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考察白云石轻烧工艺对轻烧白云石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白云石轻烧生产提供最佳轻烧条件,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其粒度(分别为5±2、10±2、20±2、50±5和(100±5)mm)、轻烧温度(分别为1 100、1 200、1 250℃)和保温时间(分别为1、2、3 h)对白云石轻烧料活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云石的粒度、轻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轻烧白云石的活性度有较大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20±2)mm,轻烧温度1 200℃,保温时间2 h。  相似文献   

2.
通过煅烧实验和显微结构观察,研究了煅烧工艺对3种石灰石轻烧后活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轻烧石灰活性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原料粒度和石灰石原矿的显微结构等。  相似文献   

3.
用预热器/回转窑煅烧白云石,以优质轻烧白云石作为金属镁生产原料。此种方法生产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维护操作简单,煅白活性高,灼减量低,镁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煅烧和消化工艺对白云石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云石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测定法,通过控制煅烧温度、保温时间、消化温度和消化时间等因素,研究了煅烧和消化工艺对白云石活性的影响及最佳的煅烧和消化条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1.5 h时,煅烧产物中的氧化镁活性最好;以最佳煅烧条件下得到的白云灰粉进行消化反应,消化温度为80 ℃、消化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的消化产物活性最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进一步利用白云石制备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产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白云石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测定法,通过控制煅烧温度、保温时间、消化温度和消化时间等因素,研究了煅烧和消化工艺对白云石活性的影响及最佳的煅烧和消化条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1.5 h时,煅烧产物中的氧化镁活性最好;以最佳煅烧条件下得到的白云灰粉进行消化反应,消化温度为80℃、消化时间为30 m in时,得到的消化产物活性最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进一步利用白云石制备氢氧化镁和氧化镁产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以粒度3~5 mm的水菱镁石为原料,研究了煅烧温度(600、700、800、900和1 000℃)和保温时间(2、3、4和5 h)对轻烧MgO粉活性和热选(分别过孔径0.425、0.150和0.074 mm筛)降CaO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轻烧MgO粉的活性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拐点分别为800℃和3 h。2)热选降CaO率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拐点为800℃;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拐点为3 h;筛孔孔径越大,热选降CaO率越高。3)水菱镁石制备轻烧MgO粉的最佳工艺参数是900℃保温3 h煅烧,然后过0.425 mm筛热选。  相似文献   

8.
白云石的热分解对氧化镁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碘吸附法研究了白云石热分解温度对氧化镁活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分解温度下制备氯氧镁水泥的固化时间,得出白云石制备氯氧镁水泥的最佳分解温度为680℃,此时产物中氯化镁活性最高.制备氯氧镁水泥制品后固化时间最短;当分解温度超过720℃时,产物中氧化镁的活性度低,不具备生产氯氧镁水泥的条件.该研究为利用白云石生产氯氧铁水泥提供了一条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轻烧白云石粉料为原料,采用二次碳化法,通过控制碳化终止pH值、热解温度和碳化时间等条件制备高纯碱式碳酸镁。研究了碳化时Ca2+、Mg2+浓度与pH值的关系,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计算出一次碳化的最佳碳化终止pH值为7.27,实验得出的一次碳化的最佳碳化终止pH值为7.20,相对误差为0.27%,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二次碳化以Mg2+浓度不变为终止条件,此时溶液pH值在7.0左右。运用X射线衍射仪对碱式碳酸镁样品进行物相表征,结果表明其分子式为4MgCO3 Mg(OH)2 4H2O。通过化学分析得到的碱式碳酸镁中MgO含量为42.25%,CaO含量为0.03%,Fe含量为0.001%,明显优于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G/T 2959—2010)的优等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制备烧结白云石一般采用二步煅烧技术:第一步轻烧使白云石中碳酸盐分解,物料的比表面积增大,晶粒细化,晶格缺陷增多,增大了第二步烧结的推动力,有利于白云石在高温煅烧时结构的致密和均匀,从而提高烧结白云石的密度和抗水化性能。所以轻烧工艺在制备烧结白云石工艺中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白云石煅烧工艺对煅烧白云石活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粒度为5~15 mm、15~20 mm、20~30 mm的白云石,其煅烧温度应分别控制在995、1 005、1 020 ℃。粒度为15~20 mm的白云石,在995 ℃下的煅烧时间为60~100 min。通过碳化工艺实验,优选出较合理的碳化工艺条件,即碳化在加压状态下进行,压力控制在 0.30 MPa以上、温度控制在35 ℃ 以下、浆液中氧化镁质量浓度控制在10~12 g/L、碳酸化反应时间为50 min。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卫辉白云石为原料,经1 200℃2 h煅烧得到轻烧白云石,再经破粉碎后,分别研究了加水量(分别为轻烧白云石料质量的20%、30%、40%和50%)对消化后轻烧白云石粒度的影响,以及消化加水量和困料时间(分别为0.5、1、2、3、4、8和12 h)对烧结后白云石熟料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化加水量<40%(w)时,随消化加水量的增加,消化后的轻烧料粒度越来越细。消化加水量为30%(w)、困料时间为2 h时,制得的白云石熟料的烧结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白云石的灰乳碳酸化工艺条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模拟碳化塔中用人工模拟窑气成分,对由白云石制灰乳碳化制取重镁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灰乳中的液固比在不同气体组成下对MgO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MgO提取率最大时液固比为40:1,窑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30%。并为提高MgO的提取率寻找到合适的添加剂DETA,得出与未加添加剂相比,在相同碳化条件下,相应提取率提高了16.77%。  相似文献   

