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损检测技术的可靠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郑世才 《无损检测》1995,17(8):214-218,230
简要介绍了国外关于无损检测技术可靠性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2.
影响无损检测可靠性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王务同 《无损检测》1989,11(8):218-220
  相似文献   

3.
无损检测可靠性的模糊定义及其检测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志虎  王怡之 《无损检测》1999,21(8):337-339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在无损检测(NDT)可靠性分析中关于检测概率(POD)的模糊定义.引入半梯形和降岭形的隶属函数,并给出隶属度函数来描述缺陷尺寸与检测概率之间的模糊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NDT可靠性的对数正态格式,对检测概率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4.
无损检测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国华 《无损检测》1996,18(2):40-41
在分析影响无损检测可靠性因素基础上,介绍了无损检测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及提高无损检测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无损检测广义可靠性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虎  王怡之 《无损检测》1999,21(3):99-102,106
在地常规无损检测(NDT)可靠性概念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NDT广义可靠性的概念。针对影响NDT广义可靠性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对广义可靠性研究的策略和途径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故障树分析、模糊综合评判以及可靠度类比分析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无损检测仪器研制阶段的可靠性评价,在样机设计及研制过程中开展了可靠性预计方法的探索,通过进行可靠性建模和数学计算,获得了可靠性预计值。结果表明,可靠性预计可以实现可靠性指标符合性的初步评估,进而为仪器研制阶段的可靠性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国华 《无损检测》1997,19(8):220-221,225
对具有缺陷的压力容器和管道安全进行可靠性评估,首要问题是解决缺陷尺寸分布规律,而该规律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无损检测的检出概率和可靠性。本文对前人研究进行了评述,对检测得到的容器缺陷尺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无损检测可靠性与裂纹形成寿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日立  吴德新 《无损检测》2000,22(11):494-496
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结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估计值,提出一种利用的无损检测(NDT)可靠性理论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兆太 《无损检测》2003,25(12):644-646
对于管道焊缝裂纹缺陷,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下面用四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其对裂纹检测的有效性。1 检测对象被检对象为133mm×7mm钢管对接环焊缝,材质20钢,缺陷以横向裂纹为主(有一段4mm纵向裂纹),经显微镜测量,裂纹最大开口宽度为37μm,经解剖,裂纹最大深度为1.6mm。2 检测试验检测标准采用JB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2.1 射线检测正常情况下管道焊口拍片采用X射线、192Ir或75Seγ射线。下面就这三种射线源进行检测试验。正对裂纹透照,该试验裂纹检测角为0°。透照布置见图1,透照时采用两种方法,即不…  相似文献   

10.
陈立 《无损探伤》2001,25(6):38-39
较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了在役发电机护环无损检测几种方法和在检验中的可靠性,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无损检测模糊可靠度及缺陷模糊检出概率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无损检测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并确定了无损检测模糊区上下限的值。在无损检测可靠度和缺陷检出概率的模糊定义基础上,将模糊集理论与概率统计分析相结合,对检测模糊可靠度和缺陷模糊检出概率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2.
无损检测技术进展及其在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无损检测》2001,23(8):346-349,360
重点介绍当今无损检测(NDT)技术的研究进展,论述NDT技术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中的作用,提出了NDT现状技术的研究热点-NDT技术可靠性及其智能化定量技术,指出了NDT技术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中的几点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焊接领域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玉  高大路  廖明夫 《无损检测》2003,25(3):140-142,145
简要介绍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在焊接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焊接无损检测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当今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阐述了焊接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蒋凯辉 《无损检测》2002,24(4):182-184
从新老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的目的、内容、方法、标准、环境和设备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论述无损检测技术在新老混凝土结构检测应用中的差异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京焘  王俊涛  李慧娟  吴东流 《无损检测》2010,(12):984-986,998
国际航空航天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认证主要采用雇主认证体系,按照NAS 410/EN4179国际通行准则开展认证。NANDTB是国际准则中特许的认证机构,开展航空航天无损检测人员符合性认证。为满足需要,2006年中国航空航天无损检测认证部(NANDTB-CN)成立,经过几年发展,已建立完善体系并开展大量工作,并初步得到国内外航空航天业认可。采用NANDTB-CN符合性认证,可有效保证人员资格的国际认可,能够降低成本及潜在风险,有助于获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相似文献   

16.
基层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应更侧重对过程的控制,只有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宏观认识与基层单位专业技术知识有机地结合,才能使质量工作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文章用Nadcap审核实例,说明过程控制在无损检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林俊明 《无损检测》2008,30(4):208-210
目前是一个信息爆炸和技术高度集成的崭新的科技时代。无损检测作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技术,亦需要与时俱进。不仅各种独立检测方法需要单独发展,更重要的在于综合性检测方法的合理应用。因此,集成现有NDT技术服务于当代无损检测领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