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构造应力场是岩石变形和断裂的直接作用因素.传统的构造应力场模拟研究,是依据少数几个井点的岩石力学试验数据,将地层粗略地看作岩石力学参数处处相同的、均一的地质体,得出的结果往往与地下地质情况相距甚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较差.以惠民凹陷商741火成岩区××层段为例,根据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火成岩岩性并求取其岩石力学参数,采用一...  相似文献   

2.
商741地区火成岩储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商741地区钻井取心、测井及地震等相关资料,对火成岩储层裂缝的产状、张开度以及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率进行研究,并对储层进行详细地评价,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地质特征及油气富集相带,划分出储层的有效裂缝带,确定了原油分布主要规律。此项研究对于指导该类型火成岩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惠民凹陷商741井区火成岩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惠民凹陷商74l井区有3套火成岩:第一套是分布于沙一段的火山碎屑岩和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呈锥状分布,玄武岩呈层状分布;第二套以及第三套火成岩是侵入于沙三中亚段的辉绿岩,主要呈层状产出,形成期大致为沙三段沉积晚期。通过探井、三维地震资料等的综合分析和横向对比,确定了商74l井区各期火成岩的分布范围及其形态和产状,划分出火山通道充填相、爆发相、溢流相、侵入相等岩相类型.并划分了爆发相和侵入相的亚相。不同岩相带储集空间的发育特征不同,火山通道周围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4.
商741块火成岩构造应力场与裂缝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党龙梅  李行船  孙冬梅  杨彪  于永 《特种油气藏》2003,10(1):106-107,111
商741块是胜利油田发现的第一个中型火成岩油气藏,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从完钻的各类探井及取心资料看,试油产量及裂缝发育情况迥然不同,为研究油藏产能与储层裂缝系统的关系,开展了区块天然裂缝描述工作。通过对可类比的露头区裂缝系统描述、岩心实验、成像测井、古应力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裂缝发育特征并预测有利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5.
商741火成岩裂缝性油藏屏蔽暂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占春  邱正松 《油田化学》1999,16(4):306-307,309
针对商741火成岩裂缝性油藏的储层特点,提出了裂缝类油藏屏蔽暂堵的室内评价方法,并研制了一种广谱型异蔽暂堵液配方。该暂堵液的暂堵率和解堵率均为100%适用于所有的裂缝性油藏。  相似文献   

