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主要研究氢氧化铝及磷、氮系列无卤阻燃剂及其用量对SEBS无卤阻燃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阻燃剂种类对无卤阻燃SEBS耐水析出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填充油种类及加入量、树脂种类、填料种类及加入量对无卤阻燃SEBS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无卤阻燃环氧树脂(EP)的研究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磷、氮、硅等阻燃元素对EP的阻燃处理及其有关的阻燃机理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相容性差、耐热性不好和添加量受限等,并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无卤阻燃EP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为国内相关企业提出了一条绿色、高效、复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无卤阻燃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有机硅、红磷、聚磷酸铵、二氧化硅及滑石粉等无卤阻燃剂及具有阻燃性能的添加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阻燃性能的研究,测试及分析了有机硅与各类阻燃剂之间的阻燃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有机硅/红磷复合阻燃剂对LDPE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及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较好阻燃性能的聚丙烯(PP)复合材料,实验通过加入较大量的无机复合阻燃剂以实现其阻燃性能,加入大分子的增容物以提高体系的韧性,加入大分子的接枝物以改善无机粒子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弥补因为加入大量无机阻燃剂引起的机械性能的损失.当m(氢氧化镁)∶m(氢氧化铝)为4∶1,硼酸锌加入35 g,红磷加入65 g时,材料的阻燃性能满足垂直燃烧等级UL-94,为V-0级,机械性能也较好;当增韧体系m(乙烯-辛烯共聚物)∶m(三元乙丙橡胶)(m(POE)∶m(EPDM))为110∶30时,制得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拉伸强度为19.35MPa,断裂伸长率可达到350.47%,冲击强度可达到35.23 kJ/m2,阻燃性能仍然保持在垂直燃烧等级UL-94,为V-0级.所以,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红磷和硼酸锌一起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阻燃效果,通过大分子增容剂对PP无卤阻燃体系进行增韧,可以同时满足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6.
东北林业大学创新研制成功可在电子电器中使用的高效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成为可以应对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氧化锌(ZnO)、二氧化硅(SiO2)包覆改性ZnO及微胶囊红磷(MRP)/酚醛环氧树脂(NE)制备了无卤阻燃ABS.探讨ZnO及SiO2包覆改性ZnO的阻燃增效作用及协同作用机理.IR分析结果表明,包覆改性后在ZnO表面形成了Si-O-Zn键,表明在ZnO表面形成了SiO2包覆层.实验结果表明,ZnO及其SiO2包覆的ZnO可显著提高ABS材料的阻燃性能,并且对ABS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当ZnO的添加量为5%时,阻燃ABS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6%;当添加5%表面SiO2包覆量为5%的改性ZnO时,阻燃ABS的LOI达到41%.阻燃ABS试样垂直燃烧实验均可达到V-0级别.TG分析结果表明,ZnO及SiO2表面包覆改性ZnO可以促进材料成炭,增加残炭含量,提高ABS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共混阻燃改性制备了无卤阻燃粘胶,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差式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对阻燃粘胶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结果表明阻燃粘胶的中含有P和N阻燃元素。阻燃粘胶TG及DSC的数据研究表明加入的磷氮阻燃剂具有催化脱水的作用,阻燃剂的加入使阻燃粘胶的燃烧残余量大幅度提高;改性后的阻燃粘胶极限氧指数(LOI)由19%提高到了28%~32%,阻燃效果显著;SEM结果表明阻燃粘胶有发泡成碳的性能,这是磷氮阻燃体系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材,研究了MH用量、表面改性和阻燃剂复配,以及交联剂等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MH改性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MH与基体的相容性。MH/APP复配阻燃体系具有协同作用,比例为55/15时LOI最高。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KMP-C8)作为交联剂其用量2.0phr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选择氮磷膨胀型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和APP/季戊四醇(PER),采用物理浸渍原理对红麻进行无卤阻燃处理,以提高红麻的耐热性和阻燃性。考察了膨胀阻燃体系以及红麻碱处理对浸渍阻燃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氧指数、垂直燃烧等测试,对比分析了浸渍处理前后红麻的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变化,并对膨胀阻燃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麻经过碱处理再浸渍处理,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其氧指数可达32.8,阻燃等级为V-0级。