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从有利于课程教学和课程科研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根据课程属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确定“问题”、“个案”研究项目。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是这种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着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诸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综合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机械测绘与先进绘图课程的性质及任务,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根据专业要求观测点内涵,制订了该课程的3个教学目标任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任务的要求合理设计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并指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当下疫情,合理地安排了课程教学方式和学时分配计划,探索和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及考核评价方式。按照课程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办法,根据课程考核成绩,分别对学校20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三个班级的课程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课程任务1、课程任务2的完成度均在0.8以上,超过设定的标准值0.65,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必须突出人的因素,因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主体,或者是人或者与人密切相关。教师要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大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具体人物事件的探讨使大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三个选择"密不可分,帮助大学生形成唯物史观。历史学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必须突出人的因素,在教学中应主要采用研讨式教学,课后要加强师生交流,考核应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5.
机械设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竞争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入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进一步分析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课程未来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以与社会需求及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相匹配。"传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原理是该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关键内容。因此,以昌吉学院为例,分析"传热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结合工程应用案例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了探索与改进。  相似文献   

7.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堂最优化教学探索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需要教师熟悉的掌握教学内容,掌握本学科的前沿技术,融会贯通各种教学方法,掌握学生特点,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最终学好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成长、成才和成就未来。  相似文献   

8.
机械工程基础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必修课程,对工程类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引起重视。但在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缺乏有针对性的衔接和安排,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基于此,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试方式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学生在学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即: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扩大学生的工艺知识面,增强学生进行综合工艺分析和独立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本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内容及特点的分析,提出在新的条件下统一考虑、精心组织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新思路和方法,认为实施分段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增强学生工艺能力的有效措施,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三维CAD造型”主要服务于产品开发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大类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性与实用性,能为后续学习专业课和工程实践提供基础。传统考核方式侧重教材理论层面的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难以体现。根据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我校该专业的定位进行了三维CAD课程非标准答案教学改革的探索。课程针对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命题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开拓性试题等问题为导向,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知识重构贯穿教学、生活实例融入教学、实践创新扩展教学、竞赛成果助力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在教学方法方面,通过基础知识应用环节、能力提升环节、创新应用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考核方面,引入了非标准答案试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多措并举,该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其他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和课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的需求。学习和就业是学校和学生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在教学内容安排的非统一性使得各个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专业定向和企业需求相结合的模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都作了调整,采用企业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增强专业教师在学生实践中的教学和指导,将课堂与实践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有限、学生空间思维水平差异大、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模块、教学方式模块、教学评价模块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形成手工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齐头并进,多课程内容交叉融合,线上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多元教学评价的机械制图多元化教学方式新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多角度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紧紧抓住实践教学中"知、熟、巧"这三部曲,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市场趋势、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途径、和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培养出社会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深化高教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的重要使命。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时俱进。本文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师资队伍、考核制度等方面实施改革,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探索与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郑健 《中国机械》2014,(8):79-80
“工学一体化”的结合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它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索分为四部分:注重教学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探索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并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产、赛”一体的教学中,是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完成“工学一体化”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传统<工程制图>课程与AutoCAD绘图技术两者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对知何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次序,发挥计算机绘图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实戏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黄.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绘图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制图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时量有限、学生水平差异大、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形成了“传统制图教学与绘图软件教学融合、学科间内容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的多融合式机械制图教学新模式。实践表明,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并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结合了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是切实可行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