,所述拉环底部通过焊接与控制箱表面固定连接,拉环内部设有压力杆,压力杆通过旋转轴与拉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压力杆与拉环顶部之间设有控制室,所述控制箱底部设有测量尺、旋转盘、加热室和出气管,加热室和出气管通过焊接与控制箱底部固定连接。该一种高效的车载设备外壳丝印装置,通过在控制箱底部设有测量尺,通过转动旋转盘进而调节测量尺漏出的长度,进而控制丝印板进入到车载设备中的深度,丝印板在电阻丝团的加热下对车载设备表面塑料进行融化,从而对车载设备进行丝印,以防止出现伪劣品。  相似文献   

6.
左青  李涵  左晖  付学华 《中国油脂》2023,48(3):149-152
油罐区不同规格(30、50、100、500、2 000 t)的油罐在洪水冲击下罐体漂移到承台上面,油罐承台内沥青砂层出现空穴,罐顶连接栈桥撕裂变形,罐体连接管道变形和破裂,管线错位。结合施工实际,介绍了2 000 t油罐、500 t及以下油罐的修复工艺,并对重点工序(油罐基础垫层制作,油罐底板制作、铺设,油罐复位及锚定,油罐气密性及稳定性试验)进行了阐述。经过修复,油罐满足设计要求,可重新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7.
取油锤是食用油抽取样品必须要用到的器具,只要被取样品是液态的均可使用,而原装的取油锤装置不够科学,在实际使用中,总是给操作带来麻烦和不便.随着油罐容积的增大,其高度也在增高,要想站在较高的油罐上抽取上、中、下处的油样就更难了.通过采用改进后的取油锤取油就变得方便了.  相似文献   

8.
目前车载ATC系统散热装置多采用被动冷却技术来控制机柜中气流的方法以保证系统工作在合理的温度情况下。该方法中散热装置的运用存在效率低、工作情况不可监控的缺点。针对以上缺点,作者提出了适用车载ATC系统的可控散热装置方案设计并在文中给出了设计原理及部分技术参数。该装置已在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车载ATC系统中运用,其性能稳定、可靠,均达到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吴敬理 《中国油脂》1995,20(5):26-26
建设20—25t/d精制油车间经济效益分析江苏省太仓市油脂化工厂(215421)吴敬理我厂近10年来除生产经营油脂及其副产品外,还从事油脂精炼设备、技术输出。投资者花钱办厂对经济效益是首先关心的,近几年来建精制油车间的厂家比较多,在此我就建一个20—...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多数太阳能供电装置都采用导线作为导电回路。在汽车上使用太阳能供电装置时,若依旧使用导线作为导电回路,不可避免地需要对车身打孔,势必会对车体完整度造成一定损坏。随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于该装置中,可以避免对车身进行打孔布线,从而保证车身的完整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车载太阳能制冷装置,该装置利用太阳能作为车载制冷设备的能量来源,同时采用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能量传输,有效利用了清洁环保的太阳能,同时避免了对车身进行打孔布线,可以保证车身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调味品》1991年10期发表了“卧式贮油罐的计量”;1992年7期又发表了程丽芳同志“再谈卧式贮油罐的计量”文章。以上两位同志从数学角度,应用计算机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较合理的结论。但由于计算机在调味品行业中应用还不普遍,致使上述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现介绍一种利用流体静力学的原理测量贮油罐油位的方法。1.装置简介图1是测量贮罐内酱油液位的一种简单装置,其流程如图1所示。自管口通入压缩空气或氮气,用调节阀1调节其流量,要求管内气体的流速控制得很小,只要在鼓泡观察器2内看出有气泡缓缓逸出即可。因此,气体通过吹气管4的流动阻力可以忽略不  相似文献   