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阻燃尼龙的应用现状和可以获得阻燃尼龙体系采用的材料.讨论了阻燃尼龙的阻燃原理、制备方法,及其验证手段.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阻燃尼龙的现状,指出了阻燃尼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阻燃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通过对无机燃剂和有机燃剂的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阻燃剂的无卤化和无机阻燃剂的开发及改性已成为阻燃剂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三溴苯基缩水甘油醚对聚醚聚氨酯的阻燃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催化剂作用下,含有环氧基的阻燃剂三溴苯基缩水甘油醚(TBPGE)可以对聚醚聚氨酯进行阻燃和羟基化等功能化改性。产物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诸如n—C4H9Li等非亲核性强碱作为催化剂时,TBPGE在聚氨酯的氨基甲酸酯N—H基部位发生开环烷基化反应,产物中引入了阻燃结构单元,并产生了新生仲羟基,适用于多异氰酸酯硫化体系制造高性能阻燃PU材料。  相似文献   

14.
绿色环保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卤系阻燃剂和无卤阻燃剂两方面介绍了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无卤阻燃剂:磷系阻燃剂、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有机硅阻燃剂、纳米阻燃剂,指出了绿色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及绿色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橡胶的燃烧过程,指出了决定燃烧过程的3大要素和5个阶段.对橡胶用卤系、磷系、铝一镁系、硅系和膨胀型阻燃剂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阻燃橡胶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无卤阻燃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及阻燃性能.方法选用增容物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DM-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加入到基体树脂中减少材料的力学性能损失;对原位反应增容方法进行改性,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丙烯酸甲酯(MMA)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制备原位增容阻燃材料.结果在增容物增韧条件下,增韧效果为POE>EPDM-g-MAH>POE-g-MAH;在原位增容反应中,当DCP用量为2.0 g、单体MMA为20 mL、MAH为25 g时原位反应制得材料的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15.74 MPa、断裂伸长率为134.81%、冲击强度为40.84 kJ/m2、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V-0级.结论增容物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原位反应中引发剂和单体之间的比例对材料的力学和阻燃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十溴二苯醚(DBDPO)和八溴二苯醚(OBDPO)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阻燃性能和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热分析法(DSC)和热重法(TG)比较了DBDPO和OBDPO分解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DBDPO对LDPE拉伸强度下降的影响比OBDPO大。极限氧指数(LOI)测试表明:Sb2O3能够与溴阻燃剂产生协同作用,显著增强阻燃剂的阻燃性能;DBDPO对LDPE的阻燃性能优于OBDPO;用DBDPO为阻燃剂时,其最佳用量约为12%(质量分数),DBDPO与Sb2O3的最佳比例是3:1;以OBDPO为阻燃剂时,最佳用量约为16%,与Sb2O3的最佳比例是2.5:1。  相似文献   

18.
粘胶纤维阻燃改性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粘胶纤维的阻燃方法、使用的阻燃剂、阻燃机理及国内外阻燃粘胶纤维的研究状况和主要产品,指出无毒、对环境友好的无机阻燃剂及纳米无机阻燃剂是粘胶纤维阻燃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选用有机磷环保阻燃剂HFPO,配以含氮交联剂2D对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采用正交试验对阻燃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了阻燃耐久性和阻燃整理对真丝织物游离甲醛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阻燃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理后真丝织物的炭长6.1cm,极限氧指数高达37%,游离甲醛含量40.02mg/kg,白度和拉伸强力保留率分别为80.91%和94.06%。对阻燃试样进行热分析和燃烧炭渣表面形貌观察可知,HFPO/2D阻燃体系在凝聚相起阻燃作用,且体系中存在P-N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种国产阻燃剂入手,对纯棉织物的阻燃整理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最佳工艺处方和条件,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