14.
白云石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冶金、建材和化工原料。针对白云石煅烧过程中CO2排放严重等问题,构建了基于CO2循环载热与资源化回收的白云石低碳煅烧竖窑新工艺。通过白云石(CaCO3·MgCO3)煅烧过程的Gibbs自由能变计算,发现提高煅烧温度(50~100 K)可有效克服CO2对反应的抑制作用;通过纯CO2环境中CaCO3分解过程的热重实验分析,验证了CO2循环煅烧白云石煅烧的可行性;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解析了全CO2组分环境下CO2压力对CaCO3·MgCO3高温分解过程的影响,并发现提高CO2压力可促进气固传热,从而提升分解速率和改善矿料分解均匀性;对CO2循环煅烧工艺系统能-质平衡计算表明:该工艺理论能耗仅为140 kg/(t 煅白),且煅烧过程的CO2排放降低70%以上,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白云石蕴藏量巨大,白云灰乳碳酸化是白云石碳化法制备轻质碳酸镁、氧化镁等镁化合物的关键步骤之一,关系到镁的产率、产品中钙的含量及生产成本。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碳酸化过程镁的溶出率及重镁水中的钙含量与碳酸化反应温度、反应终点pH、白云灰乳质量浓度的关系,从而为提高碳酸化过程镁的溶出率,实现钙镁的有效分离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表明:影响镁的溶出率及重镁水中钙含量的主要因素为pH。白云灰乳碳酸化最佳工艺条件:白云灰乳质量浓度为9.00 g/L(以氧化镁计),反应温度为30 ℃,反应终点pH为7.50。在此条件下镁的溶出率为74.49%,重镁水中钙的质量浓度为0.10 g/L。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仿Solvay氨碱法,以白云石为起始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高球霰石含量的碳酸钙。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碳化温度为20~40 ℃时的产品为球霰石;40~60 ℃时的产品为方解石;60~90 ℃时的产品为文石。球霰石的高倍SEM发现产品有许多微孔结构,对产品进行比表面积测定为32.653 m2/g,孔径为2.972 nm,为生物分子的装载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对球霰石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NH4+-NH3缓冲体系不仅可以增加碳酸钙的过饱和度,还可以改善溶液环境,为球霰石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溶液环境,溶液中微量的Mg2+起到了促进完好晶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云石中钙镁的有效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产镁化合物的工艺存在着设备投资高、收率低和纯度低等问题,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中钙镁分离是影响产品纯度的关键。首次采用填料塔代替传统的碳化塔,获得了白云石钙镁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碳化温度为50℃~60℃,碳化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18.
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方法是先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钙镁总量再测定钙含量,然后运用差减法计算出镁的含量。采用在指示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使其在滴定过程中生成三元络合物,提高了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增加有色化合物的稳定性。实验中确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加入指示剂的表面活性剂。在测定钙的过程中,苦味酸的加入消除了终点时微红色的干扰,终点易于观察和判断。与普通法相比,新方法终点变色敏锐,准确度、精密度均较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扁平式超细气流粉碎机与超细离心式空气分级机组成的闭路系统对白云石进行超细加工,分析了操作参数对产品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0,46(12):20129-20137
Colloidal silica as nanostructured binder for refractory castables has attracted many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resent study, phas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evolution of silica gel at different heating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o find suitable system for colloidal silica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mosphere and carbon slightly affecte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silica gel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the crystalline phases were composed of major α-cristobalite and minor α-tridymite. The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silica gel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atmosphere and carbon during heating. The spherical nano-silica particles with sizes of 40–50 nm rapidly grew into macroscale rod-like particles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from 800-1000 °C to above 1200 °C in air, and sintering of silica particles was observed. However, 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spherical nano-silica particles retained at high temperature in a reducing atmosphere, and many well developed columnar mullite crystals and some SiC whiskers formed on heating silica gel, alumina fines and carbon at 1500 °C, which was due to carbon inclusions retarding the growth of nano-silica particles and the nano silica remained high reactivity at high temperature. Thus, colloidal silica wa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carbon-containing refractory cast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