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802.16无线接入网络的端到端切换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802.16接入网络的特点,使用SIP协议实现端到端切换,提出了旨在减少切换时延和丢包的网络设计构架。  相似文献   

2.
网络行为测量是网络行为分析的基础,而端到端的时延又是网络行为测量中一个重要的参数.但是由于传统的端到端测量存在时钟不同步问题,因此测量的误差较大.文中采用基于GPS接收机的同步方法设计出网络时延测量仪来测量端到端时延,解决了收发时钟不同步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LTE网络端到端时延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其次分析了随机网络演算的相关理论,最后就LTE网络端到端时延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WiMAX端到端接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晨  吴建坤 《通信技术》2010,43(3):72-74
作为现有网络及未来3G网络的有益补充,WiMAX在远距离传输、高速宽带接入及多媒体通信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WiMAX端到端网络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业务质量并将其安全地发布到终端用户,文中紧紧围绕WiMAX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分析了几种WiMAX终端设备能力以及可能的端到端接入情况,并对这些端到端组网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有网络及未来3G网络的有益补充,WiMAX在远距离传输、高速宽带接入及多媒体通信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WiMAX端到端网络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业务质量并将其安全地发布到终端用户.本文紧紧围绕WiMAX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分析了几种WiMAX终端设备能力以及可能的端到端接入情况,并对这些端到端组网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罗江  柏青 《电信快报》2015,(2):37-40
针对LTE系统的DRX(非连续接收)机制进行介绍,系统分析DRX机制引入后对TD-LTE网络端到端时延性能的影响,并基于DRX机制打开和关闭前提对TD-LTE网络Ping包端到端时延进行对比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DRX机制引入后,不合理的参数设置以及不同的UE(用户终端)处理能力将对网络时延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无线接入网络IP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端到端QoS体系结构与实现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最后对不同网络的IP QoS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型业务如远程控制、虚拟/增强现实等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带宽和时延要求,传统网络已经难以满足。面向6G的网络演进,需要端到端确定性网络技术保障。针对当前技术标准研究缺乏对于端到端时延保障的全局考虑,指出了确定性网络需要同时解决单跳和全局的时延问题,提出了端到端确定性网络架构,以及跨网络域和跨协议层的确定性网络技术方案。最后,针对当前确定性网络应用部署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业务对网络性能的要求直接来源于业务对端到端客户感知(主观质量)的满意程度的需求.尤其对于目前在网络中涌现出的越来越多的实时业务,如VoIP、IPTV、 VOD 等业务对端到端的可用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十分敏感,这些性能参数严重影响着此类业务的开展和运营维护.这些指标的组合整体反映了承载网络所能提供的QoS,因此准确把握这些网络QoS指标是对网络承载性能进行测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伴随国家政策环境的利好,互联网视频业务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期,大视频时代即将到来,而这也将带动通信行业新一轮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家庭客户带宽需求,加快家宽基础网络建设,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提高用户粘性,必须做好家宽网络的规划建设。本文通过对家庭宽带网络端到端的分析,明晰了用户终端、出口带宽、内容网络等关键环节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网络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IPTV内容分发网络端到端QoS的部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TV内容分发网络的QoS部署控制具有很广泛的现实意义,对其部署效果进行网络监控管理,目前也有相应的新要求.本文研究了现有运营商的IPTV内容分发网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OSI模型中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QoS部署控制方法,结合运营商网络的骨干层、省干/城域网层、接入层和机顶盒等情况提出了保持QoS部署一致性的部署方法;同时,提出了日常保障视频QoS部署的监控模式要求,这些方法和要求很好地符合了IPTV容分发网络的保障要求,并可在目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林楷  贾春福  翁臣 《中国通信》2011,8(4):164-169
End hopping is an active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defending against adversaries in the network warfare. Synchronization is a key technology of end hopping. However, the common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are insufficient for end hopping. Based on timestamp synchroniz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ethod of Distributed Timestamp Synchronization (DTS)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synchronization. DTS uses a list of timestamp servers which are located all over the Internet to synchronize timestamp, and a list of clock offsets to adjust the synchronized timestamp. DTS can overcome the main deficiencies (request overwhelming and boundary failure) of timestamp synchroniz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DTS is a feasible synchronization technology for end hopping.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组建纯IP架构的数字电视网络系统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而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是广播电视网向IP网络整合的关键部分。对于新建电视台网、新建居民小区以及将要从模拟电视升级到数字电视的城市与地区来说,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完全可以跨越"IP/QAM调制+HFC网络"的中间架构,直接升级到纯IP架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将大量节约投资成本,简化系统维护,便于系统升级。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纯IP架构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包括前端设备、主干网建设以及用户端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彭昱 《中国有线电视》2005,(16):1591-1595
通过长期建设前端机房经验的积累,结合现代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需要,针对分前端机房管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无人值守解决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结合计算机分布控制技术,有效解决了分前端机房的值守问题,在实际运作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刘芸  王红春  王兵 《电光与控制》2012,19(11):71-76
网络作为航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航电系统。AFDX网络是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的传输网络技术,具有高速、确定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深入研究AFDX网络协议的基础上,结合航电网络的实际应用,根据AFDX端系统关于冗余管理、完整性检测和VL隔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AFDX端系统协议软件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采样、队列和SAP三类端口实现了AFDX标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支持10(Mb.s-1)/100(Mb.s-1)的数据传输,并采用了VL管理、冗余管理和完整性检测方法,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多次的功能和性能测试表明,该软件设计方法实现了ARINC664 P7协议规定的AFDX端系统协议栈功能,具有良好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码分多址(CDMA)综合关口局进行系统组网的工程实践,介绍了综合关口局的1+ 1主备容灾组网和1+1互备容灾组网,分析了两种容灾组网的优劣势,提出了两种容灾组网的 应用场景。通过现场大话务量测试,得出1+1主备容灾组网下单网元的话务负荷比1+1互备容 灾组网高了将近1倍。研究结果为CDMA综合关口局组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接入网末梢维护工作量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布最广、维护量最大的固定接入网末梢"装拆移修"工作入手,详细阐述了装/修机工作量、所需维护人员测算方法及测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并简要指出了接入网其他维护工作量测算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业务连续性(BC)和灾难恢复(DR)计划简称BCDR计划,是朗讯科技全球服务部与国信朗讯科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在国内推出的一种全新电信服务理念。目的在于把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多年来支撑国外大型电信运营商网络运行管理的经验和为网络灾难恢复方案设计开发的一些工具和网络监控系统,引入到我国电信网络管理中,  相似文献   

19.
软交换在下一代铁路通信网络容灾备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鵾 《通信技术》2011,(9):87-88,91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领域的通信网络也逐渐向下一代通信网络演进。在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中,如何保证铁路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显得越发重要。这里针对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铁路通信网络容灾备份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主流方案的技术优势以及适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工作于K波段的测速雷达前端。该前端发射一个点频连续波信号,将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进行混频后输出两路相互正交的中频信号。通过对中频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该前端采用了微波单片集成压控振荡器(VCO)产生发射信号,并对VCO的调谐电压产生电路及中频信号的放大电路进行了精心设计。该前端还采用了微带阵列天线作为收发天线,使结构紧凑,适用于便携式测速雷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