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Bi_2O_3-B_2O_3-ZnO-SiO_2系统无铅低熔点玻璃粉和调墨油(树脂和溶剂组成)与无机颜料和分散剂、流平剂等助剂混合制备了耐酸碱汽车玻璃油墨。通过测试低熔点玻璃粉的热膨胀系数和TG-DSC曲线,树脂的TG曲线,溶剂的挥发干燥速率等,研究、分析了低熔点玻璃粉和调墨油的工艺性能。结果表明:低熔点玻璃粉的热膨胀系数为85.2×10~(-7)℃~(-1),软化温度为532℃,与汽车玻璃热膨胀系数及其钢化工艺相匹配;当松油醇和一缩二乙二醇的质量比为4∶1时,溶剂的挥发和干燥速率适宜;选用聚酮高羟树脂为调墨油树脂,其最终分解温度为540℃左右;合适的调墨油配方为94%的溶剂和6%的树脂。由此低熔点玻璃粉和调墨油所制备的汽车玻璃油墨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脂肪油、间苯二甲酸、偏苯三酸酐及三羟甲基丙烷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成盐法合成了水性 醇酸树脂,其中苯甲酸为改性剂.研究了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及其氨基烤漆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并 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实验确定改性水性醇酸树脂最终酸值为 50~55,油度为35.讨论了油度、最终酸值、苯甲酸和偏苯三酸酐的加入量、脂肪油、多元醇对水性 醇酸树脂及漆膜性能的影响,优选了助溶剂和中和剂,其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6%左右,偏苯三 酸酐的质量分数为10%左右的树脂综合性能较好,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用HMMM 作 交联树脂,可制得性能优异的水性醇酸氨基烤漆.性能测试表明:所制烤漆硬度可高达3H,光泽为 95,附着力等其他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溶剂型涂料的技术指标,可以直接用于铁制品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原药、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等助剂的选择,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筛选出15%氟铃脲·毒死蜱微乳剂,20%氟铃脲·毒死蜱微乳剂的配方.检测结果表明,该复配微乳剂具有贮藏稳定性好、使用安全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其优化配方:氟铃脲2.1%,毒死蜱13.8%,溶剂+助溶剂为38.5%+2%,ZJ-CP1120为18.4%,ZJ—EP701G为7.45%,水(自来水)补至100%.  相似文献   

4.
本义以设定的工艺和配方,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可在中温同化的耐热性树脂,并制备了相应的玻璃布预浸料和玻璃布层压板。树脂可溶于低沸点溶剂,树脂溶液的固含量高,粘度低,贮存稳定性好,适宜用以制备复合材料。采用DSC、DTA、TGA和凝胶化时间测定等研究了树脂的固化行为和热膨胀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可以在中温固化经高温处理后,能在高温下长期使用,玻璃布层压板具有低的线膨胀系数,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特别是在高温(20℃)下还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保留率,适于用以制备复合材料模具。  相似文献   

5.
通用型喷墨打印用墨水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络合黑着色剂制备了喷墨打印墨水,探讨了各种成分对墨水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优化工艺。制备的墨水可在多种市售品牌喷墨打印墨盒中填充使用,兼容性良性,打印效果与品牌墨水相当,并具有较好的耐光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碱法网化工艺制备聚氨酯(PU)泡沫的配方及工艺参数,并对不同配方及工艺条件制备的网化泡沫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了网化工艺对网化泡沫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配方,并对网化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P系列树脂为基料的丙烯酸酯漆,分析了基料、溶剂、颜料、助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综合性能优良的溶剂型自洁丙烯酸酯漆的配方。  相似文献   