12.
监测食用油储存期间相关指标,对存放在标准油罐与非标油罐花生油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非标罐中花生油、大豆油、油菜籽油的品质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标准油罐存放的花生油品质好于标准罐存放;同是非标油罐存放,大豆油和油菜籽油储存品质优于花生油储存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贮油库和植物油加工厂,一般均装有大容量的贮油罐。油脂加工厂,生产的油脂,不会每天调运出厂,用贮油罐作为油脂暂存,在贮油库,把贮油罐作进出成品食用油暂存。贮油罐贮存的油脂重度小于1。贮油罐顶部经呼吸罩通入大气,认为气压Pa=1kgf/cm~2。贮油罐的容量有100吨……1000吨等。一般用低碳钢板制贮油罐,许用应力δ=1200kgf/cm~(2·)以下先进行一般讨论,再举列说明。  相似文献   

14.
对2014年3月1日实施的《植物油库设计规范》(LS 8010—2014)中容易引起歧义或概念混淆的若干条文作出技术解析,内容包括植物油闪点的确定及火灾危险性分类、油罐组总容量及油罐间距、油罐的型式及高径比、植物油罐可不装设避雷针等,以便行业内相关企业单位人员正确理解使用。  相似文献   

15.
鹤岗市良实新技术开发公司与鹤岗市第三粮库大豆浸出制油车间联合研制豆还、豆粕水分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线上检测及自动控制装置仪器。经过两年来的研制过程,现已投产并取得良好效果。l水分检测仪与自动控制的工艺方案根据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需要,水分检测仪及其自控装置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环境下制定的。具体方案是入浸之前设置一道烘干工序或平板式烘干机或振动腾式烘干机。在烘干机入料处设置在钱物料水分、流量、温度等自控仪器,由计算机对这些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得出原料实际水分与烘干所需的热量值,然后再转换成蒸汽流量,进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食用油罐更新改造技术应用的工作原理、构成、操作步骤。技术内容包括:油罐制造、充氮保护、油品加热及实时检测油罐液位、温度。该技术可有效节省油罐占地,避免储存油脂发生氧化,降低储存损耗。  相似文献   

17.
<正> 气力压运技术在国外早已被广泛采用。四十年代气力压运技术被运用到粉厂输送系统,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一些技术先进的设备的研制成功,该技术发展更为迅速,并日趋完善。国内直到八十年代随着国外成套制粉设备的引进,逐渐认识到这一技术的优越性,并致力对该项技术的开发。本文对引进意大利奥克利姆公司制粉设备的郑州第二面粉厂的一套气力压运装置进行了测试,并获得了一系列有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有关理论的验证,总结出了该系统的压损特性和设计特点,为引进粉厂气力压运系统的技术消化及同类型粉厂气力压运系统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对管理好引进粉厂的气力压运系统装置具有指导性意义。一、测试对象郑州第二面粉厂共有六条气力压运系统。我们选取了输送1号粉的系统做为研究对象。该系统由一台罗茨鼓风机、一台流态化  相似文献   

18.
左青 《中国油脂》2020,45(7):106-109
食用油充氮保鲜是油脂安全的需要。食用油在精炼后进成品油罐、输送管道、暂存小油罐、灌装时会接触空气产生氧化反应,可采用对油罐氮封,对输油管道、灌装充氮的方式对食用油进行充氮保鲜,但此过程中建议对油罐采取上下充氮,在灌装后滴液氮,同时不断完善充氮工艺设计,采取气液混合泵和小分子鼓泡系统,延长氮气留存时间,确保食用油18个月的质保期。  相似文献   

19.
中低压气力压运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研究自80年代初期开始至今已近20年了,该系统的主要设备:气源装置一罗茨风机组,喂料装置一压运关风机,管路转换装置一双路阀、多路选配阀都已完成了研制工作,并根据生产的需要进行了规格、系列化的开发。现已在数十家面粉厂、食品厂、化工厂等多个领域的工厂中得到应用,很多设备在生产中已连续运转了3年~5年,其工艺性能完全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但是,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低压气力压运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只能算是个开始。工业发达国家对此技术的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各种设备品…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报道:江苏省贺榆县植物油厂日处理80吨浸出制油车间于90年末顺利建成并通过验收投入试生产,从而结束了水压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