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锁式线迹、包缝线迹对针织物接缝强力的影响,认为:缝有平缝和包缝线迹的针织物接缝强力均随着缝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且,缝有包缝线迹的针织物接缝效率随缝迹密度的增大变化更快。研究结果对合理制定针织物缝合质量检验标准,指导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1750年,人们研究出了一种能模仿手工缝纫的缝纫机,它采用的是两头削尖的机针,这种缝纫机存在着一些缺点,如针必须来回不断地通过缝纫机上的“手”,每缝一针都须将全部缝线拉过缝料。今天.某些特殊的缝纫机仍采用这种线迹(如鞍形线迹,见图1)。  相似文献   

3.
梭式缝迹对针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梭式缝迹对针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在缝线预加张力不变时,缝迹密度对针织物上梭式缝迹的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谭磊  胡心怡 《丝绸》2000,(5):30-31
实验分析了缝迹对针织物拉伸性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影响 ,并就 30 1号线迹和三线包缝线迹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实验进行服装缝纫工艺的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缝口强度是服装企业成衣加工质量控制的要素,研究仅选择成衣生产中缝迹、缝线强度、线迹密度和针尖形状等缝纫参数进行正交实验,求得优化的缝纫工艺参数组合.研究表明,对于弹力面料来说,优化的缝纫参数组合为:双线链式缝迹,缝纫线为30.9 tex的涤纶线,线迹密度为14针/3cm,针尖形状为U形;缝迹对缝口强度的影响最大,缝线强度和线迹密度对缝口强度的影响力相当;针尖形状对缝口强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王丹 《针织工业》2015,(8):54-57
采用正交试验原理设计试验,测试分析缝线品种、线迹类型和线迹密度对针织服装缝制牢度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经过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出:涤纶缝线(A2)的强度、延伸性、均匀性和耐磨性均好于棉线及涤棉混纺线;双针绷缝线迹(B3)的拉伸性能大于301号线迹和三线包缝线迹;301号线迹(B2)的耐磨性好于双针绷缝线迹和三线包缝线迹;线迹密度为4针/cm(C2)时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较好。因此,考虑拉伸性,A2B3C2为最优参数组合;考虑耐磨性能,A2B2C2为最优参数组合,此结论对于提升针织服装缝制牢度及服用性能具有技术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日本兄弟牌电脑自动断线平缝机经常出现的一些基本故障的产生原因,其中,基本故障包括:跳线、断针、缝针尖秃平、线迹不良、前后倒针缝迹没有缝线等。针对这些故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针织服装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内衣针织面料在生产中的跳针、跳线、缝纫损伤等问题,测试和分析了5种典型内衣针织面料及常用缝线的固有特性,研究了不同生产状态下的针织面料缝迹性能,并运用SAS软件和多元数理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处理测试数据,揭示了影响缝迹性能的主要原因,为内衣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的缝合方式对针织弹力裤产品裤后裆缝拉伸性能的影响,选择拉伸弹性不同的面料,按照不同的缝纫方式进行缝合,测试其后裆缝纫线迹从自然状态到伸直直至断裂的拉伸性能,并对其拉伸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裤后裆缝链式线迹缝合较平缝线迹随面料同步延展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机器刺绣是在普通缝纫机上靠手工移动绷架来实现的,这种刺绣操作要求操作工十分熟练,由于是手工移动绷架,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绣品质量不稳定。随着电脑控制技术的发展,采用电脑控制的方式代替手工移动绷架成为可能,电脑控制平面刺绣机应运而生,其工作原理是由电脑控制的电机实现绷架的X/Y方向移动,线迹形成方式与普通缝纫机相同,只是必须满足在线迹形成过程中,机针刺入缝料时绷架不能移动,机针离开缝料时绷架才能移动的同步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编烟机结构,提高编烟效率,对编烟机的钩针结构、行走方式、针距及铺烟方式进行了改进,并对比分析了编烟机主要机构设计对编烟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摆动钩针、间歇行走、3 cm针距的设计,其编烟机性能较好;采用定位侧铺的铺烟方式编烟效果较好,编烟机编烟与手工编烟的烤后烟叶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莉  冯定忠  李创  邱卫明 《纺织学报》2012,33(9):143-147
针对缝制设备零部件装配误差导致其运动轨迹出现偏差,从而出现送布错位、缝料起皱和溜针等送料问题,提出了基于运动轨迹误差分析的送料性能评估方法。采用基于误差分析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各仿真模型和理想系统运动轨迹的误差特征指标,利用依赖于设计目标的客观赋值法分配权重,进行加权灰色关联模型关联度计算,构建了合理的运动轨迹误差特征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某平缝机送料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实例分析,依据其分析结果判别各装配误差模型相对理想系统的关联性,实现了送料性能优劣的评价,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减少碳纤维层叠布缝纫过程中的断线问题,改进了用于碳纤维层叠布缝制的缝纫机。改进的理论依据是执行构件叉与圆周期性地挑动缝纫线使缝纫线放松,配合缝纫针完成缝纫工作,减少缝纫线在缝纫时的切应力,减少缝纫过程中断线,保持缝纫的连贯性。基于 Pro/Enhineer 软件对改进机构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参数化设计了改进机构中的齿轮、凸轮、拨线叉、拨线杆等关键构件,利用其机构模块对改进机构中的执行构件拨线叉与拨线杆进行位移、速度、加速度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机构运行平稳,满足预期设计要求。改进后机构可降低断线率,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缝纫针是缝纫机上的一个小部件,但它对缝纫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影响缝纫外观。从缝纫强力和线迹弹伸性两方面论述了缝纫针的使用时间对缝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G. Stylios  Y. M. Xu 《纺织学会志》2013,104(1):148-163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tangential and radial stresses acting on the yam of a fabric during sewing as the sewing needle is inserted into the fabric have been discussed by means of the mechanical principles of elasticity. The influence on the needle penetration force cau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ross section and the profile curve at the needle point has also been investigated. It is suggested that five parameters. i.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xtile material k, the variation ratio y' of the needle radius, the contacting arc length θ. the frictional coefficient μ and the sewing machine speed v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penetration force of the sewing needle. The variation ratio y', or the slope at any point of the needle profi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needle design. Depend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ces acting on the needle surface, an optimum profile curve has been obtained. If this curve is used as a new sewing needle profile, the penetration force can possibly be reduced by up to 20%.  相似文献   

