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模型正演研究,结合储层实际地震反射特征,依据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的形态、规模、组合形式、距奥陶系风化面距离等多种影响因素,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识别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总结出了不规则地震反射结构、串珠状强振幅地震反射结构、弱振幅低频地震反射结构三种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并对每种识别模式和三者之间的组合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频分析、反射强度、波形分析技术,依据对缝洞体空间分布研究及实钻的溶洞统计分析结果等资料,以缝洞单元划分结果为约束条件,对三维缝洞储集体的有效空间分布进行精细刻画,并求取视体积。初步探索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定量预测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反射波理论双曲线方程,提出了一种通过判别检测到的均方根速度的方法来鉴别全程多次波,并自动检测一次反射波。由于多次波包含了一次反射波的速度信息,因此,凡提取到相同均方根速度时,其时间滞后的反射波必是多次反射波。该方法不需要事先提供任何速度资料,且能提供工区的均方根速度的分布情况,文中采用理论模型试算,初步验证了这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把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作为反演过程,讨论其中地震反射序列信息的来龙去脉。强调指出观测噪声,特别是模型误差,是限制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根源。本文所讨论的地震道的全息特征,是指在对地震道作奇性分析和多分辨分析后,分解出的地震道的各个部分都仍然包含有地震道可能采集到的地震反射序列信息,地震道全息特征的分析,对于地震资料的有集,处理和解释方法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上钻探成本昂贵 ,因此采用地球物理方法直接找油气是地球物理学家的愿望。构造中聚集了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后 ,必然导致地震信息中的反射系数、速度和频率的变化 ,就会在油气地层中形成“强反射点”或“弱反射点” ,出现反常低频率和低速度 ,从而预测地下储集构造的油气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震广角反射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界角附近的地震反射是人们所公认的反射地震学的一种特征,由于以往多采用短排列勘探,所以很少记录到临界角附近及超临界角的反射。1987年在二连地区采用长排列勘探,几乎所有地震剖面在浅层都明显地存在超临界角反射信息——广角反射。在炮检距0~1500m 范围内所记录到的各种噪声干扰比远炮检距所记录到的噪声要严重得多,近炮检距的有效反射信息几乎被噪声干扰所淹没。根据广角反射波具有强振幅的特征,我们从二连地区的地震资料中提取了广角反射信息。所用的处理方法简单易行,获得了高信噪比和较好连续性的剖面,并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弱反射是地震剖面上常见的一种反射特征,在岩性预测中,一般都解释成单一岩性。根据辽东湾的勘探实例证明,弱反射不只是反映单一名性,也可以在非单一岩性地层中出现,即在薄互层和反射系数很小的厚层砂泥岩地层中产生。笔者利用地质模型论证了它们的形成条件和判别方法,并指出在陆相沉积盆地地层中利用弱反射结构判别岩性,不能简单地运用一两种模式,必须结合本地区的沉积、构造特点,采用多种地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VSP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弥补以往VSP速度求取的盲区,提出了井底下部地层速度分析的方法:在纵波下行初至时间已知的前提下,基于井源距与VSP反射波到达时间的时距方程进行井底下部地层速度求取和动校正。得到速度参数后,使用类似地面地震的数字动校正方法进行动校正。由于VSP射线路径不对称,所以反射点位置的计算是目的层精确成像的基础,在计算出反射点位置后,进行道集抽取、动校正和变叠加次数的叠加成像。通过对直井Walk-awayVSP(变偏移距VSP)纵波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实际钻探结果表明,塔河奥陶系发育T74强轴屏蔽型溶洞体和强“串珠”屏蔽型溶洞体,部分溶洞体产能较高,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开发潜力。由于该类储集体埋深大(超过5300m)、地震资料主频较低(约28Hz),地震分辨率为30m(约1/4波长);同时小型溶洞体尺度小,地震响应较弱,地震异常特征不明显,预测强“串珠”储集体的方法明显不适用,亟需加强预测方法研究。为此,在钻、测井资料解释基础上,针对T74强轴屏蔽型溶洞体,首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克服强子波匹配不足或匹配过度等稳定性问题,有效剥离T74强干扰,增强隐蔽缝洞体地震响应特征;针对强“串珠”屏蔽型溶洞体,采用低频模型优化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去除强“串珠”子波旁瓣干扰,以增强隐藏在强子波旁瓣中的缝洞体的辨识度,精细预测隐蔽溶洞体。结果表明,对溶洞体的纵向辨识能力明显提高,可刻画8m厚的溶洞体,反演结果与钻测井符合率达83%,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弹性参数的PP波AVO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Aki&Richards等给出的PP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利用纵横波速度、密度与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涉及弹性参量少的PP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分析该近似公式中两个弹性参量之间的关系及25个不同模型的AVO交会图,得出的结论是:两弹性参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纵横波速比平方倒数的2倍;直线的截距为界面两侧泊松比之差的2.25倍。因此,利用这两个参量的AVO交会图可以直接提取纵横波速比和泊松比差等参量,并可以定性区分和判别反射界面两侧岩性的变化。图3参13  相似文献   