6.
地震技术在火成岩发育区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夏步余  谌廷姗 《石油物探》2002,41(4):461-465
根据GY凹陷北斜坡SN油田火成岩发育的特点,围绕火成岩干扰对构造解释的影响问题,应用层位标定,地震属性描述,模型正演及测井约束反演等地震技术,对构造区火成岩地震属性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极大地消除了火成岩干扰对构造解释的影响,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火成岩储层具有极强非均质性和致密低渗透性,成藏条件复杂,裂缝预测的难度非常大,该类油藏的综合评价困难。为提高该类油藏储层裂缝预测的精度,应用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技术,对欧利坨子地区欧51区块火成岩的粗面岩储层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应用于生产,指导部署的3口评价井,钻遇粗面岩均获高产油气流。预测的裂缝分布和方位与测井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口井的钻探效果也证实了裂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叠前地震资料预测火成岩储层裂缝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地球物理技术综合一体化应用的思路,将地震资料裂缝预测、孔洞检测等技术综合应用于复杂的储层预测与描述中;在逆断层发育区采取分断块分层预测、分层整体评价的策略,解决了逆断层地震属性平面成图的难题;通过裂缝研究,查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东区石炭系不同期次裂缝的平面、纵向分布规律;结合试油、试采成果资料,优选出有利开发区,取得了较好的火成岩储层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测井资料垂向分辨率高,而地震资料横向追踪能力强,通过波阻抗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储层孔隙度预测。通过利用波阻抗与孔隙度交会图拟合其关系式,将之应用于波阻抗反演数据来预测孔隙度,最后结合井点解释成果得到精度较高的孔隙度预测结果。该方法理论可靠,在BBT油田Y2井区的实际应用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分形边缘检测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裂缝检测与图像分析中的边缘检测在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基于IFS图像边缘检测理论,提出了地震分形边缘检测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钻井数据能很好吻合,因此,该方法能够较方便,可靠地识别地下裂缝的横向变化,是一种有效的裂缝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火成岩下储层构造成图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成岩速度很高 ,而且厚度是变化的 ,常常影响到它下面的构造成图精度。通过测井约束反演得到火成岩的空间厚度变化 ,进行成图校正 ,提高了成图精度。在S84地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实际应用基础上,对火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特征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研究认为:1国内外火成岩勘探技术还很不成熟,目前其探明储量只占世界总探明量的1%,国外勘探技术报道很少,国内大规模开发的实例也不多;2根据玄武岩、安山岩等测井响应的不同特征及测井交会图板可以识别火成岩的岩性,利用常规测井、辅助其他特殊测井还可以识别裂缝;3火成岩具有较典型的地震相模式:侵入岩体多呈平行、穿层板状,喷发岩则呈"蘑菇状"或"丘状"模式,且内部多为杂乱反射,根据这些地震相特征可以预测火成岩;4火成岩储层预测的关键还是地震技术,比较有效的地震技术包括:水平切片分析技术,三瞬、吸收衰减、三维曲率等地震属性技术,波阻抗和多参数反演技术等;5受物性、埋深、构造运动、地震资料分辨率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火成岩储层的识别还有较大的困难,需要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理论上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渤海地区B油田在古近系目的层段内广泛发育多种岩相的火成岩,这种喷发型为主的火成岩多以薄互层形式存在,但其厚度具有不均匀性,横向变化较大,准确描述火成岩厚度分布对后续井位部署和储量评价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油田范围内已钻井火成岩厚度及组合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对油田勘探开发影响较大的是薄互层形式的溢流相火成岩,系统研究薄互层形式下的组合结构、毛厚度、及净毛比3种因素对火成岩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数据建立了不同的分析模型,认为净毛比是振幅响应的主控因素,利用实际子波正演建立净毛比和响应振幅的关系,并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对区域范围内的火成岩厚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厚度与实钻厚度吻合较好,有利于定量化研究火成岩对下伏构造的影响程度。该研究成果对后续勘探及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及其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阐明二维小波变换用于地震属性数据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多尺度边缘检测的有效流程。根据地震层位数据形成的二维图像的特点.构造有效的小波基函数和尺度函数,提高图像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的精度。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对算法和小波滤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裂缝的分布,为油气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实际资料的处理并与闽值检测法及Sobel检测法对比,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火成岩储层的综合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基础资料研究了火成岩储层的地质、地震特征,特别是火成岩内部频率、振幅的变化特征,确定了火成岩裂缝存在时火成岩体频率和振幅的变化特征和一般性规律。开展了火成岩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研究,包括瞬时信息技术、切片对比技术、曲率分析技术、多参数分析法和吸收系数法等,建立了一套火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应用该技术系列,预测了S741块火成岩储层的裂缝发育带,并对储层的有利相带进行了综合预测,其结果得到了钻探的证实。  相似文献   

16.
二连盆地火成岩地区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二连盆地内许多地区的地表有大量火成岩分布.这些速度高、形状不规则的火成岩,极大地影响了地震勘探的施工效率和资料质量,制约了对下伏油气藏的认识。通过地表露头调查和小折射表层结构调查,基本了解了朝克乌拉凹陷和塔南凹陷的火成岩分布范围、岩层厚度和地震波速度等参数,研究了影响资料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可控震源为主、井炮为辅的激发方式.通过选取最佳的激发岩性、增加可控震源的振动次数和扫描长度、加密炮点等措施,改善了火成岩区的资料质量,新采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得到了明显改善,资料模糊区的范围减小.火成岩体的轮廓清楚.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17.
火成岩储集层裂缝特征及成缝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新疆北部石炭系火成岩的最新勘探和研究成果,研究火成岩中发育的裂缝类型、控制因素,及裂缝对优质储集层发育和油气高产的控制作用。火成岩中发育不同产状(斜交缝、网状缝、水平缝、直劈缝)和成因裂缝(自碎缝、收缩缝、溶蚀缝、节理缝、构造缝),不同类型裂缝的流体渗流能力和渗流半径存在差异。裂缝发育程度受岩性、构造、早期成岩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在构造作用较弱地区,火成岩裂缝发育程度受岩性控制,在相同构造背景下不同岩性火成岩中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构造、早期成岩和后期成岩作用是火成岩成缝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作用和后期成岩中的表生作用对火成岩成缝的贡献最大,构造作用强、风化淋滤时间长的区域,不同岩性火成岩中均发育裂缝,并能形成有利储集层,距主断裂带3 km范围是裂缝和有利储集层的集中发育区,油井离断裂越近越易高产、稳产。图10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