16.
高速工业平缝机精确停针定位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平  陈丹江  韦鲲  张仲超 《纺织学报》2006,27(12):25-28
分析了工业缝纫机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特点,并给出了主电路驱动系统桥臂开关的PWM调制策略。在分析电机制动停机期间制动力矩大小的基础上,针对高速工业平缝机快速精确的停针控制特性,介绍了一种在重叠换相中的滞后换相方法,通过对制动停机期间的换相电流进行补偿,改善了换相电流的波形,有效地抑制了电机在换向过程中的转矩脉动,提高了停针的精度。最后给出了详尽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滑槽座导轨副的配合间隙等原因的存在,使得通过刚性连接柱传给工业缝纫机针杆的作用力造成其运动方向偏移。设计了一种工业缝纫机气浮针杆的柔性联接装置,采用柔性铰链弹性变形产生微小角位移来非平行输出微位移,用以减弱滑块受到刚性干扰传递给针杆而造成的运动影响,运用ANSYS对其变形及强度进行了校核与分析。结果表明:ANSYS分析结果与理论设计计算对比验证了设计结构与强度的合理性;该柔性联接装置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可以有效地解决刚性传递的干扰,实现精密微位移定位,为今后精密微位移机构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徐展鹏  孙云云  刘涵  郭吉丰 《纺织学报》2011,32(12):128-133
为解决目前纺织业工缝设备大量运用的离合式异步电动机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DSP芯片的节能电动机控制系统.由于工业平缝机是一个滞后、非线性、变参数的控制系统,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因其参数不能随着受控系统的变化进行在线调节,会使控制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下降.针对这一缺陷,在传统的PID基础上加入了BP神经...  相似文献   

19.
欧奕  赵俐 《国际纺织导报》2013,(11):66-68,70
选用服装厂常用的6种雪纺织物,测定其基本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线迹密度、机针、缝纫线3种缝纫参数对缝口强度的影响及雪纺织物性能与缝口强度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较薄的雪纺织物,缝口破坏形式为纱线滑脱,线迹密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缝口强度与线迹密度成负相关;对于较厚的雪纺织物,缝口破坏形式为缝纫线断裂,缝纫线的影响最为显著,缝口强度与线迹密度、缝纫线粗细成正相关;而机针对缝口强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70 mm厚预制体正交叠层机织碳布缝合装置在缝合碳布过程中易出现超长缝合针压杆失稳问题,在对缝合针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增大其失稳临界力的改进机构。该机构由抱针凸轮、抱针杆及抱针块等组成,设计的理论依据是通过抱针块增加缝合针中段约束点,减小缝合针悬臂长度,同时利用抱针凸轮控制抱针块在缝合针刺入叠层碳布后的位置,确保抱针块始终处于使缝合针失稳临界力最大时的位置。抱针凸轮轮廓曲线根据抱针块位置变化轨迹由MatLab生成并优化,抱针块相对于缝合针的位置变化轨迹依据欧拉公式确定。为验证改进后的单针插刺机构原理可行性,进行了正交叠层机织碳布插刺实验,结果表明其原理可行,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