10.
井孔附近垂直裂缝对纵波的反射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有限元素法计算了井孔附近存在垂直裂缝时井孔中的声波全波波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接收的声波全波列波形中,即存在折射的纵波,又存在来自井孔附近垂直裂缝的反射纵波。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有限元素法是研究复杂地层充液井孔中声场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用有限带宽反射波波形分析法进行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演地震模拟为基础的有限带宽反射波渡形分析法是一种新的储层横向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波形分解确定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属性,找出能反映岩性变化的反射波波形特征参数;然后,采用多元数据聚类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完成储层横向的预测。文中以预测江苏 J 凹陷 F 构造上阜二段生物灰岩分布及厚度横向变化为例,简述了反射波波形分析的全过程。预测结果已为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12.
利用褶积模型得到的地震记录由于没有考虑处理过程以及火成岩上覆地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模拟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因此,设计了一个火成岩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得到其叠前地震波场。分别利用叠后时间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对模拟的地震数据进行偏移成像,进而对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由此得到对该火成岩模型地震相模式的基本认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褶积模型相比,该方法更真实地模拟了火成岩在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形成的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对于实际火成岩机构的地震识别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东湾蠕虫状地震反射的地质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规统计岩石物理学研究缺乏对地质成因的分析及对地震反射特征的物理机理分析,难以建立合理的岩石物理模板,指导地震属性的分析与解释。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地震岩石学研究与宏观沉积相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将辽东湾东营组蠕虫状反射按宏观沉积环境分为滑塌型、复合型和远岸型;然后结合沉积过程,将蠕虫状反射形态和沉积微相结合起来,分析蠕虫状反射形态与物源方向的关联性;最后总结出蠕虫状反射的地质意义及不同形态蠕虫状反射形成的物理机理。建立了富泥型和富砂型蠕虫状反射的识别模式,为蠕虫状反射的沉积研究、内幕刻画和储层预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P-SV转换波反射系数幂级数近似公式出发,给出了多个由不同参数组合表示的P-SV转换波反射系数近似式,并探讨了利用这些近似式进行AVO加权叠加参数反演的理论和方法。不同理论模型的加权叠加反演结果表明,在利用P-SV转换波AVO进行加权叠加反演时,直接反演纵横波速度、密度以及波阻抗信息具有较大的误差;若直接反演剪切模量△μ/μ和△(μδ)/(μδ)型流体因子,则不仅具有很高的精度,而且反演结果稳定,适用于P-SV转换波和多波AVO参数反演。  相似文献   

15.
分别计算SVSP中的一次波和各级多次波,有助于在实际VSP资料上识别和研究一次波和各级多次波。文中将Wyatt计算一次波和各级多次波的方法加以改进,使之适用于震源在任意的深度。该方法首先要分别计算出震源向上激发和向下激发子波所产生的一次波和各级多次波,然后把相应级次的波再进行叠加,即可得到井中震源SVSP的一次波和各级多次波。理论试算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褶积模型,反射波振幅是单个反射系数和子波褶积的叠加,一次反射地震记录的振幅从本质上说是有限带宽的反射系数,地震剖面的同相轴表示了地层的波阻抗差界面,并不是等时的,结合地层对比的依据说明波阻抗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层的岩性,仅用波阻抗预测岩性是不准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和实例说明,同相轴的尖灭并不表示储集层的尖灭。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变质岩潜山裂缝的表征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裂缝储层特征,从构造特征角度出发,在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上覆地层厚度、储层与上覆地层接触关系的定性分析基础上,采用储层顶面构造曲率方法定量描述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在地震反射能量、地震反射连续性与储层裂缝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吸收系数方法定量预测了储层裂缝发育区,预测结果有效地指导了油藏评价部署和开发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8.
阵列声波成象反射CT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克文  朱军 《测井技术》1994,18(3):160-163
夏克文等.阵列声波成象反射CT技术初探.测并技术,1994,18(3):160~164本文根据阵列声波测井特点,对于具有反射界面且成轴对称的径向分层的井眼提出利用反射波信息进行层析成象(CT)的方法与步骤。详细讨论了一种实用的阻尼代数重建技术及其算法的应用效果。在图象生成方面叙述了图示手法的特殊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地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测井评价,针对其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大、裂缝发育、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研发了基于远探测声波反射波的成像测井技术。该技术借鉴了物探的采集技术,用测井的方法实现了对反射波的测量。在简述远探测声波反射波成像测井基本原理、仪器特点及采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用参数估计法对所采集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能有效地分离反射波和模式波,压制噪音,并进一步把反射波分离为上、下行反射波;还设计了典型的地质体的模拟实验,确定了不同地质体的上、下行反射波的响应特征,从而达到以实验响应特征为依据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解释的目的,可发现常规测井探测不到的储集层。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弥补了以往测井探测深度不足的缺陷,探测深度由原来的3 m提升到10 m,可以为试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因常规测井探测深度不足而漏失油气层。  相似文献   

20.
非均匀S偏振电磁波在导电媒质界面的反射系数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均匀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传播时其相移常数方向和振幅衰减常数方向的不一致性,利用电磁波在导电媒质界面的边界条件给出了非均匀S偏振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并计算了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曲线显示当电磁波由电导率大的介质向电导率小的介质传播时,将发生类全反射。在相移常数临界角和衰减常数临界角附近存在2个峰值,且反射系数的数值小于1,这一结果与全反射光的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