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住宅设计为着眼点,对北京在上一世纪的居住形态变迁进行研究,从空间形态、生活形态、观念形态三个层面理解和把握它的演进、走向及相关动因,并重点分析当前的发展,提出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住宅内部空间发展演变的五个阶段入手,分析了随着人们居住模式的变迁和生活模式的变化,对厨房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变化,提出了在厨房设计中,应以时代特征为出发点,结合使用人群的实际状况进行设计,以满足住宅商品化条件下,住户对住宅厨房内部空间人性化、个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技术迅速发展和思想文化的高度活跃,伴之而兴起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对人类社会工作和生活也将引起大的变化,并将刺激住宅建筑和人居环境的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为此,需要以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迎接新世纪向人类提出的挑战。本文就住宅与居住环境设计如何适应新时期要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住宅,是家庭的物质基础,中现代生活的象征,更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住宅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不断适应着家庭结构变化的各种要求。人们不但注意室内环境、功能的改善,还憧景着建筑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居住心理分析及大套型小康住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景月 《住宅科技》1998,(8):14-16,24
通过居民居住心理的分析,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结合示例对小康第四类住宅各功能空间相互关系及细部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杨慧  高广华 《华中建筑》1999,17(3):97-98,104
现代住宅功能要求已从满足“住”发展到“住得好”,我国70年代左右修建的城市住宅在套理组合,内部功能及空间环境等方面,已不适应现代居住者的需求,该文论述了城市住宅改造设计的必要性和方法,阐明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进行城市住宅改造是改善居住空间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新要求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郊区化、居住空间分异与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国外的郊区化发展理论,分析了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特点、动力机制和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轴线跳跃式成组团"的郊区居住模式,这对于合理确定郊区不同地域空间的住宅开发方式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俊萍  韩嵘 《山西建筑》2003,29(10):1-2
介绍了居住行为与住宅中起居空间的关系 ,阐述了中国的传统住宅与传统的居住行为 ,从不同的角度 ,论述了现代住宅设计与居住空间的私密性 ,指出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住宅被认作为社会消费热点和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后,房屋开发商们加大了开发力度,设计师们也挖空心思地设计出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套型住宅。错层住宅就在这个阶段内产生了,被誉为“楼中别墅”(图一、图二)。错层住宅占用面积较多,建筑面积较大,它适合于中产阶级——较高收入的人民的需求。下面,分析一下错层住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全云 《住宅科技》1996,(11):10-13
1 居住模式的三个阶段 为了研究居住质量,可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模式划分为分户、分室、功能分离三个阶段。 1.1 分户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缺乏经验,住宅建设全盘学习苏联,城镇住宅面积大标准高,但建造的数量有限,分配上只好采取合住形式。几个家庭合住一套住宅,共用一套厨房、厕所,即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在一些中小城市及工矿区,建造了大量兵营式平房,依家庭人口多少每户分配一到两间,既是居室,又是厨房,没有上下水,没有暖气,简易公用厕所设在平房区边缘的某个角落。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在“反保守”、“反浪费”的口号下,住宅建设一度走入歧途,片面追求数量和低造价、低消耗,标准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的山地居住形态为例浅析山地住宅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皓 《山西建筑》2009,35(34):4-5
阐述了建设山地城市和山地住宅的意义,以重庆的山地居住形态为例,分析了传统居住空间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进行了居住空间的研究,探讨了山地住宅空间的概念性设计,指出在强调建筑个性的同时也应重视群体的秩序是建设山地城市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康住宅居住模式与功能空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汉州  鲍鹏 《住宅科技》1997,(4):10-11,13
居住条件的改善,居住者希望从精神上体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小康住宅应满足这一层次的需求。功能空间应设计成“三大、一小、一多”“四明”的居住械人有良好的声、光、热和卫生的环境,合理的窨关系及考虑可变性。  相似文献   

14.
提高居住质量不仅体现在居住面积的增大和房间的增多,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合理的与家庭生活行为需要相适应的舒适尺度。这要求在健康住宅居住空间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人体工程学尺度,还应反映个人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审美观念等。  相似文献   

15.
住宅是小区建设的主题。小区的住宅设计力求从粗放型变为精细型,并通过平面模式、空间利用、适应性与可变性、厨卫布置、入室过渡空间、立面造型话问题的精心处理,达到改善住宅使用功能与质量,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1.平面模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余活动内容的增多,家庭生活空间的功能分区愈来愈显得重要,“大厅小卧”的平面模式成了住宅设计的追求目标。试点小区不少住宅采用了这种平面模式,提高了居住的适用性与功能合理性。但是,还应看到,在有限面积标准控制下尚难达到这种目标,片面追求,有时会造成居住空间的…  相似文献   

16.
住宅设计工作不仅要致力于工程设计的研究,也要宏观地了解和认识住宅政策与理论,这将使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扩大思考问题的范围,从而对住宅设计有根本性的启示。 1.居住目标内涵与指标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住水平采用综合指标,如每套使用面积、每套房间数、每套人均使用面积、每套所占居住  相似文献   

17.
孙世界  胡明星 《规划师》2009,25(2):72-7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对其特征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本文以杭州主城区26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从城市空间拓展、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政策与市场行为等方面分析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然后具体分析居住空间用地特征、物质环境特征和居住密度特征,研究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可以分为三个特征明显的区域;并进一步提出未来影响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的四个主要因素;从而以此为个案,探讨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住宅设计的宗旨是遵循“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与健康的居住环境。从物理与心理环境、空间的尺度可变性、功能的适用性及生活配套设施完善诸方面着手,全面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优化集成,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9.
健康住宅是体现在住宅和住宅环境以及居住行为上的种生活模式,它不仅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而且还包括一些心理量值,人们对住宅在居住空间、环境空间与精神空间结合的完美追求,表达出人们的身心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本文就健康住宅居住空间设计中"平面布局突出适用性"、"空间划分突出灵活性"、"建筑设计突出安全性"等几个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巩艳  侯经纬 《安徽建筑》2012,19(5):50+24
进入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日新月异,改善农村住宅迫在眉睫。以江苏省宿迁市杨集村住宅设计为例,解析方案特点,为以后新农村住宅设计提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