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瓷装饰纹饰蕴含着吉祥以及祥瑞的含义,常常能够给人们一种优美的感受。在中国近现代的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民俗文学以及艺术文化中,有着一个能巩固贯穿所有的艺术以及文学的艺术题材——荷花。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国力衡量的重要标准背景下,陶瓷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文化产品,凭借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无限的艺术魅力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陶瓷纹饰也不断出现在现代陶瓷设计与生产中。为了使陶瓷纹饰有更好的发展,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新时代传统陶瓷纹饰的应用以及陶瓷纹饰的保护方法。运用数字技术对陶瓷纹饰进行保护,通过数字化采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数字存储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来实现陶瓷纹饰的数字化保护,既有利于提升传统保护手段对陶瓷纹饰保护无法达到的要求和保真度效果,又可以使陶瓷纹饰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更有效、更便捷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吴立君 《中国陶瓷》2008,44(6):63-64
通过对陶瓷艺术纹饰效果的简要解读,扼要地论述了我对于现代陶瓷艺术中的纹饰效果的见解。特别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希望能抛砖引玉,对现代陶瓷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人们对陶瓷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陶瓷作为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载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陶瓷纹饰在陶瓷研究的分类中占很大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缩影,对文化和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并且对现代的艺术设计拥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需要加强对其在陶瓷艺术中的广泛运用,提升陶瓷的审美价值,展现出中华陶瓷文化的魅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将传统的陶瓷纹饰运用其中,传承传统文化,吸取传统的艺术文化精髓,将现代和传统相互融合,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设计出更加具有优秀特色的艺术品,并且构建出新的艺术风格及形象,实现现代陶瓷艺术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铜器与陶瓷艺术之间的联系源远流长,清代时陶瓷艺术受到铜器艺术的影响更为显著。铜器在清代陶瓷艺术造型、纹饰、彩绘、釉色等各方面形成全面影响,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清代陶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陶瓷人物图系指以人物为主体纹饰的陶瓷彩绘装饰,长期以来,人们对陶瓷人物主体纹饰有较多研究,但是却忽略了对其辅助纹饰的研究。陶瓷人物图的辅助纹饰以花鸟、山水、图案为主要表现形式,它们的作用是衬托和突出主题,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因而在人物图中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其勤 《江苏陶瓷》2023,(5):8-12+19
陶瓷鉴定对陶瓷本身的研究需要回归,系统分析陶瓷鉴定的证据体现了选题角度的新意。陶瓷材料本身如胎土、底釉和彩料皆存在烧制前后两种状态,从证据角度讨论、分析胎土、底釉材料化学元素含量及其烧制过程中结构变化及时间积累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体现了切入视角的重要性。温度变化、窑变、老化、质感与光泽是陶瓷物理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因素在陶瓷物理证据中的影响是陶瓷鉴定不可忽视的重点。陶瓷鉴定的文化证据和艺术证据都关系着陶瓷的器型、纹饰和色彩,文化证据从器型和纹饰题材的时代文化性和社会性角度讨论,艺术证据从审美的时代风格和工艺特色、视觉效果等角度讨论。陶瓷纹饰与色彩搭配具有等级性,陶瓷纹饰包含了文字和文字变形图案运用的丰富性,与中国色彩的文化寓意、视觉审美习惯和时代审美风尚等皆有关系,文化证据注重整体时代性和跨时代传承性的平衡,艺术证据注重时代审美风格和个性化表现的融合。基于陶瓷的多元证据,多角度、多方法综合鉴定是陶瓷鉴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伟 《佛山陶瓷》2008,18(11):32-35
中国传统纹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蕴含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将中国传统纹饰应用到现代陶瓷设计中,并在作品设计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廖邦建 《陶瓷研究》2023,(5):159-161
龙凤纹在我国各种美术装饰纹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来在青铜工艺、国画、纸绢绘画、陶瓷工艺装饰中都有大量的龙凤纹出现。龙凤纹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同时人们也赋予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主要以龙凤纹在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艺术特点和所赋予的人文精神进行简单论述。主要以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装饰工艺中体现的龙凤纹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特点和赋予的人文精神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陶瓷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纹饰的设计经历时代的变迁和流传,记录了中国广大手工艺者和艺术创作者的思想和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劳动者的智慧和民族的特征.本文从设计美学的视角下,将陶瓷纹饰在多种功能的表现上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除了装饰功能外的不同作用,以此启发在今后进行器物设计时,应综合考究纹饰设计的目的和含义.  相似文献   