8.
制备一种以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为基料,数种氧化物、碳化硅和滑石粉为填料的耐高温涂料,将涂料涂刷在钢板表面并干燥形成耐高温涂层,研究了材料中各组分对涂层耐高温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配方和工艺。优化配方下制备的耐高温涂料所形成的涂层,对其进行耐高温性能测试,耐热温度可以达到600℃。测试烧结后涂层的耐酸和耐碱性能,测试结果表明600℃高温烧结后的涂层耐酸84h无变化,耐碱60h无变化。红外光谱比较了高温烧结前后的涂层成份,发现高温烧蚀后,涂料中有机成份消失,剩余成份的红外光谱与SiO_2红外光谱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短竹纤维与苯酚-淀粉树脂混合、捏合、辊炼、粉碎、模压成型,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短竹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吸水性的影响,确定了复合材料典型原料配方、辊炼与模压工艺参数,并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短竹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较大;按文中典型原料配方和工艺,能够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特别是具有很高的耐热性(热变形温度172℃),优良的阻燃性能、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回归正交设计与优化法确定吸水树脂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适合室内花卉养植的吸水树脂除了要有一般吸水树脂的高吸水特点之外,对吸水后凝胶的外观、强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有特殊要求。选择配方及工艺参数调节解决了树脂性能控制的技术关键,如:采用丙烯酸和丙烯酸钠体系,引入第三单体丙烯酰胺,在交联剂和氧化还原剂存在下,进行水相三元共聚制得的凝胶,其强度好、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通过一次回归正交设计,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然后用快速登高法优化合成过程参数,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合成的产品,其性能优异,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凹版醇水性复合塑料油墨,该油墨的组分为:多元丙烯酸酯共聚树脂、聚酮树脂、颜料、分散剂、附着力促进剂以及鳌合剂和乙醇.选用了具有醇溶性的多元丙烯酸酯作用油墨的主体树脂,使油墨具有良好的醇溶性和溶剂释放性,再配合采用特殊合成树脂,用以研磨颜料,提高油墨的展色性、流动性,最后添加附着力促进剂和鳌合剂,提高油墨的附着力、耐热性及后工序的各项要求;采用乙醇和水做溶剂,不使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减少了有害溶剂对大气的污染,印刷中以乙醇和水作稀释溶剂,无有毒、有害溶剂残留和排放,安全、无毒、卫生、环保.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了用于制备陶瓷喷墨打印墨水的超细V-ZrSiO4蓝色陶瓷色料。研究了有机燃烧剂乙酸铵的加入量、点火温度及煅烧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陶瓷色料的粒度、呈色性能及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色差仪对该陶瓷色料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H3COONH4、Zr(NO3)4.3H2O与SiO2系统在500℃的点火温度下可以发生自蔓延燃烧合成反应,其反应产物呈疏松粉状;燃烧产物经900℃处理后粉料主要由ZrSiO4组成,得到的陶瓷粉体平均粒径为0.83μm且粒度分布集中,该陶瓷色料入釉烧成后呈色稳定、均匀、发色正常。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分析了影响油墨转移率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纸张平滑度和油墨粘度等因素。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与油墨转移率的关系。得出各因素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趋势,并指出油墨黏度是影响油墨转移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聚酯二元醇(PE-600)及聚醚二元醇(PEG- 600)为原料,采用扩链法制备了具有光固化性能聚氨酯油墨保护树脂,并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与目标产物相符合.分析了原料的配比及引发剂的种类对于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得出以PEG-600与PE-600的摩尔比为2∶1、TDI与IPDI的摩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离散相似仿真法”将连续流动的墨层离散成移动的油墨单元.用“相对运动理论”确立了墨层相对静墨辊的运动,从而建立输墨系统仿真的数学模型。并对输墨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计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胶印机色墨转换实验及数据库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胶印机色彩检测与控制系统中,色墨转换实验数据对色墨转换算法的研究及色彩控制的准确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开放式色墨转换工艺数据库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新的色墨转换数据,提高色彩检测与控制系统的通用性及控制精度.在确定色墨转换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在北人集团的对开四色胶印机上进行了色墨转换实验;综合考虑影响色墨转换实验的各因素,设计了色墨转换工艺数据库;并采用Visual C++及MySQL开发了开放式色墨转换工艺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及修改等操作.  相似文献   

17.
喷墨打印技术发展迅速,能够输出照片级的图像,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办公室中。作者通过将扫描电镜(SEM)和能量扩散能谱(EDS)联合应用,对商品化的一种彩色喷墨打印纸的涂层结构和涂料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纸页性能和打印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能够赋予纸页优良的平滑度、油墨吸收性和色密度。  相似文献   

18.
水墨画与水彩画都使用水性颜料,均有水感特征,因而是有可比性的两个画种。笔者从水墨画“墨色”与水彩画“彩色”特性.以及水墨画重“笔墨”和“用线”与水彩画单纯“用面”造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孔磺酸树脂为载体的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开牌D001大孔磺酸树脂和无水四氯化锡为原料,采用液固溶剂合成法进行络合反应,制备了大孔碘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四氯化锡路易斯酸催化剂。通过条件试验,考察了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四氯化锡的加入量及树脂的离子形式等因素对制备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墨迹分析是法庭物证分析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精密的现代化学分析仪器获取数据,更需要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化学计量学方法解析数据。本文综述了化学计量学中试验设计与优化、信号处理、多元校正、模式识别以及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等方法和理论在墨迹分析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