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保持架不同引导方式下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滚动轴承高速运转时,轴承腔内空气流动加剧诱发漩涡及高压气障,影响油气输运及整体润滑性能。针对超高速时(d_mn值32.0×10~6 mm·r·min~(-1))角接触球轴承腔内的气相流动问题,考虑轴承结构特点、接触特征及运动边界,采用旋转坐标系定义组件运动,建立轴承腔内气相流动高精度分析模型,分析了在保持架不同引导方式下轴承腔内压力分布、气相流动与阻力,温度场等变化规律,并基于场协同理论评判了轴承内部关键接触润滑区域的流动与换热性能。结果表明,超高速下轴承腔内压差急剧增大,外圈引导时轴承腔内流速、流阻、流动协同角最大,钢球表面动压明显。当转速超过3.0×10~4 r·min~(-1)时,轴承内圈接触区入口附近出现不同程度漩涡流动,导致接触区入口协同角增大,流动性能变差。该研究对超高速轴承结构设计、润滑结构及润滑参数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润滑轴承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水润滑轴承的特点,介绍了水润滑轴承的工程应用和水润滑轴承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水润滑轴承用的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石墨、碳基薄膜等材料的特点,并对水润滑轴承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原单位的工程经验,综合了很多国内外水润滑橡胶轴承的研究情况,对水润滑橡胶轴承及其润滑机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水润滑橡胶轴承的设计方法,指出了各结构参数对水润滑橡胶轴承磨损以及承载能力等的影响,为水润滑橡胶轴承的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润滑径向轴承刚度测试中加载力和激励力的实现问题,研制了一套电磁径向加载激振装置,并在大长径比水润滑橡胶轴承刚度测试中得到应用。设计并制造了一个八极式电磁加载装置,构成四组电磁铁,通过PID技术实现装置的静态加载、正弦及冲击动态激励功能,并能对转轴实现小角度角位移控制;开发了一套磁力监测软件,试验验证了电磁加载装置的各项功能,将该加载装置安装在单轴承支承的正置式试验台中,识别的水润滑橡胶轴承的刚度值数量级为107N·m-1。结果表明:该磁力装置可实现静态加载以及谐波动态激振功能,此技术可用于水润滑径向轴承刚度测试。  相似文献   

5.
大型立式水泵油轴承改水轴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护管式清水润滑导轴承的结构原理,并与传统水润滑轴承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护管式清水润滑导轴承在大型立式水泵中替代油轴承的应用情况,并指出水润滑轴承用于大型立式水泵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速轴承的润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速轴承润滑的发展过程,航空发动机轴承润滑材料的选择及国内外航空润滑的常用品种。同时介绍航空轴承的二种润滑方式——喷射润滑和环下润滑,并通过试验说明轴承在高DN值情况下环下润滑比喷射润滑为好,因此应当选择环下润滑。  相似文献   

7.
分析滚动轴承内部生热机制,计算不同转速下油气润滑和喷油润滑的轴承滚道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应用Workbench流场分析模块,建立滚动轴承流体域几何模型,对不同转速下滚动轴承油气润滑和喷油润滑时轴承腔热流耦合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轴承转速较低时,油气润滑和喷油润滑时轴承腔最高温度基本相同,但油气润滑条件下轴承腔的整体温度远远低于喷油润滑方式;当轴承转速较高时,油气润滑条件下的轴承腔最高温度要远远低于喷油润滑条件下的轴承腔最高温度,从而验证了高速工况下油气润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水润滑陶瓷轴承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水润滑轴承材料分析入手,论述了水润滑陶瓷轴承的特殊优点。根据陶瓷轴承的发展研究现状和水润滑陶瓷轴承的使用要求,提出Sialon和Si3N4为最适宜的水润滑陶瓷轴承材料,最后展望了水润滑陶瓷轴承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滚动轴承是高端装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轴承润滑问题的研究为滚动轴承设计、润滑剂选择、轴承可靠服役等提供理论基础。针对滚动轴承润滑相关的几个科学问题,重点概括了滚动轴承润滑数值计算方法及应用,总结了润滑油膜厚度和轴承内部润滑介质流动分布可视化测量技术,阐述了与润滑脂组分相关的机械剪切与温度等参数对润滑特性的影响机制,介绍了滚动轴承固体润滑机制,并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了轴承的润滑设计。基于当前研究现状,认为轴承润滑研究应重点面向真实条件下轴承润滑理论计算、与应用工况匹配的先进润滑材料的开发以及轴承润滑评测方法研发3个方面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数控螺杆铣床的工作方式,研究了轴承的润滑方式和油气润滑原理,分析了各种润滑方式的优缺点。依据轴承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计算出轴承油气润滑理论供油量,进行了角接触球轴承NSK7964A5的油气润滑实验研究,得到了轴承在各工况条件下的最佳供油量。  相似文献   