11.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它赋予人们美好的寓意,深受陶瓷艺人们的钟情与喜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装饰纹样。最早出现以和合二仙为主题的画面,是在明代嘉靖时期的青花瓷器中,两位不修边幅的僧人,一人持荷花,一人捧圆盒,和和气气相向为伴。一直发展至今,和合二仙纹饰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象征着团圆,和谐,吉祥如意之意。本文从陶瓷与纹饰的关系入手,并且对和合二仙纹饰在陶瓷装饰中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内容与形式上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来共同探究和合二仙纹饰在陶瓷装饰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道教文化与陶瓷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中都有着深厚、丰富的内在联系.道教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中阴阳学说融入陶瓷纹饰中,丰富了陶瓷艺术.如何以道教文化入手,拓展陶瓷艺术创作平台,创新道教文化创作理念,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大量的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13.
冯林华     
《景德镇陶瓷》2009,(3):I0008-I0008
冯林华 1954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供职9年,受到我国著名国画家胡献雅、丁千、尹一鹏等先生的熏陶和影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陶瓷艺术创作和陶艺技法创新,擅长花鸟、山水,尤其钟情于荷花装饰,其创作手法多样,运笔洒脱、清新典雅、注重发挥中国画在陶瓷作品中的韵味,他的陶瓷绘画不拘定法,作品饱含生机,另辟蹊径,在继承与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袁洁 《佛山陶瓷》2008,18(12):36-39
陶瓷是中国古代艺术遗留给我们的伟大瑰宝,它们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后人的验证、继承和发展后.向我们展示了它精湛的装饰艺术和造型工艺。本文从陶瓷装饰的发展过程着手,阐述了陶瓷装饰的最初状态——图腾崇拜在彩陶装饰中的应用,以至后来发展为在陶瓷装饰中广为应用的以龙、凤图腾为主的吉祥纹饰,同时介绍了图腾崇拜在现代的延伸,以及图腾崇拜所体现的象征性和淳朴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15.
俞锦昌 《陶瓷研究》2021,(2):116-117
陶瓷中的纹饰多种多样,而其中牡丹纹饰在众多的陶瓷花卉纹饰中最为受世人追捧.牡丹纹饰在传统的陶瓷纹饰当中,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其中从装饰技法、纹饰的装饰内涵来说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演变,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可以看出陶瓷装饰中的牡丹纹饰不断的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陶瓷纹饰图样.  相似文献   

16.
原始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卓越的工艺创造,作用于其上的彩陶纹饰则是陶瓷艺术的伟大成就.本文就原始彩陶纹饰对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借鉴意义作了深入探讨,主要从"原始彩陶纹饰的艺术造型与审美内涵"、"现代社会的审美追求变化"及"原始彩陶纹饰与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借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从彩陶纹样的构成形式、创造意念、装饰位置以及装饰造型等角度进行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启迪与借鉴,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陈晶  李婳 《江苏陶瓷》2010,43(3):20-21,23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山水画的发源地。它创造性地吸取传统绘画中工笔山水、写意山水的精髓并巧妙地运用于陶瓷山水画的装饰艺术上,本文试图从唐代长沙窑山水纹饰切入,通过对它的艺术特色、产生的时代原因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初步探索长沙窑山水纹饰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子墨 《陶瓷研究》2007,22(2):101-102
当代陶艺家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传统观念的阻力及由此产生的视觉障碍,把传统陶瓷的纹饰“样板”化和程式概念相对固定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这与艺术的创新本质形成二律背反状态。二是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给陶瓷艺术的现代开拓增加了阻力,产生“陶艺”与“陶瓷”的碰撞,现代陶艺的观念被局限在西方理论范畴内,甚至以西方的价值标准来衡量陶瓷艺术的现代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引言陶瓷花卉装饰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无论是宋代的刻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五彩瓷,清代的粉彩瓷,还是近现代的综合装饰瓷,都会看到它的艺术魅力。其以精美的纹饰、合理的构成、美丽的色彩装饰着美伦美奂的陶瓷。  相似文献   

20.
<正>一、陶瓷装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产生了装饰的萌芽,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审美观念的的反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增强,装饰艺术逐渐应用于瓷器,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直至今日,陶瓷装饰在历史变迁中并未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陶瓷装饰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纹饰来美化陶瓷造型,达到釉色、纹饰与造型的完美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