11.
<正>升级版小型密封式球面滚子轴承采用创新密封件设计,轴承代号为‘RS’,可减少20%的轴承摩擦。在典型的工况中,每年可节省高达292 k W·h的能源。此外,摩擦的减少,意味着轴承能在更低的温度下运行,与升级前的SKF球面滚子轴承相比,其最高运行速度可提高两倍。轴承工作温度的降低,可延长轴承润滑脂的使用寿命,将润滑间隔时间延长至现有轴承的两倍,这意味着更多应用将无需再润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梅钢五机架连轧六辊轧机工作辊的圆锥滚子轴承磨损和烧损问题,介绍了脂润滑滚动轴承的润滑机制;为了选择合适的轴承润滑脂,建立了面向润滑分析的4列圆锥滚子轴承有限元模型,并对3组不同润滑脂润滑后的轴承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通过不同润滑状态下轴承接触特性模拟结果的比较,发现聚脲脂可明显改善轧机轴承的接触特性。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聚脲脂润滑可大大降低轧机轴承的磨损和烧损失效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部分主要烧结系统的设备润滑概况,讨论了润滑管理制度;从热振筛振动器轴承润滑,烧结机布料滚筒、九辊布料器、篦条压辊轴承润滑,其它润滑以及制定大轴承、关键设备的润滑管理办法四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润滑推力轴承承载力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润滑轴承承载特点。结合某特定工况下主泵电机中水润滑推力轴承的设计.对影响水润滑推力轴承承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水润滑轴承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润滑技术的发展,油气润滑技术正逐步应用于高速电主轴轴承的润滑.在分析油气润滑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油气润滑技术在高速电主轴轴承上的应用及其特点.实践表明,相对脂润滑、油雾润滑而言,油气润滑更适应于高速主轴轴承的润滑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浩  欧阳武  金勇  邹群 《润滑与密封》2023,48(11):45-50
为了揭示表面粗糙度对船舶水润滑高分子材料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水润滑轴承弹流混合润滑理论研究;建立考虑内衬材料粗糙度和弹性变形的水润滑轴承混合润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分析内衬粗糙峰对水膜厚度、水膜压力分布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转速增大的过程中,内衬粗糙度的增大会减缓水膜厚度的增幅比,使轴承需要更高的转速来进入流体动压润滑状态;减小轴承内衬粗糙度能有效降低轴承起飞转速,加快轴承由混合润滑转变为流体动压润滑的过程,减小轴承与轴颈的局部接触,降低轴承异常振动噪声发生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内衬粗糙度变化对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机制,为水润滑轴承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般通用减速器的润滑包括齿轮的润滑和轴承的润滑,而轴承润滑油路的设计不仅关系到轴承能否正常工作,而且是保证减速器正常使用的关键.文中从轴承的选用和减速器的箱体结构设计入手,提供了一种减速器轴承润滑油路设计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水润滑轴承的结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冷却散热、减振降噪和摩擦学性能。在概述船舶水润滑尾轴承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水润滑尾轴承内衬结构、内衬的厚度和硬度、轴承间隙、长径比、内衬表面粗糙度等结构设计参数的研究进展;以轴位水润滑尾轴承、内衬多层复合水润滑尾轴承和闭式水润滑尾轴承为例,介绍近年来几种新型水润滑尾轴承的结构设计,指出闭式水润滑尾轴承在内河及沿海船舶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建议水润滑尾轴承的研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从微纳米尺度研究轴承微观界面润滑机制,二是在考虑轴承参数间耦合作用的基础上对轴承进行多目标优化,三是进一步研究闭式水润滑尾轴承及密封装置材料、结构和辅助装置以及水润滑添加剂,四是研究船舶水润滑尾轴承的设计规范,建立一定范围内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轴承设计计算经验公式,以简化轴承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9.
刘建华  杜鑫  赵万勇 《轴承》2012,(5):9-12
考虑了水润滑橡胶轴承的润滑机理和磨损情况,对该轴承设计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水润滑橡胶轴承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20.
超高速主轴轴承内部润滑状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稳态Ree-Eyring模型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理论,采用多重网格法分析了油气润滑超高速主轴轴承在不同结构参数和工况条件下内部各接触区域的润滑状态;通过对轴承内部球与内、外套圈滚道之间的润滑状态进行系统仿真,分析了轴承转速、轴向预载荷、球径和初始接触角等基本参数对超高速主轴轴承内部润滑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速运行状态下的主轴轴承,其内部接触区的润滑油膜温度急剧升高,制约着电主轴轴承极限转速的提高;优化轴承的球径和初始接触角可使轴承内部接触区达到最佳的润滑状态;轴承的轴向预载荷对内部接触区的润滑状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